未分類

攻進底特律中國車衝破北美防線?!

2012.03.05  作者:文/葉錦祥  

  • 0
  • 分享

金融危機如同惡靈般讓美國陷入一場夢饜,嚴峻的經濟情勢就如同一道寒流,使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有如進入冬眠狀態,讓財務狀況惡劣的北美三大車廠更加不知所措,知道苗頭不對的歐日車廠立即抽腿將營運重心轉往其他區域,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局勢下,也許是中國車廠突破封鎖的大好機會。

來自中國的比亞迪(BYD Auto)與華晨(Brilliance Auto)汽車正式名列2009年底特律車展的主要廠商,這一則消息看起來雖不太起眼,但背後卻隱藏著許多涵義,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勢力消長?美國弱勢的經濟讓中國車廠得以長驅直入?還是美國人的自大終於受到挫敗?

我們不想談論與政治有關的議題,焦點仍著眼於中國車廠的勢力是否因此次金融風暴而得到好處?在過去,陸製車雖有價格低廉的優勢,但始終因為安全性、環保與品質的問題而難以打入歐美主要市場,但這道防線隨著研發技術與製造經驗的快速累積,即便未出現金融風暴的變數也可能在幾年內就會失守。

華晨汽車除了是BMW在中國地區的合作夥伴之外,在中國當地並劃分為華晨中華與華晨金杯共兩個品牌。

八個品牌退出底特律

華晨、比亞迪佔便宜

不過比亞迪與華晨汽車能夠拿到底特率車展的主秀區域仍出乎預料之外,受到Ferrari、Land Rover、Nissan、Mitsubishi、Infiniti、Porsche、Rolls-Royce及Suzuki均退出此次車展的影響,讓比亞迪與華晨汽車首次得到進入主展場的機會,展出區域達到1.1萬平方英尺。

已進入歐洲市場販售的BS6車型因去年Euro NCAP實車撞擊測試的成績不佳而引發爭議。

之所以有高達八個品牌選擇退出北美最具代表性的車展活動,除了受美國車市買氣不振的影響之外,實際上還有部分因素是區域性車展多到氾濫,從10月底的LA車展、1月初的底特律車展、2月的芝加哥車展及4月的紐約車展,短短6個月內就有四場展覽活動,龐大費用支出著實讓車廠難以招架,也因此讓比亞迪與華晨汽車浮出檯面。

 BMW於2003年與華晨汽車共同成立華晨寶馬公司,在當地產製的車型包括3系列與5系列。

這兩家中國車廠的產品目前仍無法進入北美市場販售,因此象徵性的意味大過於實質效益,但能夠與其他知名品牌一同出現在國際舞台上,對形象提升仍有著極大幫助之外,實際上它們發展潛力亦頗受關注。由於母公司在鋰電池方面的領先技術,讓美國股神─巴菲特看好比亞迪汽車在Hybrid油電複合動力車的發展,今年正式入股而成為最大的外資單一股東。華晨汽車則一開始便以自主品牌為目標,數年前已成功登陸歐洲市場,近期則將重點鎖定在北美。

成立於2003年的比亞迪汽車受股神巴菲特的加持,近期展現積極態度進軍國際市場。

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市場蕭條情況會持續多久?我們並非這方面的專家,但就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而言,北美三大車廠經過這次的衝擊後,已無法面對更加嚴苛的艱難挑戰與競爭,接下來可能會是日本與中國車廠稱霸的時代。

比亞迪、華晨汽車小檔案

比亞迪汽車(BYD Auto)由位於深圳的比亞迪公司所投資成立,為全球第二大的充電電池製造商,在2003年買下位於西安的秦川汽車而更名為比亞迪汽車公司,在母公司的技術背景下鎖定Hybrid油電複合動力車的發展。

比亞迪旗下部分作品的外型設計仍充滿爭議,只有新推出的F6較具獨立性格,被視為銷售主力。

位於瀋陽的華晨汽車Brilliance Auto 為中國知名的自主品牌,最早成立於1992年,旗下擁有華晨中華(小客車)與華晨金杯(商用車)兩個品牌,2003年與BMW簽約成立華晨寶馬公司,負責產製中國區販售的BMW 3系列與5系列房車。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