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實戰

【改裝實戰】BMW M2+2JZ-GTE 3.4L直擊(上)
1200hp正規甩尾廠車

2025.01.03  作者:童秉豐  

  • 0
  • 分享

文、圖/童秉豐

車輛/BC Racing

隨著國內甩尾賽事逐漸熱絡的當下,愈來愈多車隊開始積極改造或導入大馬力的甩尾車,企圖在賽事中透過華麗的漂移動作來奪取高分,而這期所要介紹的這部BMW M2甩尾車,正是國內BC Racing車隊從國外引進的正規賽車,筆者將透過近距離觀察這部賽車,來看看國外廠隊是如何打造甩尾賽車,又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2JZ升級3.4L套件

初見乾式油底殼

過去國內常見的甩尾車輛,從早年的速利303、BMW E36、Chaser、後驅化Impreza GC/GF、Silvia S13/S14/S15、Skyline,到這幾年逐漸受到重用的BMW E9X、F3X車系等,可說是愈來愈多樣化,且不只如此,車輛的馬力也從過去5、600hp已經很強大的等級,晉升到1000hp以上的境界,大馬力甩尾車的入彎速度、飄移角度與後輪煙量,都散發出無可比擬的震撼力,也讓賽事變得更有看頭。

至於採用的引擎,雖然車輛跨足歐日品牌,不過似乎都清一色選擇過去A80 Supra所搭載的2JZ-GTE這顆銘機,原因無他,改裝套件多,改裝潛力幾乎是深不見底,更重要的是數量不少,只要有錢取得難度還算低,因此變成了大馬力甩尾車的首選,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這部M2甩尾車上。

引擎除了移植2JZ-GTE外,原本的活塞、連桿、曲軸,都已更換為Brian Crower推出的3.4L鍛造套件,內容包含有CP鍛造活塞、BC 4340 Pro系列H型鍛造連桿與BC 4340鋼坯曲軸(94mm衝程),可將排氣量加大到3.4L。

這部M2甩尾車是BC Racing車隊從歐洲購入,由烏克蘭改裝廠–Chepa Racing操刀改裝出來的正規甩尾賽車,引擎除了移植2JZ-GTE外,內部也經過大幅度的強化,原本的活塞、連桿、曲軸,都已更換為Brian Crower推出的3.4L鍛造套件,內容包含有CP鍛造活塞、BC 4340 Pro系列H型鍛造連桿與BC 4340鋼坯曲軸(94mm衝程),可有效將引擎排氣量,從原本的3.0L加大到3.4L,別小看這增加的400c.c.排氣量,對於推動大渦輪時反應速度與渦輪遲滯減少的情況,都有很明顯的幫助,更不用說低轉速扭力的增長,是突破引擎極限很重要的工程之一。

這部車的渦輪本體採用Garrett推出的產品,型號並未對外發布,ECU調校電腦則採用Link Fury系統,目前對外發布的最大馬力值約為1200hp左右。

引擎上座也有進行強化,包含進排氣道的拋光、高角度凸輪軸、鈦合金氣門彈簧、氣門搖臂與進排氣門導管加工等周邊作業,也都一併進行,以確保引擎上半座的強度無虞。仔細觀察進氣系統的強化,除了換上K&N高流量香菇頭外,進氣歧管也透過手工打造的方式,設計出類似六喉直噴的進氣管,搭配畚箕狀的集氣箱,可以讓六缸的進氣量盡可能一致,以獲得良好的運轉平衡性外,各缸獨立的進氣管,也可以減少氣流干擾,加速進氣流速,對於強化進氣順暢性有非常大的幫助。

進氣系統除了換上K&N高流量香菇頭外,進氣歧管也透過手工打造的方式,設計出類似六喉直噴的進氣管,搭配畚箕狀的集氣箱,可以讓六缸的進氣量盡可能一致,以獲得良好的運轉平衡性與進氣效率。

而在觀察引擎室的當下,筆者也發現這部車的機油潤滑系統,已改成乾式油底殼設計,這種過去只在超跑上面出現的系統,邏輯是透過強而有力的機油泵浦,從獨立的機油壺中抽取機油泵入引擎油道內,除了可避免車輛高速飄移時,出現吸不到機油的問題外,也可加快機油循環速度,以獲得良好的散熱效果,機油壓力也比傳統潤滑系統更高,油膜可承受更大的機件擠壓不破損,以確保引擎高轉速時能有足夠的潤滑效果。另外,由於機油不再儲存於油底殼內,而是於獨立油壺中,因此引擎高度得以降低,獲得更好的低重心配置,對於操控更有利。

至於渦輪本體部分,採用Garrett推出的產品,型號並未告知,ECU調校電腦則採用Link Fury系統,目前對外發布的最大馬力值約為1200hp左右,變速箱則採用Samsonas四速序列式變速箱,每次在比賽時後輪產生的大量白煙,確實證明其不凡的動力輸出。

從前保桿的氣壩開口中,可以看到Plazmaman中冷器與Koyo 35排機油冷卻器的蹤影。
車上的進氣與排氣洩壓閥都是Turbosmart推出的產品,型號分別是Gen-V Racing Port與Gen-V WG45 Hyper-Gate45。

【改裝實戰】BMW M2+2JZ-GTE 3.4L直擊(下) 1200hp正規甩尾廠車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