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體驗
【一手試駕】活力滿點
BMW iX1 xDrive30 xLine
2024.06.05 作者:莊智顯 圖片來源:顧宗濤

●建議售價 228萬元
●續航里程 439km(WLTP)
●原廠保固 3年不限里程(動力電池8年16萬公里)
●討喜之處 動力飽滿強勁、配備豐富齊全
●遺珠之憾 未引進入門單馬達版本
挾帶著全面放大的車格與最新世代的設計語言,代號U11的全新三代X1自2022年中原廠發表以來便受到許多消費者關注,總代理汎德亦陸續展開線上下訂等前置作業,等到隔年2月在台上市時接單已突破1500張,其中又以跟上火熱純電話題的iX1最受歡迎,也因此直到引進約莫2年後,我們才終於有機會接觸到這款小型純電休旅……
全新三代X1自導入國內市場以來一直維持三款動力車型配置,分別為1.5L三缸渦輪純汽油配置的sDrive18i、追加48V輕油電系統輔助的sDrive20i,以及前後雙電動馬達的xDrive30,不過建議售價從一開始的190、212、222萬元,到現行正24年式車型已調漲為194、216、228萬元,若能追加引進採前軸單馬達設定的iX1 eDrive20,搭配壓低在200萬元門檻內的售價水準,對於注重實用性、同時也想嘗試豪華電動車的消費者來說相信會更具吸引力。

純電識別點到為止
作為品牌全新油電共生產品策略的先鋒產品之一,iX1發表之初針對外觀多處施以i專屬水藍色元素妝點,讓人一眼便能看出純電身份,不過隨著消費者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廠方近來也開始大幅縮減i專屬元素的使用比例,像是此次試駕的新年式iX1,便只有水箱護罩、藍底廠徽與車尾銘牌等處能立即辨識,其他部分皆與同樣標配xLine套件的汽油車型無異。



內裝依循相同邏輯,除去方向盤上的藍底廠徽與儀錶中的電量相關資訊,無論是簡潔寬敞的座艙風格、以10.25吋數位儀錶與10.7吋觸控螢幕組成的懸浮式曲面螢幕,或是整合電子線傳撥片排檔與行車模式等控鍵的懸浮式中央扶手,皆完全比照汽油車型而來;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原廠推廣永續材質的理念,新年式X1全車系皆以Veganza透氣皮質座椅取代原有的Sensatec面料,配備水準則與sDrive20i高階汽油車型看齊,另新增更加符合休旅氣息的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









豐沛動力底盤升級
全新iX1能從預購時期開始便成為多數消費者的首選,除了目前小型純電豪華休旅的選擇並不算多之外,另一項重點自然是落在前後雙馬達配置帶來的313hp/50.4kgm強勁輸出數據,在空車重突破2噸的前提下,依舊可在5.6秒完成0~100km/h加速;實際上路試駕,電動馬達輸出即時的特性使本車輕鬆展現輕快有勁的起步與前段加速力道,運動模式下更是呈現出相當積極敏感的電門反應,右腳力道掌握不好的話反倒容易造成明顯的車身前後俯仰,此外,iX1也保留i品牌純電車一貫的B檔位單踏板駕駛模式,在右腳收放之間可提供十分紮實明確的加減速力道,在走走停停的市區道路不僅更加輕鬆、也有助於提高動能回收效率。


在車系共通的在前麥花臣、後多連桿懸吊基礎上,iX1 xDrive30追加搭載可變式運動轉向系統與M跑車化動態懸吊系統,前者可依車速調整轉向齒比、以提供更為迅速敏銳的車頭動態;後者並非過往常見的電子可調系統、而是機械控制的頻率感應式設計,能配合路面變化持續調節阻尼係數,搭配車高降低15mm的運動化彈簧,確實在一般市區低速行駛時擁有水準之上的舒適質感,山路快跑時亦可將車身側傾控制在不會過份影響駕駛信心的範圍內,不過若進一步驅策極限、或是路面起伏較大時,還是容易因為2噸車重而出現較明顯的車身拋跳感,雖不會導致行進路線偏移、但還是難免會讓駕駛與車上乘員稍微捏把冷汗。

試駕心得~純電休旅實用首選

基於全方位進化的三代X1車系,iX1 xDrive30更多了強勁的雙馬達純電動力、以及兼具運動操駕樂趣的底盤設定,無論是實用性或科技感都堪稱現今市場上的首選之一。

相關文章
-
小改款Civic e:HEV搶先亮相
HR-V e:HEV、ZR-V、Prelude有望Q3、Q4導入... -
不是手排就不配稱作車! 過去只追求手排車型的人現在為何換乘自排車?...
-
【改裝實戰】Honda Civic EG K24A改(下) 機艙淨化最佳典範...
-
中華汽車準備逆轉勝!
蛇來運轉? -
Lexus宣佈「RX」實施部份小改! 追求更高規格的靜謐性及舒適性能...
-
Toyota「 Yaris」、「Yaris Cross」新增特仕車 「Z“URBANO”」!小改款強化標準配備...
-
重量級國產中型SUV首度亮相
Hyundai Mufasa第2季國內登場... -
隆重登場 Toyota Crown Estate
-
Suzuki「誤打誤撞」推出的車型? 在旅行車戰國時代中成為伏兵?...
-
Toyota發表「新型C-HR+」與「新型bZ4X」! 擴大電動車產品陣容,計劃於2025年後半年進軍歐洲市場...
FB一手車訊粉絲團
FB一改裝車訊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