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初敲定的美國、南韓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美韓FTA),可說是美國第一大GM及南韓第一大Hyundai汽車集團歷經今年第一季低迷期後,至今最令兩大汽車集團興奮的利多消息。
就在美國GM汽車集團,深陷在第一季已被日本Toyota汽車集團取代為全球NO.1汽車集團的泥沼中,以及南韓Hyundai汽車集團確定今年第一季將是持續第五個獲利衰退季之後,在兩家汽車集團欲振乏力之際,美國總統布希及南韓總理盧武鉉,似乎感受到兩國NO.1汽車集團的苦境,於今年四月初,於南韓首爾簽署了「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美韓FTA)」,立即放送出有利兩國汽車產業尤其NO.1汽車集團發展的大利多!
據底特律新聞報導指出,美韓FTA在汽車產業方面的初步協議,包括美國將立即廢除南韓小型車及相關汽車零件約2.5%的進口關稅,十年內逐步降低卡車、較大引擎、輪胎等關稅,南韓也同意降低美國大型車的關稅,將減少美國大型車的引擎關稅等非關稅壁壘及取消8%的進口關稅。
美韓FTA後,兩國汽車市場互相更開放,由於南韓汽車市場的門戶、相對比美國開放地大,美國車好像更容易進口南韓銷售?然而,無論就汽車市場規模、競爭程度、進口車市場比例及銷量潛力等,都可發現,這一次,南韓車出口美國要比美國車進口南韓更有利。
現代進軍歐洲市場成績不凡,四月捷克新廠也破土動工,而現在美韓FTA亦正式簽署,未來在美國市場更具優勢。 |
表面上:南韓汽車市場更開放 事實上:南韓進口車市場不是美韓FTA的主要目的
由於南韓國內汽車市場年需求漸飽和,在長期保護及愛用韓貨情懷下(像韓劇中就顯少看到外國車吧!),絕大多數市場是南韓汽車廠占有,而進口車市場極小,成長空間亦有限,因此,美國車想藉美韓FTA後大舉進口南韓甚或占有一席之地的可能性並不大。
據統計,南韓汽車市場2006年銷量約115萬輛,年微幅成長1.9%,其中96.5%為「含南韓」TOP5汽車廠(南韓Hyundai、Kia、美韓GM-Daewoo、法韓Renault-Samsung、中韓SsangYong)汽車占有,其餘僅約4萬250輛或者3.5%是進口車,2006年南韓進口車銷量比2005年的3萬901輛年成長達30%。
而據統計,2006年南韓進口車市場的銷量龍頭是日本Lexus的6,581輛,占所有進口車的16.24%,年銷量成長12.7%、第二名是德國BMW的6,101輛,占15.05%,年成長5.4%、第三名是德國M.Benz的5,026輛,占12.40%,年成長25.3%、第四名是德國Audi的3,987輛,占9.84%,年成長47.8%、第五名是日本Honda的3,912輛,占9,65%,年成長44.4%…等。
可看得出來,南韓進口車市場自1995年進口車關稅逐年低降後,正從一年不到一萬輛的銷量在快速成長中,且進口車多進軍南韓汽車產品中較弱的高級車市場。
不過,就算南韓的進口車市場更開放,預測指出,南韓會像今日已將進口關降低至零的日本汽車市場一樣,政府仍會以非關稅壁壘來保護國內(日本)汽車廠,據統計,目前日本進口車比例也只有5%左右。
南韓官方因此推估,南韓就算逐年開放進口車市場,或者即日起針對美國車去除8%的進口關稅,到2012年前,進口車市場銷量比例也將不超過8%及年銷10萬輛。
南韓進口車市場將從2006年的4萬輛成長到2012年10萬輛,六年內成長率達1.5倍看似很驚人,但就銷量來看,南韓僅約10萬輛的進口車市場前景,以及國內市場早已被本國汽車廠長期占有的保護狀態,該市場魅力當然遠遜於目前進口車占有率幾占50%、進口車年銷量可達七百萬輛的美國。
而且過去,美國一向是南韓汽車集團最主要的出口國家,但美國車進口南韓卻寥寥可數。據統計,2006年南韓車在美國銷量達約73萬863輛,但美國車在南韓銷量只有5,795輛。
美韓FTA後,在美國高級車原本不敵日、德車款的前提下,南韓車出口美國遠大於美國車進口南韓的這個情況,不僅將繼續存在,兩者的差距可能還會再放大。因為南韓車在出口美國將更有競爭優勢下,可望再提昇於美銷量,而美國車是否可在南韓進口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前景並不被看好。
因此,美韓FTA後,直接受惠的,應是南韓產車(即在南韓生產的含南韓廠牌汽車)。而含南韓廠牌的南韓汽車集團,第一大是南韓Hyundai-Kia,第二大是美韓GM-Daewoo,兩者無論是全球銷量或在南韓當地銷量,已高占所有含南韓汽車集團銷量的90%以上,足為含南韓汽車集團或者南韓汽車產出的兩大代表。
美韓FTA簽署後,南韓汽車將更能如入無人之境地進入美國市場,對中低價位級距市場來說,價格平易近人的韓國車對美國車廠如福特、通用等將更具威脅性。 |
真正目的:奠高GM及Hyundai在美國的競爭力
前曾述及,到今年第一季,包括美國第一大GM及南韓第一大Hyundai-Kia等兩家汽車集團,都面臨了罕見的低峰期,而造成兩家汽車集團,至今都陷入經營不利的困境的主因,都與美國汽車市場銷量不彰息息相關。因而,一旦提昇GM及Hyundai在美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力,也等於是有效抒解兩家汽車集團的當前困境。
像美國GM汽車集團主席Rick Wagoner,雖然已於去年下猛藥,裁減北美工時員工達3萬5千人等,降低成本約68億美元,但仍因第一季GM在美國輕卡市場銷量年掉落6.5%,以及周邊部門GMAC等的虧損,導致今年第一季GM北美市場獲利衰退達90%。而同時間,日本Toyota汽車集團今年第一季在美國銷量年成長達6.7%、獲利年成長20%,Toyota自2006年第一季起取代GM成為全球NO.1汽車集團,也似乎已成定數。
而南韓Hyundai汽車集團,也同樣於此刻,在美國出現罕見成長瓶頸。
據Forbes報導指出,Hyundai在美國因為新車如在美國量產的Sonata銷量不彰,今年四月Hyundai在美國銷量年衰退3.5%。而綜觀Hyundai自1998年在美國年銷量約九萬輛起,到1999年的約16萬4千輛、2000年的約24萬4千輛、2001年的約34萬6千輛、2002年的約37萬5千輛、2003年的約40萬輛、2004年的約41萬7千輛、2005年的45萬5,012輛、2006年的45萬5,520輛,及2007年首4月的14萬3342輛或同期衰退3.5%。
從Hyundai近年來在美國的銷量表現,似乎已看出Hyundai在美國持續八年的成長力將於2007年首度出現停滯。
由於美國是Hyundai汽車集團全球重要的銷量市場,占全球銷量比例達17.5%,美國一旦不易成長或者衰退,將直接影響Hyundai的營業額及獲利表現。近期加上Hyundai主席鄭夢九官司纏身,但是據聞管理權並未下放,鄭夢九被限制出境時也直接影響Hyundai的海外汽車廠運作,諸多不利因素,已重重覆蓋在Hyundai汽車集團的身上。
因而美韓FTA的簽訂,可說是美國NO.1 GM及南韓NO.1 Hyundai汽車集團在美國相繼陷入困境後的「久旱乾霖」吧!
即便南韓汽車市場更為開放,但以2006年而言,韓國進口車比例僅不到5%,賣得最好的Lexus也不過占進口車中16.24%而已。 |
GM可讓在南韓生產的GM Daewoo汽車,掛上Chevrolet品牌(如Chevrolet Aero)出口美國銷售時更具便宜車的價格競爭力。
而南韓Hyundai汽車集團,包括旗下的Hyundai及Kia汽車,也同樣擁有從南韓生產出口美國的降價競爭利基。
如此一來,包括南韓Hyundai、Kia、美韓GM-Daewoo、法韓Renault-Samsung、中韓SsangYong等「含南韓廠牌汽車」,同時受惠於美韓FTA的簽訂。
當南韓產車出口美國更有競爭力,也代表這些南韓車的全球競爭力提昇,無論在護衛南韓國內市場,出口或出口大件零件到海外重要市場(如歐洲、大陸、印度)組裝汽車銷售時,都有間接助益。
在汽車產業方面,無庸置疑的,南韓是這一次美韓FTA的最大贏家,因為南韓產車一旦輸美或者銷往其它市場更暢賣,必然增加南韓當地生產量(包括零件),也增加就業率及最終可促進南韓的經濟發展。而美國,顯然只有老大哥GM受惠,難怪近期包括美國Ford、德美Daimler-Chrysler兩家含美國汽車集團及美國工會,似都非常反對美韓FTA。
也許,美國真的是為了討好南韓才簽訂美韓FTA,也真的或許美國仔細思量過,唯有聯合南韓汽車集團,結合南韓的低價車生產力及美國全球第一大的市場銷量力,才能拯救美國最大的GM汽車集團,也才有可能讓GM Daewoo推出足以對抗強勁日本車的產品,以應對未來全球必然掀起的大陸超便宜車風潮。
美韓FTA,對兩國的汽車產業發展,其實都有極正面的存在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南韓產車即將出現新的突破與發展,這也是南韓汽車產業發展至今,相當令人欽羨的地方。
對台影響 爭取競爭的舞台 自由貿易協定勢所難免
美韓FTA的簽署,除讓南韓車廠在美國市場擁有更大的競爭力外,也間接對韓國車廠在其他市場的成車或零件出口有所助益,尤其對新興的低價車市場來說(歐洲、大陸及印度),更有大增韓國車進場廝殺的籌碼!以大陸而言,北京現代推出第一款車型索納塔後,當年就成功地搶進大陸銷售前十大車廠,在陸續加入伊蘭特、途勝等車型後,更鞏固北京現代大陸前五強車廠地位!不過北京現代銷售上的強勢,也對裕隆旗下投資大陸的東風日產、中華投資的東南汽車形成直接的競爭壓力,在美韓FTA簽署後(2009年生效),其影響未來將漸次發酵。
2009美韓FTA正式生效後,包括Hyundai、Renault-Samsung等車廠都擁有從南韓生產出口美國的降價競爭利基。 |
此外,美韓FTA的簽署未來對台灣的直接影響除增加台美FTA簽署的壓力外,由於台灣與韓國產業及貿易結構相似,且皆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因此未來勢必對台灣造成衝擊。對政府而言,雖然目前台灣仍有20項農漁產品適用關稅配額,但未來台美FTA談判時,在美國的強勢及美韓FTA先例在前的情形下,緊守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自由貿易協定卻是台灣不得不走之路。加上中國也正積極與東南亞國協、拉丁美洲國家協商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執政當局若不積極以對,台灣在國際區域經濟整合中的競爭空間不僅會被壓縮,台灣經濟發展也將難免邊緣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