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日本K-Car市場 愈大愈見魅力

2007.02.20  作者:車訊網  

  • 0
  • 分享

2006年日本新車市場銷量衰退2.26%,然而,排氣量在660c.c.以下的K-Class—包括K-Car及K-Truck(K級輕型車或稱輕自動車)的市場銷量卻逆勢上漲了5.1%,令人稱奇的,還有日本K-Car市場銷量占有率已達35%,足較十年前約24%的比例明顯高升。這也代表著,日本目前每賣出三輛新車,就有一部是K級輕型車,而K級輕型車至今在日本如此普及化,不僅全球罕見且有其特殊意義。
 
據《Bloomberg》最新報導指出,2006年日本新車市場銷量在油價高升下,締創近29年新低,總新車市場銷量為572萬輛、年衰退2.26%。其中不包含K級輕型車的銷量為370萬輛、年衰退達5.85%,但是K級輕型車銷量卻逆勢成長,首次突破200萬輛為202萬輛、年成長5.10%。

K-Car用的引擎為三缸660c.c設計,為了提高扭力一般都會追加渦輪,圖為三菱的MIVEC Turbo系列。
 
 
據統計,2006年日本新車市場仍以乘用車銷量高占80%以上最多,不過,市場總需求是衰退的。所以當資料顯示,等級比微型車(Subcompact Car)還小的K級輕型車中的K-Car(K級轎車)正明顯成長中,似乎也代表著,日本乘用車市場正出現一個罕見的現象,那就是原本購買小型、中型轎車的客層,已逐漸移轉到K-Car這塊領域。
 
據統計,2006年首11月日本乘用車市場銷量為431萬827輛、年衰退2.53%,其中K-Car銷量為139萬1065輛、年成長7.62%,而其它乘用車銷量為291萬9,762輛、年衰退6.72%。K-Car占乘用車市場銷量比例由2005年首11月的29.2%,升高到2006年首11月的32.3%。

K-Car在日本的風行是緣起於當地660c.c以下車款免停車位,而像Daihatsu、Suzuki這些專門生產小車的車廠,也於最近有了極佳的銷售成績。
 
 
而綜觀日本11家汽車廠,目前以Suzuki、Daihatsu兩家合占日本K級輕型車市場60%以上的市占率,Honda、Mitsubishi、Nissan、Subaru、Mazda只得分割剩下的市場。而Toyota因為持有Daihatsu,目前沒有生產K級輕型車,Nissan則主要由Suzuki代工合作生產,Honda近期也宣告將移轉K級輕型車開發生產到Yachiyo Industry Co.,本身主力放在高級車Acura等附加價值較高車款的開發。
 
據了解,日本2006年陸續有「Honda Zest」、「Subaru Stella」、「Daihatsu Sonica」、「Mitsubishi i」、「Mazda Carol」、「Daihatsu Copen」、「Daihatsu Move」、「Suzuki new Cerve」等亟具看頭的K-Car新產品上市。日本K-Car市場的競爭,也步隨K級輕型車市場的崛起愈來愈白熱化。
 
政府長期且持續的優惠政策
 
日本K級輕型車市場至今的規模與成果,及汽車廠可在此的獲利成為全球罕見特例等,都是政府長期支持生產K級輕型車的成效。
 
據了解,二次大戰後日本政府曾對汽車業推出「國民車」及「集團化」構想,欲將小型低價車集中一家生產,後來雖然沒有成功(據『劉仁傑—日本的產業政策』),但是據了解,有關國民車(輕自動車,也就是K級輕型車—包括乘用車、廂型車、卡車)的規格大小及減稅獎勵生產措施就此出爐。

Subaru原本想藉由R2開拓商機,但市場反應不如預期,雖然經過多次小改款,仍無法讓銷量起死回生。
 
 
因此,Suzuki及Daihatsu這兩家以生產小型車起家的日本汽車廠「確定以生產K級輕型車為主」,Suzuki於1955年10月推出Suzulight 360cc K-Car、1957年Daihatsu推出了Midget K-Car等,正式開啟了K級輕型車、尤其K-Car在日本的發展史。
 
而日本政府對於K級輕型車的大小及強度規定,亦步隨市場需求逐漸放大中。據了解,1950年時對於K級輕型車大小的規定是最長3尺、最寬1.3尺,最大引擎300cc;1976年時,規格放大至最長3.2尺、最寬1.4尺,及最大引擎550cc;1990年時,規格再放大至最長3.3尺、最寬1.4尺,及最大引擎660cc;至1998年時,也就是目前的規格,最長3.39尺、最寬1.48尺,及最大引擎660cc,最大馬力64hp(47kW)。
 
而據《Ward’s Auto World》的分析,日本K級輕型車的市場銷量,直到1990年才有更突破性的發展。

據了解,1988年時,日本K級輕型車銷量為175萬輛,其中90%為K-Truck,主因K-Truck的消費稅只有5.5%,比當時消費稅為15.5%的K-Car、或者18.5%的0.55-2.0L車款等都低許多,K-Truck無論售價或稅賦都相當吸引人。
 
不過,自1990年1月起,日本政府為了鼓勵汽車廠尤其Suzuki及Daihatsu等可以積極投資生產K-Car,將其消費稅從原本的15.5%大幅降低到3%,同時K-Truck也從5.5%降到3%。雖然,同時間其它車級的消費稅也降低,但是,K級輕型車在日本的稅賦仍是所有車款最低者,至此K-Car市場銷量逐漸超過K-Truck。
 
到2006年首11月K-Car占K級輕型車銷量比例已達74%,比2005年首11月的72%提高了2%。加上1998年10月起,日本政府對於K級輕型車的規格再放大、引擎馬力也更強,K-Car的市場魅力再度增加。
 
綜觀目前日本最新K-Car,無論在可使用空間、安全配備(如第七代Daihatsu Mira配有免鑰匙進入系統,Suzuki New Cervo有藍芽通訊能力)、外型設計(如MITSUBISHI i)及油耗(Suzuki New Cervo已比日本2010年油耗標準還低10%)等條件,已都不遜小型車款了。
而K-Car更低的賦稅(據RNCOs的分析,日本K級輕型車的汽車稅約79.47美元,為2000c.c.以下車款435.98美元的汽車稅的1/5)、更便宜的車價(一般約9,000美元以內)、較低的保險費及保養費等優勢,在油價持續高升下(至2006年底日本汽油價為每加侖4.28美元,同期上漲率為4.1%),其銷量及占新車銷量比例更逐年升高。
 
據《Ward’s Auto》資料顯示,日本K級輕型車銷量已從1986年的約150萬輛,成長到2005年的192萬輛、2006年的202萬輛,占日本新車銷量比例,也從10年前的約24%升高到2006年的約35%。

Honda在日本製作的K-Car數量較少,圖中Zest與Life是該廠的代表作。
從強化國內市場地位到進軍全球市場
 
日本政府對於K級輕型車長達半世紀的持續優惠政策,以及長期保護汽車工業,不讓外國汽車廠到日本設廠生產,是K級輕型車市場至今擁有年銷200萬輛的市場大餅,足占新車銷量35%,也讓汽車廠在日本生產K級輕型車有利可圖等成果的主要支撐點。而Suzuki及Daihatsu兩家汽車廠,也靠K級輕型車銷售,站穩了日本市場並逐漸走向全球。
 
《企業競爭優勢-三強頂立的市場新局面》一書便提到,打進全球市場的首要步驟,就是「強化國內市場的地位」!
 
日本政府早在半世紀前,便已策想輔助K級輕型汽車廠將進軍全球的發展策略,因此長期對於K級輕型車尤其K-Car有優惠政策,持續壯大K-Car生產廠如Suzuki、Daihatsu在日本的產銷地位。統計顯示,2006年Suzuki在日本銷量為61萬1362輛、Daihatsu為60萬1271輛,各占K級輕型車銷量的31.8%及31.3%,是日本K級輕型車的龍頭產銷汽車廠。
 
日本政府似也預估出未來開發中國家對於K級輕型車的必然需求。
 
據了解,像Suzuki在1982年時,因為生產K級輕型車有經驗,表現突出於日本Top3汽車廠-Toyota、Nissan、Honda之外,並被印度政府相中與之合資(印度政府74%、Suzuki 26%),設立印度Maruti汽車廠,生產推出售價約816美元、引擎較大的M800國民車。因此近20餘年Suzuki都是印度NO.1汽車廠,在先占先贏下,後來加入印度設廠的南韓Hyundai汽車廠也無法與之競爭。
 
而日本第一大汽車廠Toyota,眼見Suzuki汽車廠正因K級輕型車在日本的領導地位,已在印度占有一席之地,因而積極於1998年提高Daihatsu持股到51%掌有經營權,並計劃將Daihatsu車款再度導入大陸生產銷售。
 
據了解,大陸尤如數十年前的日本,人民平均可支出的購車基金較先進國家低,或者較希望買到同時可兼作商務用途(如貨運或農用)的汽車,便宜的日本K級輕型車(K-Truck及K-Car)在引擎加大下,正可符合該汽車市場所需。
 
Daihatsu對於Toyota汽車集團的重要性,在全球主要開發中市場對於K級輕型車需求日增下逐年提昇中。據《英國BBC》報導,2007年Toyota汽車集團預計全球產量為945萬輛、年增加4%,預計集團旗下的Daihatsu,2007年全球年銷量也將年增加5.4%,且主要靠海外市場的成長。
 
日本政府對於K級輕型車相關的汽車工業發展的遠見,造就了今日完全不同於全球各地區、亟另類的K-Car風潮,也讓這些K-Car日本汽車廠順勢進入開發中國家,不怕與南韓、大陸等低價車來一場正面競爭!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