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驗證進化論 Mitsubishi EVO Ⅸ

2007.02.11  作者:車訊網  

  • 0
  • 分享

眨眼的時間內完成跟趾退檔、4G63怒吼迴盪山谷間,扯動Momo方向盤依預先計畫路線殺入彎中,Yokohama A046寬胎發出輕聲尖叫,車頭對準出彎點全油門衝刺,毫不拖泥帶水的完美路線只留下火紅色車身殘影,這就是Evolution!
 
因工作職務之便,筆者不是第一次接觸EVO車系,不管是日規右駕版本還是全車移植的變身Lancer,幾乎從三代目開始就開啟這段人車情誼,不敢說已對EVO瞭若指掌,更不敢妄言能將性能發揮極致,只是多了些與其相處的寶貴經驗。此次受惠車展Show Car,有緣試駕全台灣唯一的EVO Ⅸ著實令人興奮,也讓這段與EVO的人車情能繼續延伸。

受限左右駕差異,國內車迷以往無緣一親EVO車系芳澤,只能從日本引進右駕車型收藏,或經由改裝方式完成夢想。千盼萬盼,總代理終於在’03年引進EVO Ⅷ,算是終於有機會開著近乎「原汁原味」的EVO上路。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引進車款為美規車型,引擎出力調降不說,六速手排、AYC、ACD也付之闕如,售價更是衝破180萬大關,讓不少車迷大嘆夢想與現實難兩全!
 
其實就現實層面考量,總代理如此售價仍屬合理,與主要對手Impreza STI售價相比後,才讓人產生「價格貴、配備又不頂級」負面感覺,使EVO在台灣的處女秀未能盡如人意。但對車廠形象而言,引進旗下性能車款絕對有加分效果,不過仍要考量整體市場因素,畢竟要讓消費者買得開心,開得愉快,才能營造車廠與消費者雙贏局面。

完形4G63
EVO告別作
 
歷經多年演化與各代車型考驗,Mitsubishi旗下的渦輪引擎4G63在EVO Ⅸ上可說是進化到完美無瑕。這顆引擎最早搭載在Galant車系,168hp/24.6kgm的動力輸出貌不驚人,不過換裝到EVO上後,經過初代目提高壓縮比與加裝前置中冷器、二代打高增壓值後,在EVO Ⅲ上更是大幅進化,輸出直逼日本馬力自主上限值的275hp。

‘96年登場的EVO Ⅳ所搭載的4G63已列入日系強悍引擎之林,經由Inter-cooler加大15%、使用雙渦流Turbine、鍛造活塞、連桿、金屬汽缸床墊片及點火改為直接點火系統,並將燃燒室容積及排氣道口徑加大,礙於280hp日本自主規範輸出僅優於三代車型5hp。不過進化的重點絕對不是表面數字意義,而是為了讓4G63打下紮實的優良底子。

馬力達到上限後,EVO的4G63與宿敵Impreza的EJ20開啟一場扭力大戰。EVO Ⅷ MR 40.8kgm扭力輸出可說是2.0升直列引擎極致,正當世人對於扭力輸出是否能再進一步抱持觀望態度時,堪稱歷代最強悍的4G63與EVO Ⅸ聯袂向世界炫耀!
 
搭載在EVO Ⅸ上的4G63進化重點在於進氣側追加MIVEC可變氣門正時系統,藉由與渦輪增壓的相互搭配,大幅增加引擎進氣量。此外,原廠技術人員運用來自WRC賽事的技術與經驗,重新修改TD05-HR的渦輪葉片,同時將進氣側葉片換上質量更輕的鎂鋁合金材質,使EVO Ⅸ的中低速反應更好、扭力峰值亦提前至3000轉,最大馬力雖依舊維持280hp,但扭力輸出則來到41.5kgm的境界!在確定EVO Ⅹ將換裝全新4B11引擎後,也代表設計已達一拜的4G63將以最完美的姿態走下舞台。

Brembo煞車套件、Enkei輕量化鋁圈與Yokohama A046半熱熔胎,所有營造駕駛樂趣的必備品可說應有盡有。
EVO Ⅸ熱情揮灑
牛刀小試身手健
 
EVO Ⅸ的美規版本共有三個車型,分別是RS、GT與MR三種,其中MR為六速手排版本,而此次的主角就是介於RS與MR間的GT車型。因應美國當地環保法規,引擎出力稍有調整,馬力小漲至286hp,不過扭力輸出則下修至40kgm,搭配五速密齒手排變速箱後,整體實力仍不負EVO之名。

雖說非頂級MR版本的六速手排,不過密齒比設定讓EVO Ⅸ的加速過程一氣呵成。
 
有別於EVO Ⅷ,雖然AYC仍未列入配備清單內,不過美規卻將ACD列為標準配備,Mitsubishi傲人的底盤武器終有其一。ACD具備Tarmac(柏油路)、Gravel(碎石路)與Snow(雪地)三種中差鎖定模式,藉以調整前後、輪間的扭力分配,經由ECU整合後,EVO惹火的底盤性能才算點燃。

坐Recaro桶椅、手握Momo方向盤、腳踏金屬踏板,發動EVO Ⅸ就沒什麼好猶豫的。
 
已經迫不及待想把EVO Ⅸ的實力全數發揮,更想知道比起八代,名為「進化」的EVO又將整體動態表現提昇到何種境界?踩下離合器打入一檔,發現其離合器行程頗長、回饋力道較輕,對於接點掌握需要花點時間適應。五速手排的檔位明確紮實,入檔手感極佳,與前代車型相差無幾,實在的檔位反應讓人稍稍忘卻沒有六速的缺憾。為將路面狀況百分百呈現,方向盤的輔助力道並不大,略為重手的設定展現強悍硬派作風!
 
預期強勁的動力輸出,但實際表現卻讓筆者納悶?3000轉前的輸出略顯乏力,幾次試下來此一狀況仍未改變,低速起步的扭力輸出似乎力有未逮,不過轉速一過3000轉,增壓介入後的推力倒是讓人大呼過癮。在密齒變速箱的加持下,3000~7000轉間皆為動力黃金區帶,隨著引擎狂嘯的怒吼一晃即過,迅速打入二檔,源源不絕的推力再次湧現,短短的直線路段即已進到四檔,時速亦破150km/h,一氣呵成的猛暴加速力道,讓人繃緊神經專注路況與飛揚的轉速指針。

紅線區從7000轉開始,實際斷油轉速更逼近8000轉,ACD系統亦出現在美規車型上。

這段直線對EVO來說只能算是熱身,接下來的連續高速彎才是考驗重點。EVOⅨ的避震器雖與前代車型同樣採用Bilstein製品,不過減震阻尼與彈簧係數皆重新設定,使得路感回饋更加強烈。八代的懸吊反應算Q,那麼九代的就算硬派作風,粗徑的前24、後22mm防傾桿,可以預期彎道反應有多俐落。面對高速彎道,雖可感受到車輛仍有側傾情況,不過底盤反應卻給駕駛百分之兩百的攻彎信心,抓緊路線灌下油門,刀切豆腐般的劈彎能力實在夠嗆。

紅線區從7000轉開始,實際斷油轉速更逼近8000轉,ACD系統亦出現在美規車型上。

若EVO只有高速能力優,那絕對不夠格在WRC戰場奔馳!接下來不斷的小彎,更能展現EVO四驅底盤的精髓所在。拜ACD與後機械式LSD所賜,EVO Ⅸ的車尾反應活潑,中性帶有些許轉向過度的特質視急彎如無物,跟趾退檔殺入彎中,車頭迅速指向前方動線,且車尾不但立即跟上,更給駕駛一種追越車頭的錯覺。這並非表示EVO敏感難駕馭,相反的更能節省在低速彎中修正車身動態的時間,只要技巧夠高超,滑胎過彎絕非難事。
 
幾趟路試下來,底盤反應的敏銳度比起動力表現更讓筆者印象深刻,原廠配置的半熱熔胎抓地力一流,將推頭缺失減至極低。尤其是後機械式LSD,讓沒有AYC的EVO更加靈活,這從日本許多挑戰筑波賽道的EVO皆將AYC拆下即可略知一二。其實並不需要特別迷信AYC,對一般人而言或許它能讓任何人開得又快又穩,不過少了AYC的EVO或許樂趣更多亦有可能!

隨著八代完售、九代暫不引進,加上Impreza STI導入無望,國內EVO對決STI的戲碼已成絕響。
 
相信車迷最關心的話題是EVO未來的引進可能性?配備等級?售價如何?從EVO Ⅷ引進後的市場表現,答案其實不難推敲。據總代理表示,目前並不考慮再度導入,但未來仍會評估EVO Ⅹ的進口事項,若順利導入的話,車型應是以美規為主,六速手排、AYC、ACD也會一併搭載,只不過售價可能一舉突破200萬大關。

試駕感言
豈是一個「爽」字能形容!
 
不管是時速直奔180km/h、試探7000轉極限的高速場合,還是在山路上手腳並用的遇彎劈彎,開EVO Ⅸ上路就是Ready for Fight!不是它不能慢慢開自在兜風,而是我們覺得那對EVO是種侮辱,更浪費極致動力與強悍底盤。既然是部武車,何不讓它盡情馳騁,更何況其具備極佳駕駛樂趣,絕非一個「爽」字可以形容!想像一下Tommi Makinen駕著EVO揚起塵土的畫面,換作是你坐上EVO亦是一樣的光景!
 
Mitsubishi Lancer EVO IX
引擎型式L4 DOHC 16V+Turbo
排氣量1997c.c.
缸徑×衝程85.0×88.0mm
壓縮比8.8:1
最大馬力286hp/6500rpm
最大扭力40.0kgm/3500rpm
懸吊系統前麥花臣、後多連桿
電子輔助ABS/EBD
輪胎規格235/45/17
傳動方式AWD
變速系統五速手排
GearRatio
1st2.785
2nd1.95
3rd1.444
4th1.096
5th0.761
終傳4.529
前煞車系統四活塞+320mm通風碟
後煞車系統雙活塞+300mm通風碟
長/寬/高4535/1770/1450mm
軸距2625mm
輪距1515mm
車重1485kg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