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百問
【百問】讓車身牢牢貼在地面上
空力套件改造原理(下)
2023.09.14 作者:CARNEWS
一部看似平凡的房車,只要經過外觀空力部品的加裝,就能改頭換面提升性能氣息,讓車有著與眾不同的面貌,也因為如此大家似乎都忘記空力套件的改造目的,除了強化外觀氣息外,最根本的目的是在加強高速行駛的穩定性,愈快的車對於空氣力學的重視程度愈高,因此這是攸關人車安全的配備。
擴散器之所以能產生作用,主因在於它可以讓通過車底的混亂氣流,利用整理好的軌道加速流出,相當於一個抽風機,不斷將從車輛前部進入車底的空氣向後抽出,由於車底尾部的氣流快速流出,因此會在此區域產生了一個相對於車頂的真空低壓區,既然車頂氣壓比較高,因此車輛在高速行進時就會被車頂的氣壓牢牢按在地面上。圖A顯示了車尾擴散器的氣體壓力分佈情況,顏色愈深壓力愈低,藍色代表最低壓力區域,紅色表示最高壓力區域。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擴散器的前部(喉部)是氣流速度最快也是壓力最低的地方,可將整部車吸在賽道上,之後隨著擴散器空間放大,壓力與氣流速度逐漸恢復正常。
不過擴散器要發揮作用,除了車輛須擁有平整化底盤外,車體上方的空力設計也須相互搭配才行,前者須負責導引氣流到擴散器,擴散器才能發揮作用,後者須讓氣體流經的長度變長,才能讓車頂的氣壓比車底高,進而產生下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加裝一支尾翼,就像F1賽車一樣。一般來說,由於擴散器產生下壓力的效率非常高,所以現代F1賽車擴散器負責產生總下壓力的40%左右,使得F1賽車研發部門都會將提高擴散器效能視為重點工作,所以不同賽車最重要的空力設計差異,有時在我們看不見的車輛底部。
空力套件若設計不良也可能造成反效果,有在關心國外賽事的讀者一定都記得,1999年的24小時利曼耐久賽,Mercedes-Benz的CLK-GTR廠車因車頭空力套件設計不良的關係,讓原本應該是下壓力的氣流全數變成上揚力,導致在賽道大直線上以超過300公里的時速車頭直接揚起宛若飛機起飛畫面,整輛利曼廠車在空中直接翻轉360度後落地。而另一輛Mercedes-Benz CLK-GTR廠車居然在隔圈的同一地點也發生同樣事故,逼迫Mercedes-Benz立即召回還在場上奔馳的另一輛CLK-GTR廠車回Pit並放棄比賽,這就顯現空氣力學的重要性。
Brabham BT46B風扇車
既然加快車尾氣流的排出,就能在車底產生真空低壓吸力,因此過去F1賽車中就曾出現過「風扇車」,發生時間就在1978年瑞典站GP大賽中,由Brabham車隊推出的BT46B比賽車,這賽車透過車尾風扇不停將車底的空氣向外抽出,再配合車身兩側的軟質裙腳,使得BT46B成為一輛不折不扣的「吸盤賽車」,這項設計是設計者Gordon Murray,設計目的是為了解決Brabham賽車因為Alfa Romeo那又低又寬的水平對臥12缸引擎,而無法安裝車底擴散器所想出來的方法,抽風扇設計讓這台車贏得了處女秀瑞典大賽的冠軍 ,但也很快的被FIA視為可動空力套件而被禁用了,雖然設計者Murray堅稱抽風扇只是拿來散熱的…!?
讓空氣到正確位置
提高引擎散熱效率
空力套件除了文前所提的功用之外,還有另外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提升車輛機件散熱效率,讀者都知道車輛只要一發動便會產生相當多的熱能,不管是引擎的熱或是煞車帶來的熱,都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排除,讓車輛機件能夠順利正常的繼續工作,而散熱最有效也最方便快速的方式就是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空氣。舉例來說,Subaru Impreza車身外觀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就是引擎蓋上的進氣口,而此進氣口乃是提供置於引擎上方的Intercooler散熱使用。而其他一些將Intercooler置於前保桿中央的車款(如三菱的EVO),前保桿都會有相當大的開口(稱為進氣壩)提供充裕的撞風面積讓Intercooler散熱使用,這些都是使用外觀空力套件設計來利用空氣力學的相關例子。
老實說,筆者講了那麼多關於空力設計的原理,對很多改裝空力套件的車主來說,卻不是重點,這是因為空氣力學的整流下壓效果,都需在高速時才能發揮效用,很多人幾乎不會開到那種速度,而流體力學的設計必須仰賴風洞實驗室實際測試才能提供設計者確切數據,除少數世界知名大廠外,大部分改裝品牌幾乎沒有風洞實驗室可供設計開發空力套件,因此除正規賽事廠車的製作會考量到空氣力學外,消費者選購空力套件的第一要素反而變成美觀及售價為重點,空氣力學的考量便成其次、甚至不考慮,而這種現象其實不只出現在台灣,幾乎全球各地的改裝市場都是。因此許多車主改裝空力套件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寬體改造,透過額外加裝的鈑件,加寬葉子板寬度,讓左右輪距可拉大些,除了提高視覺霸氣外,也有助於高速過彎的穩定性。
至於影響空力套件售價最主要的因素就在於材質,當然有經過風洞實驗室實際測試的產品不在此限,但一般空力套件都是依照材質的選用來影響售價,而目前市面上製作空力套件時所採用的材質大致可分為FRP、PP、ABS及Carbon等四大類,關於這部分的分析,筆者在下一章節將有詳細說明,大家可喝杯水、喘口氣,再繼續看下去。
文/OPTION編輯部
圖/各大官網
【百問】讓車身牢牢貼在地面上 空力套件改造原理(上)
相關文章
-
【車中泊】人氣輕型露營車新推出以Atrai為基礎車型的車款! Okamotors Miniature Cruise Atrai...
-
【車中泊】大幅升級!標配冷暖氣 講究睡眠品質的露營車Towa Motors「Wohn Exclusive Type RWB」...
-
累計訂單數突破2,300張!The All-New Ford Kuga上市首季勇奪國產中型SUV Top 2
龍年倒數優惠入主指定車... -
【車中泊】Volkswagen Type 2露營車改造記 挑戰嘗試FRP修復!...
-
【改裝實戰】寬體Model Y帥氣現身(上) 加寬5公分更霸氣...
-
【車中泊】為何露營車的基礎車型大多都是Toyota的車輛呢?...
-
【改裝實戰】「F81」M3 Touring現身!(上) S55B30引擎完整植入...
-
再見了Swift Sport Suzuki Swift Sport特仕車「ZC33S Final Edition」期間限定生產、3月...
-
2024 D1 Grand Prix Taiwan台南站 近距離感受D1車手魄力
-
前方車輛煞車頻繁亮起或幾乎不亮 都是駕駛技術不佳的證據?...
FB一手車訊粉絲團
FB一改裝車訊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