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好四驅 HONDA Legend/SUBARU Impreza ……(二)

2007.01.25  作者:車訊網  

  • 0
  • 分享

新一代汽車的馬力日漸強大,車重卻不瘦反胖,如此一來,無論是前驅或後驅,抓地力都要敗給了四驅。以往的四驅總給人過彎駑鈍,加速拖泥帶水的印象,這些問題已隨著技術發展克服,難怪有人要說:「大馬力將是四驅的天下」。

AUDI quattro
從冰冷轉為興奮
 
quattro一路走來的進步,證實四驅是可以適合於高性能的場合。
對於早期的quattro,我一向沒有什麼好感。當時的我尚未搞懂Torsen、Haldex的結構與設計緣由,就跑去試第一代的A4 3.0、TT以及RS4。這三款車的操控說不上絕頂美妙,A4 3.0的整體動態很呆,大半的引擎動力給四驅系統所吞噬。至於TT,它在上坡路段未現異樣,當奮力衝下坡時,在彎中好像失去了牽引力(這感覺,好像是飛機失速)。以更快的速度劈彎,車子並未帶給人現在抓地狀況如何?你還剩下多少上升的速度…等回饋。
接著的記憶是試第一代RS4,這具喪狂的2.7升V6雙渦輪引擎逼得底盤不知所措,缺少精準的循跡性,煞車也要好好檢討。就當我質疑Quattro能耐有限的時候,出現了第一部讓我有感的quattro-All Road。All Road的抓地力是全面、舒適的,曾有一位同事駕駛All Road環島,一回到社內,立刻就將試車稿寫完,他說:「跑到240km/h我還能聊天扯地,趁著感覺新鮮,我要趕緊紀錄下來。」

接著的quattro越來越進步。我在大前年試的S4 Avant就是另人振奮的好車,不但敏捷,以往沉悶、黏遲的過彎亦完全拋除。搭配充沛的V8 4.2升直噴引擎,任何時間踩油門,脫出的動態絲毫不受四驅影響。AUDI終於造出一套正格的quattro。
今年夏天,我們一口氣試了今代的RS4、S6、S8,這又是更高的境界。脫彎的
速度更快,前後輪扭力的分配過程更形流暢,動輒400、500匹馬力被管理得又乖又順…quattro的Torsen系列進步幅度相當大,另一方面,Haldex仍不夠刺激。AUDI設計這兩種系統,原本就是不同的定位,Torsen屬於性能導向,Haldex則是前驅化的四驅。弄清楚之後,就別再數落TT 3.2了。

什麼是quattro?
1977年8月,AUDI技術總監Ferdinand Piech與工程師Bensinger將四驅計畫導入投產。他們僅花了半年時間就推出一款A1原型車,也就是quattro的鼻祖。早期的quattro僅適合濕滑地面,平路操控不良,所以接著的quattro矢志改進這項缺失,並朝向高性能發展,現在的S、RS系列就是這類車款。
從結構來看,quattro是一種名為Torsen的扭力感應式差速器,內部均是由齒輪組成,與黏性湡合差速器相比較,動作比較確實,扭力傳遞的過程亦較順暢;至於缺點,則是結構較複雜、成本偏高。並非所有的quattro都是採用差速器,1998年之後的TT、A3、S3即採用瑞典品牌Haldex所提供的黏性多片式差速器,這套系統主要以前驅為主,抓地不足時才將扭力抽至後輪,這是為了因應橫置引擎的對策,另一方面,亦可降低製造費用。

 
LAMBORGHINI Gallardo
打破中置後驅傳統
 
四驅超跑?怎麼看都顯得唐突。Gallardo的問世,直接粉碎四驅不利高速行走的謊言。
 
傳統的超跑不可能是四驅,所謂的超跑幾乎等於是FERRARI,一直以來,中置後驅是超跑正道。LAMBORGHINI同樣遵循這項金科玉律,直到AUDI入主之後,才導入了四驅計畫。在試Gallardo之前,我不免質疑這樣的轉變是對還是錯,四驅化代表更好的抓地力,另一方面,極可能失去原有的駕駛樂趣。

在第一個彎道之前,我確定這個假設是對的,Gallardo在慢速上的路面感像極了AUDI,生冷無情,心想,假如接下來的表現還是這樣,那LAMBORGHINI不就完蛋了嗎!進一步催谷,這具V10引擎像引爆炸藥似地轉入高頻,尖囂的聲浪從四面八方刺入耳朵,一陣陣活力透過車上的每一吋紮實傳來,我所感到的不只是引擎的快,還有轉向的快,車架的快…很快地,剛才的AUDI感消除了一大半。再一次提速攻彎,入彎初期,Gallardo呈現一些轉向不足的感覺(要注意!是感覺,不是真的推頭),我在當時的腦袋頓了一下,攻入彎心之後才發現,方才車身切入的速度超乎預期,根本來不及感受到車頭先進、後輪跟進的入彎常理,車身就入了彎,車頭已經進彎,人的想法還留在0.01秒前的地方,原以為要推頭,其實是不會的。

再一次進攻,這次更不得了,這500匹馬力竟然可以盡力催谷,四顆輪胎像鎖在軌道上將車子往內拉,這個拉的動作,應該是輪胎、懸吊、車架一起產生的動作,但是速度實在太快,整部車如一塊堅固的物質,正被異常強勁的側向G力緊緊抓牢。這樣的抓地力確實無法探索底限,而我也不能、也不敢將車子逼至極限,那實在太危險了。可是我更確信,假如將同樣的馬力使用在中置後驅超跑身上,我絕不敢如此放膽一搏。

LAMBORGHINI Gallardo規格表
引擎型式:V10 DOHC 40汽門
排氣量:4961c.c.
壓縮比:11.3:1
最大馬力:500hp/7800rpm
最大扭力:51.88kgm/4500rpm
傳動方式:4WD
變速箱型式:六速自手排/六速手排
車長寬高:4300×1900×1165mm
軸距:2560mm
車重:1520kg
前後懸吊:
前 雙A臂+防傾桿
後 雙A臂+防傾桿
0~100km/h:4.2秒
極速:309km/h
煞車系統:前後碟煞
輪胎尺寸:
前235/35R19
後295/30R19
售價:約1500萬

不變是最好的對策
M-BENZ G-Class BRABUS 5.8
 
可能你已經忘了,人類設計四輪驅動的初意是為了征服惡劣路況,早期的四驅是要與大自然對抗的機械。
自然,那是多可敬的對手!駕一部四驅外征,等於在身上配一把藍波刀,必須堅如鋼盔、硬如盾甲。所以越野車的生產方式與房車不同,首先,將車底大樑與車體分別製造,再結合在一起。如此一來,即可得到最強的抗扭曲性。

此外,越野車的懸吊結構是俗稱死軸的非獨立懸吊,這是因為死軸在崎嶇地形中能保持最大越野高度;對抗巨石碰撞底盤,亦能堅固耐用。然而,在柏油路越來越普及的今時,適合G-Class的地方越來越少,好在G-Class的擁護族群如薪火始終不滅,使得M-BENZ仍能維持生產線的經營。觀察這個市場,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G-Class車主從未用盡車子的越野能力,多數用途是在都會代步,偶爾到山裡繞繞;就好像你極少看見職業攝影師使用LEICA,是一樣的道理。現在的買G-Class、LEICA是買來收藏,不是買來用的。

這次試駕的G-Class是經過重資改造的BRABUS G 58,BRABUS以G500為基礎將動力提升至5.8升,最高馬力、扭力數據達375hp、56.1kg.m,最高極速達210km/h。這具5.8升引擎推力著重於中段,油門初段的出力仍持平穩,踩過一半,源源不絕的力道隨即傳來。BRSBUS是一家重視動力改裝的車廠(編按:除了套件,亦可以購買整部改造齊全的成車,所以BRABUS已是車廠,非改裝品牌而已。)改裝的完整度是無庸置疑的,在試車過程中,從未出現電子系統不當干預,或是亮故障碼的情形。
 
在四驅的世界中,G-Class能攀上至尊地位並非昂貴,而是機械成就,在獨立懸吊、電子系統當道的今時,除了貨車、商務車,使用死軸的車款幾乎殆盡。以不變應萬變是G-Class的特色,而且,所有G-Class車迷希望永遠不要變。有趣的是,一旦G-Class傳出將要停產的小道消息,M-BENZ就會接到一串訂單,這些人就怕這款經典越野車就此沒了,人類又將失去一項經典的成就。

27年傳奇
自1979年問世以來,G-Class並沒有太多修改。迄今,M-BENZ尚維持手工製造的方式生產,一年的產量只有7000輛。車界一直謠傳G-Class將要停產,使得此車成為車迷爭相蒐藏的對象。以下是G-Class誕生27年來重大紀事。
1983年:280 GE於巴黎-達卡越野賽中首次奪冠。
1986年:第五萬部G-Class下線。同時為汽油引擎追加觸媒轉化器。
1991年:500 GE面世。
1996年:敞篷車款再追加電動車頂版本。
1999年:G-Class問市20週年。於法蘭克福車展中發表G500。
2000年:為G400、G500添加COMAND APS顯示系統。
2001年:柴油版G270 CDI於法蘭克福車展中亮相。全車系配備BAS、ESP、4ETS…等安全控制系統。
 

四驅的好壞 與價錢沒有關係
資深試車手 李一統
 
試車無數,李一統的駕駛經驗足已出書。問他對四驅有什麼看法,他直說:「並非所有的四驅都好厲害,而且,好四驅與價錢沒有絕對的關係。」
 
CAD:你自己喜歡駕駛四驅嗎?
李一統:我不排斥某一種驅動方式,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後驅。至於四驅…並不是所有的四驅都好厲害。
 
CAD:試過了眾多好車,哪一款四驅使你印象深刻?
李一統:絕對是EVO!試車之前,我早就聽過一大票對這部車的好評,直到試過八代EVO(而且是好好地試),才證實此話不假,試完之後,我差點想要買一部。
 
CAD:試EVO那天有多開心?
李一統:你能想像四驅竟然可以做出Drift動作,我一直以為那是後驅的專利(編按:所有人都是這樣認為的…),沒想到,我在入彎時多轉方向盤,油門一灌,車尾就十分聽話的往外滑移,一點也不拖泥帶水。我要聲明的是,那部EVO的車況並不好,輪胎、變速箱損耗度頗高,能有此表現,真叫我喜出望外。
 
CAD:談一談其他四驅,例如SUBARU?
李一統:我本身擁有過一部Impreza GT,並花了不少時間調校,我的心得是,Impreza GT的推頭是天天體質,很難完全克服。這一代Impreza WRX(GDB)的車體剛性變好,車子增重,所以反應變慢,推頭的症狀還是存在。但是我聽說日規Spec-C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我想,這應該是日本人留一手吧!
 
CAD:那PORSCHE的四驅呢?
李一統:996 Twin Turbo又穩又快,少了四驅,我相信多數人要墜入山溝。RR是很好玩的配置,給人的信心總是不夠高。對付大馬力,PORSCHE的四驅很有一套。
 
CAD:PORSCHE這麼做,應該是為了讓更多人享受速度吧!
李一統:是啊!假如我是有錢人,我也要輕輕鬆鬆地奔跑,誰還要在過彎時提心吊膽地與死神搏鬥?我想,這才是車廠斥資開發四驅的最終目的吧!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