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好四驅 HONDA Legend/SUBARU Impreza ……(一)

2007.01.25  作者:車訊網  

  • 0
  • 分享

新一代汽車的馬力日漸強大,車重卻不瘦反胖,如此一來,無論是前驅或後驅,抓地力都要敗給了四驅。以往的四驅總給人過彎駑鈍,加速拖泥帶水的印象,這些問題已隨著技術發展克服,難怪有人要說:「大馬力將是四驅的天下」。

 
環境造出了成就
HONDA Legend&SUBARU Impreza WRX
 
這兩部四驅的共通處不是來自日本,而是淋漓盡致的抓地力。
 
首先要感謝北海道,因為北海道,日本車廠才有發展四驅的必要。北海道是日本緯度最高的領土,開發的時間較晚,人口不多(約五百萬),算得上是地廣人稀。正因為人口密度低(約台灣的1/18),所以北海道是日本唯一沒有地下鐵的地區。這代表了什麼意義?這表示多數人都需要以汽車代步。所以北海道的購車率較高,市場的能量自然不可輕忽。
 
因此日本車廠紛紛為北海道設計四輪驅動,以對抗濕滑的雪地環境。這是啟動日本車廠發展四驅的初因,但畢竟這樣的四驅只是避免打滑,對應雪地的一般用途,算是低階的四驅,並非供應大馬力,高速行駛的高段四驅。真正的好四驅,則是要感謝WRC與外銷。

SUBARU Impreza WRX
 
一位資深汽車媒體說過:「SUBARU的橫時四驅舉世無雙,連PORSCHE、AUDI也比不上。」我原本不以為意,直到試四驅的次數多了之後才深刻體驗這話確實無假。
SUBARU四驅的厲害之處在於簡單、高效率,怎麼看都不厲害,實際表現卻讓人嘖嘖稱奇。最早SUBARU是生產前驅的車廠,直到70年代才轉至四驅。在國內,最早的SUBARU四驅車是Justy,當時設計了一項可任意切換二驅/四驅的功能,這項設計的出發點就是個錯,誰會將一部都會使用的小型掀背車拿來翻山越嶺?在一般用車環境,驅動方式切換的功能到最後只是噱頭。之後SUBARU將重心擺在隨時保持四輪驅動狀態的橫時四驅,並加入WRC賽事。

WRC是一項講求速度、耐久,並且異常嚴苛的賽事,SUBARU可以趁此累積製造四驅的Know How,並且運用WRC的形象刺激銷售。在這部分,SUBARU算是做得最成功的車廠,你只要花錢,就能買到具WRC血統的性能車。儘管你所買到的WRX與Petter Solberg的WRCar幾乎只有Logo相同,WRX仍能讓多數人感到興奮,試問,在這世界上,又有哪家車廠能將具備渦輪引擎、四輪驅動、手排的性能車賣得如此便宜?
 
而從去年開始 WRX改採2.5升引擎,增加0.5升的排氣量之後,馬力並未等比成長。從容積馬力比來看,現在的WRX是退步的;從整體來看,WRX卻是進步的。降低WRX的容積馬力比是為了符合日益嚴苛的油耗標準,如此才能將WRX推向全球市場;同時也換來更飽的低速扭力、容易駕快。以往試2.0升WRX總覺得這具五速手排變速箱不夠綿密,同樣的變速箱,用在2.5升WRX身上從未顯短。這對於操控助益良多,用2.0升WRX跑山路很容易用盡二檔,換上三檔,轉速降低,立刻就陷入扭力低潮。現在的WRX則無此苦惱,WRX的四驅系統仍無多少變化,只在後輪追加一顆LSD,卻足以使人充分殺彎。
 
更充沛的低速扭力讓WRX快得更輕鬆,以往推頭的操控弊病也有所改進,這次的WRX為2007年式樣,與去年的WRX只有極小的細節差異。碰巧,兩次的試車的天氣都是雨天,也同樣試得又快又穩。這一切只要花120萬,放眼車壇,只有SUBARU敢做這樣的生意。

HONDA Legend
 
HONDA擅長製造犀利無比的前驅與後驅(如Civic Type-R、S2000),在四驅世界裡卻是資歷淺薄。Legend是HONDA第一次正格的四驅,你一定要問:「CR-V不是四驅嗎?」
 
從機械的角度來看,CR-V的四驅為偶時系統,它在多數時候是前驅,只有遇上路面抓地不足時將一半扭力釋放到後輪,這種四驅是暫時性的四驅,嚴格來說,CR-V根本是前驅。經驗告訴我們,真正能對應大馬力、適合高速劈彎的一定是能隨時分配四輪扭力的橫時四驅。早期的衡時四驅是藉由機械式的差速裝置分配扭力,這很容易造成扭力分配不夠迅速,過彎時出現干預;新一代的四驅扭力分配改由電子式,在車內裝上G值、速度、車輪速差…等感應器,再經過電腦計算,透過電磁閥門啟動差速器,方能聰明分配四輪扭力。
 
Legend的SH-AWD是這類電子四驅(整體概念類似MITSUBISHI的AYC),其中,讓人感到新意是,駕駛者可以透過前方儀錶的顯示扭力圖,全程監控這套乾坤大挪移。295匹馬力又乖又順,移動1.8噸的車重如雨燕飛過…我相信,這除了是HONDA進軍高級房車的力作,極可能是未來NSX的底盤,SH-AWD的意義可見一斑。
 
規格表
引擎型式:V6 SOHC 24V
排氣量:3471c.c.
壓縮比:11.0:1
最大馬力:295hp/6200rpm
最大扭力:36.0kgm/5000rpm
傳動方式:AWD
變速箱型式:5AT
車長寬高:4955×1845×1450mm
軸距:2800mm
車重:1845±50kg
前後懸吊:
前 雙A臂+防傾桿
後 多連桿+防傾桿
煞車系統:前後碟煞
輪胎尺寸:235/50R17
售價:258萬
 
SUBARU Impreza WRX 2.5 4D(5D)規格表
引擎型式:F4 DOHC 16V+渦輪增壓
排氣量:2457c.c.
最大馬力:230hp/5600rpm
最大扭力:32.6kgm/3600rpm
壓縮比:8.4:1
傳動方式:4WD
變速箱型式:五速手排 
車長寬高:4465×1740(1695)×1440(1465)mm
軸距:2525mm
車重:1410kg(1425)
前後懸吊:
前 麥花臣+防傾桿
後 支柱式麥花臣+防傾桿
煞車系統:四輪碟煞
輪胎尺寸:215/45R17
售價:119萬(5D 123萬)

Cayenne Turbo S
方舟已過萬重山
 
Cayenne從小到大的車款我都試過,每試一次,就訝異一次。
PORSCHE做了許多違背常理的事,就以最頂尖的Cayenne Turbo S為例,如此一輛重達2325公斤的LSUV是如何過彎?踩20吋輪胎又是如何越野?距離試車已過大半年,我還是記憶猶新。

讓人訝異的是,PORSCHE向來是製造跑車的車廠,從未製造LSUV,第一次出擊就有如此表現,箇中是有淵源的。Ferdinand Piech(PORSCHE博士的外孫,目前為VW監事會主席)在「德國第一」一書中提到,M-BENZ在90年代向PORSCHE提議一起研發LSUV,但是M-BENZ在計畫進行中臨時決定抽腿,在Ferdinand Piech的周旋之下,由VW接下合作夥伴的位置,於是在日後誕生了Cayenne/Touareg雙生車款。更由於此車款的成功,才有Q7的問世。
 
不論書中內容是否屬實,我們確信PORSCHE主導的開發技術不見得是車架、懸吊,而是四驅部分的技術。PORSCHE製造四驅已有多年歷史,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86年推出的959,那是全球第一款使用電子四驅的量產車,能將四輪扭力從0到100﹪分配自如,也是人類史上第一部四驅超跑。

時至今時,電子四驅已是LSUV的主流,PORSCHE的四驅又有什麼特別?是越野能力。我在沙漠上試Cayenne Turbo S,除了降低胎壓,就能自由在沙中行走。至於崎嶇路段,也只要升高車高、選擇越野狀態按鍵,簡直是如履平地。關於這點,BMW X5就做不到了。儘管不會有買家Cayenne Turbo S拿來越野,PORSCHE的LSUV四驅技術仍是獨步武林。
 
為Cayenne Turbo S的四驅架構,可以清楚看出,前後輪扭力均經過中央差速器處理,再分配到各輪。較不同的是,中央傳軸軸的位置與引擎成一直線,前輪的扭力則是經過中差,從旁支配而來。這表示Cayenne Turbo S的後輪所接受的扭力較不易流失,後驅的性質濃厚。
電子系統則是由PTM(PORSCHE Traction Management)控制,能針對各輪進行限滑的動作,難怪平路、爛路皆宜。
 
PORSCHE Cayenne Turbo S規格表
引擎型式:V8 DOHC 32V+雙渦輪增壓
排氣量:4511
壓縮比:9.51
最大馬力:521ps/5500rpm
最大扭力:73.47kg.m/2750~3750rpm
傳動方式:4WD
變速箱型式:五速自排
車長寬高:4786×1928×1699mm
軸距:2855mm
車重:2355kg
前後懸吊
前:多連桿+防傾桿
後:多連桿+防傾桿
0~100km/h5.2
0~160km/h11.9
極速:270km/h
煞車系統:四輪碟煞
輪胎尺寸:275/40R20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