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永遠的Lancer領袖Mitsubishi Evolution X
2009.02.20 作者:文/楊子宏
EVO不是崛起於成龍的電影、Taxi Ⅱ,更不是極速傳說裡的Sky。Ralliart成立是為了WRC,Lancer EVO更是Ralliart的主要戰將,三菱誓言終將重返榮耀,EVO X準備好了。
EVO的崛起
取代Galant WRCar
1963年三菱Colt誕生,它可說是Lancer的始祖,至今Colt仍是Lancer家族的一份子。1967年問世的1100F隨即正式參戰海外越野賽事,1969年1500SS車型誕生,70年代改由Galant參加拉力賽事,但是在1973,一款介於Colt與Galant的房車誕生,名為Lancer,它搭載全新開發的4G31 1.6L引擎,參戰WRC的是1600 GSR車型。1981年Lancer EX2000 turbo問世,WRCar更具備驚人的280匹動力與4WD系統。1987年,三菱的經典引擎4G63問世,率先搭載在Galant VR-4上,2000c.c. Turbo達到205匹高輸出水準,這具引擎替Galant帶來性能房車的美譽,在這同時1985-1990之間Lancer家族還有一款車Mirage也上市,它活躍於日本國內房車賽,和Colt是孿生車,樣子和三門喜美相當。
EVO的草繪稿完全偏向於跑車,但最終還是回歸到Lancer的旗艦性能房車。 |
到了’90年代,Lancer開始成為三菱參戰WRC的主要戰將,Evolution車型首先出現在1993年,之後每隔一年推出改款車型,一直持續到現在。撇開WRC的廠車不談,在市售車部分,一般Lancer車系中最頂級的性能車款要屬GSR,它通常是馬力最大且具備四輪驅動,它有一顆屬於自己的強力心臟4G93 Turbo,這具引擎是由前面談到的1600GSR搭載的4G92拉衝程而來。實際上Lancer GSR已具備運動氣息的外觀件,如小包圍、尾翼等,但是礙於WRC的市售量產車規定,強化空力套件的量產車必須搭配更強的動力心臟,於是成了這款車的必備要件,Evolution就這樣誕生了,而且都只限量生產5000台左右,為的就是符合FIA的規定。
與Lancer不同的外觀件有引擎蓋、頭尾燈組、前後保桿、前後葉子板、後門、行李廂蓋、尾翼。 |
CD/CE9A裝界受寵
CN/CP9A全新設計
Lancer演變至今,共有七代的車型,台灣現行車款就是第七代,從第四代開始,出現EVO戰鬥版。更明白的說,EVO.第一代實際上就是由’93年第六代改款的Lancer問世(台灣稱為菱帥),GSR改良而來的EVO.Ⅰ,引擎由4G93改為植入4G63,變速箱齒比修改、底盤稍作強化、車身鈑件增加焊點,最大馬力達250匹。EVO.2馬力為260匹,懸吊強度和外觀空力套件稍有變化。EVO.3算是六代Lancer中最凶悍的車型,外觀件極為霸氣,在WRC賽場上屢創佳績,它的4G63壓縮比提高、Turbin、ECU修改,馬力提高至270匹。
同樣使用Brembo F40卡鉗,但重量減輕一公斤,碟盤直徑擴大為350mm,輪圈一改多年的Enkei,改用18吋BBS鋁圈搭配245/40R18跑胎。 |
第五代Lancer於’96年問世,年中EVO.4發表,四、五代Lancer的差異在於外鈑件不同,懸吊則稍有改變,最大差異在於動力部分,4G系列引擎全部修改,由右到左向改為左到右,變速箱因此改在左邊,同時取消分電盤改以直接點火,共有4G92、4G93、4G63、4G64等直四引擎有所變動。EVO.4動力心臟受此影響最大,和上一代舊4G63相比,凸輪軸進排氣角度變大、Turbin改為TD05HR-16G6-9T、ECU完全改變、壓縮比由1:9降為1:8.8、多了二次導入燃燒系統等,馬力暴增至280匹,扭力邁向36公斤米。此外,變速箱齒比也全部改變,同時底盤重新設計,與Lancer GSR完全不同,但仍舊維持前麥花臣、後多連桿式樣。與市售一般Lancer相比,車體主要懸吊結構部分鈑件增加一至兩層,全車焊點多了四百多點以強化車身結構。
EVO X仍不改Rally的本性,越是惡劣的路況,越是此車一展身手的舞台。 |
EVO.5應對的是五代小改款’98 Lancer車型,在外觀上一改EVO.4的圓潤氣息,變得更為暴戾,前車頭特別講究冷卻進風,不論是水箱護罩、氣壩、兩側開口,其總體開口面積比EVO.4多30%,此外側裙、後保桿等都對Down force更為考就,尾翼也變成翼面合金材質五段角度可調,在動力部分,同樣是Turbin型號改變成TD05HR-16G6-10.5,引擎內部追加活塞冷卻噴油嘴,動力同樣為280匹法定限制,但是扭力已邁向38公斤米,同時為了WRC,前後輪距加寬近4公分之譜,輪胎由四代205/50R16變成225/45ZR17、Brembo前四後雙活塞17吋大碟,Wide body式樣於是形成。在底盤結構上,前下懸臂由鍛鐵改為鋁合金,以及追加前下拉,後多連桿全部統一為鋁合金,並且在後工字樑與多連桿之間再做拉桿強化。
媒體實測0~30mph 1.7秒/0~45mph 3.1秒/0~60mph 4.9秒/0~75 mph 7.2秒,1/4mile 13.6秒通過時速162.08km/h。 |
1999年,Lancer車型沒有變動。但EVO.6上市,外觀與EVO.5有著不小的差異,首先是前保桿式樣改變,更考就冷卻進風的問題,氣壩開口並未加大多少,但是將原本設在中央的大牌側移,以配合加大的Intercooler所需。此外側裙、後保桿維持與五代相同式樣,但尾翼卻因為WRC的要求,而改成雙層翼面,以獲取更佳的下壓力與整流效果。動力部分,引擎本體並未更改,但出現鈦合金轉子渦輪運用在RS(受注生產競技車型)上,原本幾乎沒有的lag變得更細微,底盤部分前避震器改為倒立式氮氣避震器。
EVO X極速與以往相當,為150mph,240km/h。 |
Y2K是令人期待的一年,因為第六代Lancer發表,照理來說EVO.7應該要問世,但是受制於Ralliart的開發問題,七代EVO不見蹤影,而是出現了一款EVO.6+ Tommy Makinan式樣紀念車型。它主要在前保桿做了下壓、Air Clearner進氣導入設計,在內裝上多了方向盤、座椅特殊紀念刺繡等。由此,可以發現EVO的進化似乎已經到了沒有把戲可變的地步,但是遠在英國,卻有更為驚人的發展,那就是EVO.6 Ralliart Type(Zero Fighter)的問世,它具備340hp/6500rpm、42kgm/3000的驚人輸出,由Ralliart以EVO.6改裝而來,渦輪、電腦、引擎週邊皆以旗下套件改裝調校,它0~100km/h只須四秒整,比一般EVO快上一秒、極速為245km/h,它的100km/h~0只須6.5秒,換言之它可以10.5秒的時間加速到100km/h再把車停好,而一般Virage卻還沒有完成0-100km/h的測試。
方向盤、儀錶板、排檔桿都顯現出不凡質感與運動氣息。 |
’01年CT9A誕生
外觀毀譽參半
可以說各代Lancer Evolution都有其擁護者,三代低扁霸氣、四代圓潤不誇張、五代暴戾帶點異類、六代較為保守、七代呢?一般車型第六代Lancer受不受歡迎,從國產大改款車型的銷售數字就可以得到證明,它已經完全走入家庭房車領域,內裝配備更是如此,更好笑的是外觀像極了Sentra!各代EVO的進化原則就是以市售一般車型追加鈑件及空力套件,符合WRC所需、創造氣勢驚人的外觀,但是這對車廠來說十分浪費開發成本,而且5000輛的生產限制,更使得EVO車型成為車廠眼中的賠錢貨,勉強是為了其一般市售Lancer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品牌形象。
全新的操控感受,更為人性的輕鬆駕馭是「X,十代」追求的主要目標。 |
從EVO.5開始,EVO與一般Lancer相形漸遠,引擎與底盤截然不同不說,光是外觀鈑件的差異就越來越大,由Lancer演變出來的這種傳統Evolution(進化)精神,來到了EVO.7已經蕩然無存了,筆者認為它應該改名叫Revolution革命(比Evolution更高一級)!它的前後保桿、引擎蓋、前後燈組、葉子板、後門、C柱、後桶蓋全部都和Lancer不同,差異極大,車迷再也沒有辦法像改EVO.4、5、6外觀一般,花點小錢依賴國產土炮大包改裝成EVO式樣。少了一層又一層的外觀件追加改裝,重開模設計的EVO.7外觀顯得較為素雅,它感覺起來就像是四門Skyline一般,少了一番EVO固有的暴力氣息,變得斯文許多,和以往相比變得有點女性化。
馬錶中央的訊息顯示與旅程電腦顯示比起舊款車型更為豐富。 |
在車頭造型部分,基於低扁車身的要求,受置於加大的Intercooler,EVO.7沒有水箱護罩上沿。與氣壩相隔之處,和Skyline一樣多設了兩處開口,這使得整體開口面積比EVO.6更大上約25%,而其保桿右側進風口負責引擎機油冷排,左側進風口負責方向機油冷排,同時也將部分氣流導入煞車卡鉗,而保桿兩側最外端的閘口,則是讓這些熱氣流排出,形成一個完整的路徑。同樣的引擎蓋開口為的也是讓車頭進風能有效排出,帶走渦輪產生的高熱。以往EVO引擎蓋會特別的隆起,事實上是為了容納巨大的4G63,現在藉由懸吊的改變,引擎位置得以下將,引擎蓋線條自然較為簡單許多。同時它和前葉子板皆採鋁合金,可減輕車頭的重量,盡量的平衡前後配重。
美規MR車型將搭載三菱最新的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後方切換鈕為駕駛模式選擇。 |
配合前後葉子板的突出,EVO.7的側裙線條較為平滑,不像EVO.6那麼外拱、講究底盤真空效應,因為七代的引擎室下方已經完全密閉,設有完整的底板,如同跑車一般。車尾部分和國產Lancer不同,後小包與保桿為一體成型設計,它和日本一般車型一樣將大排設在保桿上,而非國內的行李廂蓋上,前、後燈組都採內置三圓燈設計,頭燈更進化成HID,可選配角度電動調整功能。至於尾翼採四段角度可調,巧妙利用後廂蓋斜度與舵翼達到整流效果。
搭載TC SST後,可使用方向盤後的撥片手動換檔。 |
2003年,三菱與Chrysler合作,奉行Olivier Boulay所提出的全球化統一銷售策略,外觀因此大改,EVO出現有史以來最滑稽好笑的模樣,八代成為最醜的EVO,開口笑的模樣還外銷到美國,也因此當時總代理華菱汽車有機會引進美規左駕RS版本。而這批台灣首次引進的68部EVO足足賣了三年才消化掉。八代除了前保桿被改得怪模怪樣外,值得一提的是六速手排的投入,儘管它對0~100km/h直線加速上幫助有限,但是對於中高速與巡航油耗部份幫助卻相當大,同時極速也得以挺進直逼250km/h大關。2004年2月,八代MR車型推出,MR意指Mitusbishi Racing的意思,使用Bilstein強化版避震器、輕量化鋁合金車頂、BBS輕量化鍛造鋁圈等,整體輕量化達十公斤之多。
MR車型的方向盤左邊為ACD中差,具備柏油、泥地、雪地三模式中差比選擇。 |
2005年3月EVO九代問世,外觀恢復三菱以往的霸氣設計,此車一出,不少八代車迷趕緊買前保桿換上,一雪可恥又可笑的八代車頭。嚴格來說九代系屬CT9A系列的末代車型,除了車身空力套件完全像JGTC看齊外,動力部份更與HKS Kansai合作開發出可變氣門,自此4G63終於進入MIVEC的年代。在CT9A的世代中也首度出現自排GT-A車型以及九代Wagon車款,而為了消除車迷對呼之欲出的十代車型過於期待,九代同樣也推出MR車型,完全的賽車化外觀,搭配更多Carbon空力配件,內裝採用Recaro桶椅,同時換上街道版懸吊降低車高三公分;有MIVEC開啟時間、渦輪型式與AYC、ACD作動程式也完全朝向競技化需求設定。
EVO X同樣延續Recaro桶椅設計,強化運動表現。 |
終極版CZ4A
集EVO 15年科技一身
CZ4A的開發不同以往,以前的EVO是Lancer的進化版,目的就是打造出一輛高性能版的Lancer,但是CZ4A所被賦予的時代意義是如何將三菱的科技全數完整的投入,並且能夠展現高度人性化、駕馭樂趣的高性能房車。不論是ACD或是AYC的性能提昇,或者是結合Sport ABS與被動安全而成的S-AWC系統,這些高科技的研發都將慢慢的回饋到它的子民Lancer或者RV車款中。
然而CZ4A除了擁有全新世代的凶悍外觀造型外,動力部份它依舊秉持打造世上最強2.0L的使命,投入全新4B11 MIVEC研發,以及向歐洲高級跑車看齊,搭配上SST雙離合器自手排。Twin Clutch SST利用2、4、6,1、3、5、R雙軸完成橫列式設計,甚至在體積上也比九代縮短2.4公分之多,完全手排化的機械操作,除了享有自排的便利外,直線加速表現上更有大幅的進展,構造與效果均與BMW SMG相當。
引擎部份,4B11既不需要二次導入為渦輪進行偏時點火,更不需要EGR吹漏導入,可以想上的是它進排氣MIVEC與空燃的搭配十分完美,就連排污值也能大幅的降低。86X86mm的缸徑與衝程是最完美的正方體比例,透過鈦合金渦輪與進排氣強化,該具引擎具備1.6公斤的增壓值承受力道。而在本體重量控制部份,更比以往4G63輕上12.5公斤,車頭的輕量化與車身重量分佈都有革命性的優秀表現。
在操控部分,EVO X的S-AWC的構成有Spot-ABS(運動版ABS可於彎道中煞車,具備單側單輪煞車功能)、ASC(車輛動態穩定系統)、ETACS(四輪防滑循跡系統)、ACD(主動式中差分配前後軸動力)、AYC(主動式後差分配左右側輪動力)。筆者擁有過EVO一代到七代車型,歷經最傳統的LSD到首度問世的四代目AYC,以及三段可調ACD的七代,但是不論跑山道或是場地賽,甚至需要頻頻甩尾的Rally,主控ACD與AYC的電腦都有其應對的map,以對執行時機與力道等進行控制,也就是說EVO X的發展絕對更為成熟才是。雖然我沒有機會將EVO X開到Rally路段上,但是EVO七代與以前的舊世代車型相比,甩尾過彎已經如同傻瓜相機的攝影模式選擇一般容易。
車體部分也邁向大型房車的空間表現,軸距提昇為2650mm比上一代增加25mm,總車長卻只增加5mm,而車寬部份大幅增加40mm,行路穩定度與高速下壓力全面提昇。此車同樣使用鋁合金引擎蓋,透過鈑件追加與加密銲點,不論是車頭水箱架、前工字樑、車艙底板四角落、前後避震塔、前內側拉樑、前後大樑內部、車艙強化則有前後擋玻璃角落,這些部位都比市售Lancer多了一至二層的鈑件、而椅背後開口同樣有強化樑,至於點焊部位除了前述的部位外,在四個門框上也多增加200個焊點,追加的拉桿部分由水箱架拉桿、前上避震塔三點是拉桿、前下雙拉桿、後工字樑拉桿、後保桿固定座上拉桿等。
這一切的努力使得車體剛性比上一代車型提昇39%,抗扭曲性提高39%,縱向前後剛性提高7%、車頭橫向剛性提高23%、車尾橫向提高56%。其餘如前煞車碟由以往320mm加大為350mm,四活塞卡鉗也減輕1.3公斤,EVO X所作的努力與提昇,才是它最傲人的地方,而在2007年11月發表的海外版EVO X MR,動力更高達291匹,扭力為41.5公斤米,並且奉上昂貴的BBS多爪鋁圈,SST更有D與S運動模式切換,自排模式換檔時機也針對大陸國家重新設定,競爭對手直指BMW M3,然而國內即將引進正是此一版本,價格勢必比當年引進的美規陽春版貴上許多。
每每看到新一代的EVO推出,由裡到外都是一種進步與改革,感覺EVO似乎只將對手設定為自己,不斷的自我挑戰。年紀驅使,我無法再像以前一樣有著蛇吞象的欲望去擁有每一代EVO,現今EVO的進化一日千里,「X-十代」的意義不單只是一個全新車型表徵,Evolution代表著三菱造車工藝的極致呈現,是性能迷不可錯過的勁駒,何須提起GTR,更不用在乎它要賣225萬或是250萬,畢竟這是滿足一輩子一次的渴望,就已足夠。
歷代Lancer EVO.GSR渦輪型號
車型 | 三菱渦輪型號 |
EVO.I | TD05H-16G-7 |
EVO.II | TD05H-16G-7 |
EVO.III | TD05H-16G6-7 |
EVO.IV | TD05HR-16G6-9T |
EVO.V | TD05HR-16G6-10.5T |
EVO.VI | TD05HR-16G6-10.5T |
EVO.VI | TME TD05HRA-15GK2-10.5T |
EVO.VII | TD05HR-16G6-9.8T |
EVO.VIIIMR | TD05HR-16G6-9.8T |
EVO.VIII | TD05HR-16G6-10.5T |
EVO.IX | TD05HR-16G6C-10.5T |
EVO.IXMR | TD05HRA-155G6C-10.5T |
EVO.X | TD05HA-150G6-12T |
規格表4G63 VS 4B11
車型 | EVO IX MR | EVO X |
引擎型式 | 4G63 | 4B11 |
缸徑X衝程 | 85X88 | 86X86 |
排氣量 | 1997 | 1998 |
壓縮比 | 8.8 | 9.0 |
最大馬力 | 280hp/6500rpm | 280hp/6500rpm |
最大扭力 | 43.0kgm/3500rpm | 41.8kgm/3500rpm |
MIVC | 進氣連續可變 | 進排氣連續可變 |
二次導入 | 有 | 無 |
排氣向 | 前方排氣 | 後方排氣 |
紅線/超轉 | 7000/7600 | 7000/7600 |
使用燃料 | 98無鉛 | 98無鉛 |
最大增壓值 | 1.0 | 1.04 |
渦輪 | TD05HRA-155G6C-10.5T | TD05HA-152G6-12T |
RS競技版 | TD05H-152G6-12T | 5HRA-155G6mC-10.5T |
TD0Down pipe管徑 | 93 | 96 |
曲軸連桿長度 | 150 | 143.75 |
汽缸材質 | 鑄鐵 | 鋁合金 |
凸輪軸驅動 | 皮帶 | 鏈條 |
氣門驅動 | 直推 | 頂桿 |
輕量化 | 無 | -12.5kg |
變速箱比較
車型 | EVO IX MR | EVO X |
變速箱型號 | W6MAA | W6DGA |
Twin Clutch SST | 傳統六速 | |
全長 | 424mm | 400mm |
齒比 1st | 2.909 | 3.655 |
2nd | 1.944 | 2.368 |
3rd | 1.434 | 1.754 |
4th | 1.100 | 1.322 |
5th | 1.868 | 1.008 |
6th | 1.693 | 0.775 |
終傳 | 4.583 | 4.062 |
使用油品 | 75W-85 | 專用ATF |
散熱 | 空冷抽風 | 無 |
S-AWC構成
1997年三菱Lancer Evolution IV自從採用AYC主動舵角控制後差後,歷經十年的演變,S-AWC(Super All Wheel Controls)於是成形。這套傳動系統由ACD、AYC、ASC以及Sport ABS所構成。AYC主要以電腦偵測彎道狀態執行後軸左右側輪限滑,而ACD則是主動式中差,進行前後輪軸的扭力分配,亦附有手動選擇模式,可用於不同路況,最後一項為運動版的ABS可進行內外側輪的獨立煞車,達到彎中穩定的安全駕駛,最後再由ASC動態平衡系統掌控成被動安全設計,對運動性與安全性做全方位的控管。
-
【車中泊】人氣輕型露營車新推出以Atrai為基礎車型的車款! Okamotors Miniature Cruise Atrai...
-
【車中泊】高級感內裝、配備簡化壓低車價的露營車! K-WORKS Rugged VAN...
-
【車中泊】露營車需要廚房和廁所嗎? 是用得到的嗎?...
-
會是Toyota「RAV4」嗎? 捕捉到新型偽裝車!即將大改款?...
-
【車中泊】大幅升級!標配冷暖氣 講究睡眠品質的露營車Towa Motors「Wohn Exclusive Type RWB」...
-
累計訂單數突破2,300張!The All-New Ford Kuga上市首季勇奪國產中型SUV Top 2
龍年倒數優惠入主指定車... -
【車中泊】Volkswagen Type 2露營車改造記 挑戰嘗試FRP修復!...
-
【車聚】2024 Subaru Big Meeting
草地野餐+車聚(下)~現場改裝勁車介紹... -
【車聚】2024 Subaru Big Meeting
草地野餐+車聚(上) -
【改裝實戰】寬體Model Y帥氣現身(上) 加寬5公分更霸氣...
FB一手車訊粉絲團
FB一改裝車訊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