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重機]公升級首選 Suzuki GSX R1000 K8
2008.10.24 作者:文/楊子宏‧圖/王澤瑋‧車輛提供/榮秋重機

重機跑車就如同汽車中的超跑,是許多車迷魂牽夢繫而嚮往的,但是哪一台最好騎,其話題性可能還勝過哪一台馬力輸出比較大。
一般來說,當車友心中選定某輛車款時,往往想要得知的就是自己的身材適當與否,本田的CBR1000RR就是公認太趴,所以讓不少車友怯步的車種。
其實日系公升級跑車的輸出都十分接近,大夥在意的不是出力夠不夠的問題,而是是否因為太過猛爆而不好駕馭,能否長時間應付騎乘姿勢等。而Suzuki GSX-R1000正因為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因此再度蟬連台灣公升級跑車的首選。
外觀小改
動力全面提升
基本上’07年K7車型與08年K8車型差異還是在外觀配色,’08年採用更大膽的配色,彩繪部份也從貼紙改為烤漆,而車型Logo與廠徽更採用銘版,整體質感大幅提升。
其實外型部份,’07年時就已經針對空氣力學部份做改良,尖銳的車頭與單頭燈,有別對手的左右雙燈式樣,而風鏡部分略微提高,不僅能降低騎士風阻,車頭也更顯霸氣。
碼錶組為高辨識性LED數位顯示,除更具戰鬥氣息外,還多了輸出模式顯示。整體來說,K8車型屬於年度式樣,與競爭對手CBR1000RR、R1還是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R魯」特有的銳角設計,看起來就是殺氣十足。
重機領域中,由於被動安全設計薄弱,因此動力輸出選擇不失為提升安全最簡單的方法,「K8 R魯」在軟體部份使用32位元ECU晶片運算,油門反應更為敏銳,而三段式引擎輸出可調,則是「C/雨天/120hp」、「B/混合/150hp」、「A/乾地/186hp」三種動力模組,由手把開關操作,例如B段則利用前半油門柔弱,後半油門全輸出來做區分,蘊藏相當的巧思在其中。
![]() |
R魯重心設計優異、側傾角大、搭配強勁動力相當適合台灣山道。 |
動力模式三選擇
最適新手入門
我們所採訪的車款已經更換掉原廠SAES雙出尾管,原廠使用等長頭段,為4-2-1-2的設計,尾消使用鈦與鋁合金雙材質,不僅質感提升,聲浪也更為迷人。
SAES設計讓消音桶容積提升約200%,而排氣管中段更以SET排氣流量控制閥門,確保低轉扭力輸出功不可沒。K8與K7輸出相同,最大馬力為185hp/12000rpm,若加入Ram-Air則馬力上漲為194hp/12000rpm,扭力高達11.9kgm/11000rpm。
引擎本體為999c.c.、缸徑衝程為73.4X59.0mm,壓縮比高達12.5:1。同樣採用SDTV每缸雙節流閥設計,噴油嘴為12孔設計,透進加大排氣氣門與大凸輪軸角度,高轉速域自然十分驚人,應對此車的強大動力,原廠以梯形水箱設計、機油幫浦加大提高冷卻效率。
「K8 R魯」鋁合金車架為五件式構成,重量輕,剛性表現優異。特別是在重心設計與荷重移轉部份,此車讓騎士更接近中心位置,對操控上的提升,有別於競爭對手。其實不難看出短油箱,座位前移,整體對於騎士坐姿有相當大的幫助,且不易疲勞。
![]() |
煞車部份,採取薄型化設計,改為5.0mm進行輕量化。 |
![]() |
右手把上具備ECM調整按鍵,可因天候或是路況作A/186匹、B/150匹、C/120匹三種模式輸出。 |
![]() |
車體採用五件式鋁合金骨架組合而成,不僅縱向剛性提升,橫向應力也更具韌性。 |
低速扭力充沛
輸出最為人性化
「R魯」還有一個深受車主喜愛的設計就是腳踏組可調設計,能做三種位置調整,懸吊部分也有前叉與後避「舒張」與「壓縮」行程可調功能,前倒立式懸吊更採用金色DLC筒芯增加殺氣,而規格則為43mm。煞車部份同樣維持310mm雙碟、厚度為5.0mm,搭配徑向式對向四活塞卡鉗。
事實上已經很少人會在意公升級跑車極速能跑多少,反而是加速有多猛、輸出是否線性,而實用速域如何發揮到極致,K8更有著對手沒有人性化考量,而且相當適合台灣起起伏的中小型彎道。例如新手使用B段模式,宛如750的輸出相當適合山區小彎道。整體來說,K8有著深厚的潛力,足以應付駕駛技術不斷的提升,未來猛爆的C模式輸出,更適合用作與對手廝殺。
引擎型式 | L4 DOHC 16V水冷 |
排氣量 | 999c.c. |
最大馬力 | 185hp/12000rpm |
最大扭力 | 11.9kgm/11000rpm |
前懸吊系統 | 43mm倒立套管油壓前叉 |
後懸吊系統 | 單筒連桿式油壓 |
輪胎尺寸(前/後): | 120/70ZR17;190/50ZR17 |
煞車系統 | 前310mm雙碟/後220mm單碟 |
傳動方式 | 鏈條 |
變速系統 | 六前速 |
長/高 | 2030/1130(mm) |
車身重量 | 172kg |
軸距 | 1415mm |
座高 | 810mm |
油箱容量 | 18公升 |
售價 | 58.8萬 |
![]() |
設有三組孔位提供腳踏位置之用,車主已更換側排,非原廠後上雙出式樣。 |
![]() |
GSX-R1000的身形與重量,與當年的CBR400RR相當,短小精悍的身形與高聳的車尾,霸氣十足。 |
-
Samsonite 迎 115 周年經典綻放 南港LaLaport 概念店盛大開幕 郭雪芙女神氣場全開 全球限量115 周...
-
【車聚】2025台灣改車文化無差別車聚 有改就可以來秀愛車...
-
《Taiwan Car Of The Year 車訊風雲獎》 Nissan Ariya獲選【2025年度風雲車】 Suzuki Swi...
-
【集評】250萬級距入門豪華電動SUV戰力分析(上)
Audi Q4 e-tron X BMW iX1 X Mercedes-Be... -
【改裝實戰】好爸爸Custin帥氣登場(上) 氣壓改造+碳纖維內飾+空力外觀...
-
大幅調降12萬元
Honda Civic e:HEV小改款登場 -
Subaru全新第六代「Forester」正式發表! 搭載2.5L水平對臥Strong Hybrid與1.8L直噴渦輪引擎...
-
最大966hp馬力達成!
Manhart TR950完工發表 -
因美國對等關稅議題 裕隆被批扶不起阿斗! 裕隆集團正式發佈官方聲明 駁斥拿上百億政府補助...
-
OMAR威士忌與極CRAFT-琴酒 x BAR MOOD Taipei x AI BAR 人機共調 顛覆品飲體驗 開創AI味蕾新...
FB一手車訊粉絲團
FB一改裝車訊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