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專題企畫–筑波time attack挑戰行] PART2 900ps的喜美可以跑彎道 !?
2019.03.06 作者:蘇祺文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希望自己的愛車變得怎麼樣呢?日本車通常都會以日本當地的改裝式樣為模範,在澳洲受到WTAC薰陶下,這輛Civic EG雖然已經有著27歲的年紀,但卻是擁有超越任何現役性能車的實力,900ps的引擎最大出力,讓這輛車在筑波做出244km/h的最高末速,直接屌打日本當地所有的Attack怪物群,但……前輪驅動設定這樣能開嗎︖
圖 蘇祺文
JDMYARD官網:www.jdmyard.com/
HARDRACE官網:www.hardrace.com/
K24A為腰下基礎
EFR 9180徹底轟炸
壓榨喜美的動力向來不是什麼大問題,雙凸引擎外掛渦輪,輕鬆就能有超過500ps的最大出力,在國外零四加速怪物甚至都能有4位數的動力輸出,但這輛由澳洲JDMyard所打造的Civic EG,在要求大馬力高輸出的同時,還要能夠擁有彎道上的操控表現,這樣可就不是那麼單純的一件事情了。
其實在式樣變更後,這輛Civic EG在網路上的資訊相當有限,很難得這次車隊擔單-Z先生與筆者同行,因此筆者終於可以當面質詢Z先生,這輛車到底改了什麼怪機絲,怎麼樣可以在全世界的改裝車當中,連霸WTAC Open組的冠軍寶座?
WTAC是集結世界所有頂級的改裝車,大家在賽道內一決勝負,要用Civic EG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賽事內脫穎而出,考驗的不只是改裝技術,設定技巧更是重點。
依照慣例我們先來看看900ps到底怎麼壓榨出來的,引擎部分採用i-VTEC的K系列作為基礎,下半座使用排氣量較大的K24,打掉原本的缸套換上開洞式樣的全封閉水道,當然活塞、連桿及曲軸全數都施以強化,雖然皆為特注商品,但排氣量依舊為2400cc並沒有特別在向上拉。
上半座採用原廠就搭載220ps的K20A紅頭高性能上座,不過為了對應設定的大馬力,從進排氣道到汽門帽、汽門彈簧等一律都有施以強化,而最讓人在意的凸輪軸部分,許多渦輪車都有所謂的「渦輪凸輪軸」,多數的渦輪Cam都是以降低渦輪遲滯為主要訴求,而玩過雙凸渦輪的朋友一定知道,VTEC引擎外掛渦輪沒有人改凸輪軸的,自然進氣的凸輪軸高轉速的爆炸力才夠High,加上賽道使用都是高轉速為主,這輛JDMyard Civic EG為了符合高出風量的渦輪特性,特別注文自然進氣的設計的高角度凸輪軸,讓目前這樣的設定下,最高轉速依舊可以推上8000rpm。
掀開引擎蓋,黑色的上座看起來相當低調,不過可以透過肥厚的進氣管路,及冷卻系統看出些許端倪,這輛車絕對不單純。
負責動力壓榨的則是在擋火牆前方的EFR 9180渦輪機,由於這顆渦輪機屬於雙吹的設定,除了擁有兩具排氣洩壓閥外,擋火牆上的兩顆高速電磁閥則是JDMyard專為這輛車所搭配,透過MoTec M150電腦的控制,可藉油門深度、電子節氣門開度、引擎轉速及輪胎轉速去做判斷,調整最適當的增壓值給駕駛使用,而這輛車在目前的狀態下,最大增壓值2.0bar條件下,已經能擁有900ps的最大引擎出力。
這顆就是EFR 9180渦輪機,雙吹的設計讓該車必須搭在兩具排氣洩壓閥來控制壓力,並且目前在施以2.0bar的設定下,已經可讓引擎有900ps的最大動力。
藍色的就是高速電磁閥,可直接透過MoTec來掌控增壓值設定,目前為了確實透過駕駛來控制動力,這兩顆電磁閥分別就是用來切換高、低增壓值所搭配。
這輛Civic EG選擇上了Toyota皇冠的電子節氣門,與一般常見的Bosch系統不太相同,穩定度雖然很高,但根據Z表示,Bosch系統的反應似乎更好,下一台車可能就會轉換系統來試試了。
MoTec M1電腦全面掌控
氣壓換檔秒數僅需0.05秒
再來筆者將傳動及電控放在一起來看看,其實就是因為這輛車所搭載的MoTec M150電腦實在太強大,不僅掌管了一般所認知的「點火時間」、「燃料供給」等動力設定上的條件外,連這輛車的換檔時機,也是由MoTec M150來做設定,此外包含上述提到的電子節氣門,所衍生出來的賽車循跡系統的介入強度,及作動時機等,通通都是由電腦來進行掌管與設定。
要將K系列引擎壓榨到900ps一點也不難,但將它裝在前輪驅動車上,要不打滑又能確實轉向,就真的很不是一件單純的事情。
既然提到換檔就先來看看傳動系統,基本上這輛Civic EG的變速箱還是以純機械式樣為主,本體部分為了對應超級誇張的動力,當然不會是單純的利用強化齒輪來做對應,目前則是換上純競賽使用的Holinger 5速序列式變速箱,由於是K系列專用,因此無需做任何的轉接座,且內部的差速器,也是JDMyard請Holinger幫忙,為了賽道使用做的特注產品,2017年時候該車還是使用推拉式的換檔模式。
但由於EFR 9180渦輪機的出風量相當大,動力精華區都落在高轉速區域,為了減少換檔的秒數,JDMyard到了2018年賽事中就已經向購入「氣動」換檔套件,來減少換檔需要的秒數,而MoTec M1在這裡就佔了很重要的關鍵,由於氣壓換檔需要透過引擎瞬間的「斷點火」,切換引擎動力輸出,來進行檔位切換,以保護變速箱齒輪,而在MoTec M1協助下,車主就能在極短的0.05秒就完成換檔動作,如此一來轉速的掉落可以更少,讓車輛常保最佳出力區間,也就是為什麼這輛EG Si,可在筑波賽道寫下244km/h最高末速,甚至凌駕筑波Time Attack王者ESCORT EVO9(單圈:51.119秒)之上。
由於位置的關係無法拍攝到整具變速箱,Holinger專用序列式變速箱要價不斐,而這變速箱則是純機械式的設計喔!
方向盤後的撥片就是Holinger所提供的氣壓換檔撥片,搭配後方的空氣壓縮機,及MoTec M1電腦對於點火時間的精準掌控,就能以0.05秒的時間進行換檔。
左邊這顆就是MoTec M1可程式電腦,後方的PIN頭多寡就表示功能開啟的數量,也就是主導目前這輛Civic EG的大腦。
沒看過那麼乾淨的廠車
整合系統只保留需要的
如果是GT3或是DTM等級的工廠賽車,或許筆者對於那乾淨的內裝會認為是正常的,但別忘了這輛Civic EG只是一間改裝廠的成品,也能有如此整潔的內裝鋪陳更是值得讚揚。
這輛車的車體補強並未施以點焊,而是單純透過與車台焊接的多點式防滾架來撐起全車,內裝部分直接噴上灰色的塗裝,中控檯則是不需要任何原廠物品,但為了避免陽光照射造成的折色影響駕駛視線,JDMyard除了透過纖維塑形外,上方還包覆麂皮來避免這個問題產生。
超整潔的內裝看不到任何多餘線路,車體的強化則是單純的以防滾架來負責。
而全車所有的數據通通顯示在中控檯前方的MoTec C125液晶螢幕上,目前JDMyard選擇了15個對於車手較為重要的數據顯示,另外中央扶手上的電源開關及引擎發動裝置,也是因為MoTec強大功能提供的電源模組製作,把需要用到的東西全部集合在這裡,車室內自然就可以變得更加整潔,車手也更容易操作需要的工具,最後為了車身左右側配重,防爆油箱則是被設置在副駕駛的位置,並且做了一個絕緣的罩子,給車手第二道的安全防護。
麂皮的中控檯主要是為了要防止折射,而車輛的所有資訊通通都被整合在MoTec C125液晶螢幕上,顯示項目是可以自由決定的,並非只有圖片上這樣。
由於MoTec可以獨立製作電源模組,所以自然可以選擇需要的電源開關,就連保險絲也都能自由設定需要的項目。
這個盒子內就是防爆油箱及燃料供給的裝置,會額外與車手進行隔絕,想必是為了防止意外產生時,燃料潑灑在車手身上,給車手更高層級的防護。
筑波式樣超級鏟土機
全獨立設計魚眼底盤結構
WTAC的特色就是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鏟土機下巴,不過Z表示:「其實WTAC賽制規範內,下巴的長度其實是有一套標準的,但筑波Time Attack對於鏟土機是沒有做任何限制,所以我們在來到筑波賽道前,也重新打造了一個更誇裝的碳纖維車頭,除了將下巴向前延長外,左右兩側的寬度也較WTAC時期來得更加激進,而車尾的巨型碳纖維下擾流,則是直接一路延伸進去,與最前方的下巴做結合,也就是所謂的平整化底盤設計,也因為這樣的關係,可看到許多WTAC廠車的排氣管都只能以改採中出設計,用意就是為了不破壞全平整化底盤設計」。
全新打造的鏟土機車頭,過彎時與地面接觸冒出的火花,也是筑波式樣才看得到的特殊景色。
TOPSTGE V3重新替這輛Civic EG打造的筑波專用車頭,變得更長也更寬,乾式碳纖維的材質除了重量得以控制外,也提供車頭高速過彎時的超高循跡性。
全平整化封閉式的底盤設計,直接從車頭的下巴開始一路延伸到車尾後下擾流,為了不讓排氣管走向破壞這個設計,多半的Attack廠車排氣管都直接採中出設計。
引擎蓋開孔的用意就在於散熱,尤其可以看到引擎前後半部的兩個大開口,前端當然就是為了帶走水箱的熱能,後方則是為了渦輪機散熱所設計。
動力、空力及電控都看完了,當然掛著台灣品牌Hardrace底盤的設定也是不簡單,其實JDMyard與Hardrace在底盤上的著墨是一直在改變,2017年賽季這輛車還是保留原廠的規格,僅將各類連桿球頭更換成魚眼規格而已,但到了2018年則是大幅改良,JDMyard針對前底盤做了全新的連桿設計,並且透過Hardrace提供的競技用魚眼做搭配,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懸吊作動幾何維持定位後的數據。
一般來說車輛定位後的數據,在遇到過彎時其實前束角TOE會有微幅的改變,而這改變對於這類分秒必爭的車輛來說是個傷害,尤其是遇到高速過彎,或是重煞車時尤其明顯,目前重新設計的前底盤連桿,可以讓車輛在任何時候都盡量維持原本的定位數據,這也是造就這輛Civic EG能夠這麼快的絕大秘密。
這些密密麻麻的連桿,就是JDMyard重新打造的前底盤,據說可以讓車輛在彎道中維持基本定位角度,減少前束角TOE改變時帶來的循跡差異性。
大馬力的前輪驅動車很單純,前輪的制動性能記得要注意就好,因為幾乎都是高速帶著煞車殺入彎道內,沒有驅動力的後輪很容易因為重心的轉移導致鎖死,因此後輪幾乎都維持基本需即可。
-
【集體評比】150~200萬進口中大型SUV戰力分析 硬實力比拚 Skoda Kodiaq X Mazda CX-60 33T X...
-
科幻野獸現身 Tesla Cybertruck硬派巡展
-
頂級超跑再添新血 嘉鎷興業宣布引進Dallara Stradale
-
開高級車是否會產生優越感? 訪問各高級車車主的看法...
-
【百問】避震器軟硬調整技術問與答(上)
阻尼軟硬在調什麼?... -
一開始推出普通三門掀背車就很好了.. 最終以Wagon畫下完美句點的Mazda Familiar...
-
復古改裝是什麼? 觀察魅力及優缺點
-
【改裝實戰】Luxgen n7亞洲拉力賽式樣(下) 後驅電車跑完2100km拉力賽?...
-
【改裝實戰】Civic Type-R FL5 TCR(上) 正規賽車貴在哪兒?...
-
首次獲得WRC冠軍! 極受歡迎的三菱Lancer Evolution III
FB一手車訊粉絲團
FB一改裝車訊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