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追焦‧追夢專訪攝影玩家 鄭傑仁-JOEsEYE

2013.02.25  作者:OPTION  

  • 0
  • 分享

文/Eic 圖/顧宗濤、Joeseye.com

Joe在2008年間參加一場TSBK賽事的過程中,被一位攝影師拍到一張他在比賽中的追焦照片,因為該作品的視覺張力而讓他走上學習攝影之路,進而展開接下來的熱血攝影生涯,本月就讓我們一同來進入Joe的汽車攝影世界。

2008~2009年間Joe參加台灣SBK賽事期間,對一張攝影師作品萌生自己對追焦攝影興趣而學習至今。

因為賽車愛上攝影
師徒結緣虛心學習

筆者認識Joe的時間其實不久,嚴格來說是在去年11/25 OTGP大鵬灣賽事中才初次結識,當時Joe受聘於OTGP參賽廠隊擔任隨隊攝影,透過FB網路見到其作品幾乎將參賽人、車拍出國際賽事水準,因此決定邀請他與OPTION展開合作關係,便正式開始在本刊雜誌刊登使用他的作品。而攝影師Joe開始玩攝影也是跟賽事很有淵源的,巧的是當初是他在2008~2009年間親身參加了台灣機車錦標賽SBK組別賽事(騎乘一部改裝花費200多萬元的MV Agusta 910 Racing參賽),在一場比賽過程中被一位攝影師RsWu拍到一張追焦照片,並將作品印刷成海報送給了他,因此締結了這份師徒之緣,自此之後Joe便經常向RsWu請益追焦攝影的技巧與觀念,進而展開接下來的熱血攝影之旅。

11/25 OTGP全國菁英盃大獎賽當時Joe受聘於Extend Racing隨隊記錄,連續多天跟著車隊同仁練習設定、碰撞事故後連夜搶修直到決賽一舉奪冠,過程中的感受Joe說那是金錢也無法買到的滿足感!

由於本身在大學時唸的是建築系(現職建築設計師,曾任誠品商場規劃,同時兼職投資知名連鎖燒肉店),在三維空間的思考與構築上對Joe的拍照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加上自己對機械速度的迷戀,當時他除了在本業建築與室內裝修工作之外,一有空閒時間大多就是在賽車場練車、賽車或拍車。他所購買的第一部單眼相機是Canon中階機身40D(APS-H)加上一顆18-200mm旅遊鏡(俗稱懶人鏡),在當時沒有受過正規專業攝影訓練,相對也沒有所謂的攝影包袱,Joe很單純的只為了讓自己快樂,想拍什麼就拍什麼,因此原廠十萬次的快門壽命機身在一年保固期內就壽終正寢,之後便開始進入追求高階器材的迷失期。

本刊11/25 OTGP賽事報導中就使用過多張Joe的攝影佳作,各位讀者應該都還有印象吧!

拜數位攝影科技化的普及所賜,數位相機從傻瓜到單眼幾乎隨處可見,Joe認為器材總是一分錢一分貨,想要拍出好的畫質就需要有高階的攝影器材,於是乎開始不斷去嘗試器材間的差異,買入更好的機身與鏡頭,陸續購入使用Canon 1D Mark III、5D Mark II或甚至是1Ds Mark III等中、高階器材。當時他只把所有拍照問題歸咎在器材上,為的就是追求手上下一部沒問題的相機,現在回想起來自己都覺得十分好笑。但其實自己還是覺得很慶幸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拿高階相機來練習拍攝,畢竟設備性能的差異讓Joe能夠很容易在短時間內累積到許多較好的操作經驗,去判斷當下所拍攝出作品的差異好壞,終於玩到現在所使用的器材也就愈來愈單純簡單了。

Joe很慶幸自己能夠透過使用多部中高階相機來練習攝影追焦,由於設備性能的差異性,才能在短時間內累積到豐富的操作經驗去判斷其中差異性。

為了精進自己的SBK參賽駕駛騎乘技巧,Joe在2009年間遠赴日本岡山賽道參加當地走行會活動。

 

山路追焦不僅可練習攝影技巧與累積經驗,Joe更重視透過網路與車友們間的互動、交流。

About Joe’s Data
綽號      JOEsEYE
星座      獅子座
學/經歷  建築系
攝影資歷  約4年多
職業      建築設計師、經營燒肉店、攝影師
玩車經歷
四輪:SLK 230K(R170)、CLK、RX-8、E55 AMG、Lexus IS250 & RX350
二輪:Kawasaki Ninja 1000、MV Agusta 910R & Brutale 1078RR、Harley Davidson 883、Honda CBR600…
攝影器材 
機身:Canon 40D、1D Mark III、5D Mark II、1Ds Mark III、5D Mark III、1D X、Leica M9-P…
鏡頭:Canon EF LENS L-Series:35mm F1.4、50mm F1.2、85mm F1.2、16-35mm F2.8、24-70mm F2.8、70-200mm F2.8…

攝影經驗值的累積
動中求靜靜中求動

除了在賽車場賽車、拍車,Joe早期也固定在假日一大早天不亮就騎車上山拍攝追焦照,慢慢摸索學習拍攝所需的觀察光線、構圖觀點技巧,那段時間能夠同時擁有賽車玩車與拍攝追焦這兩樣嗜好,並透過固定在網路「重車論壇」發表作品與Biker們互動而獲得相當滿足感。

除了追求速度感的重機競速追焦,Joe平日也親身參與像是滑胎車、技術車、越野爬山溯溪等聚會攝影。

但現在回想起來當初在北宜、106、台七乙或台三線等山路上帶起追焦風潮,的確是有不大好的一面,每當假日天氣好的時候,山路上幾個理想的拍攝路段彎道常會聚集15~20位追焦攝影玩家,難免會驚嚇或影響到騎士的駕駛專注力,畢竟公道非賽道,很多年輕騎士甚至在彎道中配合攝影追焦刻意作出危險的越線壓車動作,不時也傳出意外事故,導致現在這些彎道中已被警方在路中設錐禁止壓車。

 

訪談中Joe笑稱自己只會拍會跑、會跳的主題,如果是風景攝影,必須長時間等待的攝影他則敬而遠之,於是乎Joe的攝影作品除了人物寫真幾乎就都跟車有關。前幾年因為家人和工作關係而必須往返美國加州與台北,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Joe卻以相同的方式,一有空就騎車、開車背著相機到處尋找並參與汽機車賽事或聚會活動拍攝(如:MotoGP、SEMA Show、Mazda Meeting…等),當時花了很多時間在拍照與整理相片,透過大量的操作與練習便迅速累積了攝影技巧與經驗。

除了拍攝會跑、會跳的車之外,人像寫真也是Joe相當擅長的一個攝影領域,目前同時也擔任服飾品牌專任攝影。

當筆者問到Joe心目中欣賞崇拜的攝影大師時,得到的答案是~沒有!因為Joe認為他不會專注於欣賞一位大師的作品,他喜歡透過每天瀏覽全球各地近30~40個汽機車網站、論壇,透過討論文字與圖片去貼近關注車主的想法,作為自己日後拍車的經驗參考值,畢竟各品牌每款車可說都有專門的玩家族群,他們看該部車的角度觀點與凡人肯定不一樣,當Joe下次遇到拍攝該款車時,就會回想起並揣測模擬車主的心態去拍攝構圖。

 

聊到這次我們談的動態追焦攝影,Joe認為無非就是在動中求靜以及在靜中求動,而動靜之間的拿捏就考驗著攝影者本身的技巧與素養。文前談到平日大量的閱讀文章與照片,透過分析解讀為自己訂立練習目標,也會找機會向專業及前輩請教討論心中的相關疑問。總之,攝影設備要能夠在手中熟練操作,對於當下的拍攝主題要能夠深入去了解並大膽推測即將發生在你眼前的畫面,讓轉換成你心中的感受再透過相機拍攝後呈現影像。

前幾年因為家人與工作關係,Joe時常往返於加州與台北兩地,但只要有時間他都會背著相機參加兩地截然不同環境的車聚或賽事活動。

若再進一步解釋,Joe認為想要拍出好的車輛動態作品,攝影者必須要對車輛結構特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經驗更是要有!打個簡單比喻,像是在大鵬灣拍攝OTGP賽事,你就要先有各個彎道中車輛通過的平均速度與路線,同時了解參賽車輛的屬性,舉凡驅動方式與使用輪胎種類,都會影響到車輛的動態路線與速度,那個彎道比較有超車機會,或通常決賽跑第幾圈後輪胎、車輛動力開始衰退,就較會有Spin事故意外發生的可能性,此時攝影者就需隨時做好準備等待捕捉精采畫面。

想要捕捉到賽事中難得的精采瞬間畫面,攝影者必須對車輛機械、賽事流程與賽道特性均有所了解(Joe拍攝於11/25 OTGP大鵬灣)。

心懷感恩虛心學習
做個永遠的初心者

最後我們請Joe提供有意投入追焦攝影領域的新人幾個入門建議:器材方面,他建議一定要有基本足夠的預算觀念,這樣才不會走上器材白花錢的冤枉路。預算有限者(約5萬)可從Canon旗下中階機身入門,像是現行市售的 60D機身搭配18-200mm F3.5-5.6 IS旅遊鏡;預算稍多者(約10萬)建議選用7D+70-200mm F4L(小小白);預算可達15萬以上者則建議選用5D Mark III+70-200mm F2.8L IS。

 

不論是到賽車場或山路上追焦,自身與騎士的安全絕對是最優先的首要考量,千萬別為了拍照而發生意外。到了拍攝定點先讓自己「暖機」Warm-up一下,快門速度優先的設定建議可從1/160秒開始,再逐步檢視圖片清晰度調整放慢快門速度1/125秒、1/100秒、1/80秒或甚至降到1/30秒,而Joe個人最常用的快門速度則是1/80秒,但切記這還是要看現場環境(天候光線)、車輛性能、行駛速度與拍攝遠近距離等因素來決定。

或許Joe不是以攝影當做謀生的職業,因此作品往往沒有商業包袱,得以盡情創作,進而拍出具有故事性的畫面佳作。

當自己累積到一定的追焦功力後,就可以開始訓練自己的「構圖」能力,像是Joe自己的訓練方式則是選用16mm定焦鏡(廣角),每張構圖要訓練講求畫面中的車輛主角與背景線條水平垂直。同時Joe在追焦的過程中也很少使用「連拍」,而僅在車輛進入構圖條件畫面後,只以單張或最多兩張來拍攝記錄,以減少追焦過程中相機隨人體移動所造成的對焦失敗無效拍攝。拍完作品就Po上FB與車友與攝影同好們分享,透過正面討論不斷虛心學習,要認自己做一個永遠的初心者(日文:新手、初學者)。

 

不論是拍攝追焦、人像或服裝廣告,Joe都會從之間的差異做交叉考量,進而整合三者讓畫面呈現出更高的Level。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