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訊
六缸對味
M-AMG CLE 53 4Matic+ Coupe
2024.01.08 作者:CARNEWS
●車身尺碼介於C、E-Class之間,並成為該兩級距中唯一的雙門跑車,簡化產線編成。
●如同其他53車型搭載3.0升六缸渦輪增壓引擎,輔以48V輕油電技術。
●最大馬力449匹,最大扭力57.1公斤米,零百公里僅消4.2秒。
●前後軸輪距較一般版本加寬58與75mm,俱備後輪轉向系統,讓操控更精準靈活。
德國車廠M-Benz可以說是車系最為多元的車廠之一,以前無論是C、E、S-Class都有自己的雙門版本,再加上四門轎跑CLS等車型,真的讓人眼花撩亂,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多元固然是種好事,但很多時候產品定位過於接近,也會導致網內互打,銷售不如預期的情況發生。而今年七月推出的CLE Coupe車系,就像是化繁為簡的設定,融合了C-Class與E-Class的特點所推出的雙門跑車,車身尺碼接近E-Class的水準,內裝與底盤則是採用C-Class的架構,讓C與E可以共享同一個雙門車型。
時隔半年,賓士則是推出了隸屬於性能品牌之下的M-AMG CLE 53 4Matic+ Coupe,在本就流線俐落的外型之外,妝點了非常多的性能套件,帥氣凶狠指數直線上升,肚內當然也是另有乾坤。
AMG進駐
不同於標準版的CLE有著硬頂與敞篷兩種車型,本次推出的CLE 53僅有單一硬頂雙門跑車的規格,車頭換上了AMG專屬的直瀑式水箱護罩,搭配頗有家族化風格的前保桿,兩側的進氣壩尺碼相當大,但卻不會過於張狂。輪圈方面,CLE 53標配為19吋的大小,當然可以再往上選配到20吋的尺碼,也就是原廠新聞稿中的裝扮。而這顆20吋的AMG鋁圈造型也相當特別,帥氣之餘更增添各位洗車的困難度。煞車方面,本車標配AMG的前四、後單活塞卡鉗,碟盤則是用上了前370mm、後360mm的大小,讓本車有著足夠的制動力道。
車尾方面可以說是筆者私心最喜歡的角度,後軸輪距較一般車型加寬了75mm(前軸輪距加寬58mm),更為外突的輪拱不僅可以讓車輛動態更為穩定,暴龜的造型更是賦予CLE 53強大的氣場,搭配雙邊雙出的排氣尾管,競技的氛圍拉滿,如此才能符合AMG帶給世人的印象。
六缸才對味
雖然我們都知道電能的強悍,但某些看似傳統古板的器械,就是充滿了歷史情懷讓人無法釋然,就像是AMG的53車系,自推出以來就是搭載3.0升六缸渦輪增壓引擎,因此即便是賓士旗下最新世代的CLE 53,看到配備六缸還是讓人放下心中的大石,畢竟這樣才對味嘛!
此具原廠代號M 256M的3.0升直六渦輪引擎固然傳統,但其中可是內含了非常高的引擎科技,包括進氣與排氣系統、活塞環、優化的燃燒室、高壓噴油系統、渦輪增壓器等全部都是重新設計,因此才可以壓榨出449匹的最大馬力,峰值扭力更是來到了57.1公斤米。此外,CLE 53更有著最新型的電子增壓器,增壓壓力可以瞬間從0.4 bar提升到1.5 bar,也讓本車有著12秒的超增壓模式,最大扭力直接提升到61.2公斤米。
除了六缸引擎之外,CLE 53當然也會搭載最新版本的48V輕油電系統,採用ISG曲軸連接的驅動方式,不僅讓引擎啟動時的震動縮減至最小,也可以在起步時額外提供23匹/20.9公斤米的動力輸出,扭力的加成相當有感。另外再搭配AMG Speedshift TCT九速手自排變速箱,以及4Matic +四輪驅動系統,讓本車可以在4.2秒就完成0~100km/h加速,電子極速則是設定在250km/h,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選配讓極速提升到270km/h。
CLE 53是基於W206 C-Class的底盤進行打造,擁有Slippery、Comfort、Sport、Sport+、Individual五種不同的駕駛模式,四輪驅動系統則是會根據不同的駕駛模式去調整不同的前後驅動力分配,在甩尾模式下還可以將驅動力100%完全分配至後軸,提供最完整的駕駛樂趣。除了四輪驅動系統之外,CLE 53更標配了AMG Ride Control懸吊控制系統,可以依照駕駛者的需求調整三段軟硬度(Comfort、Sport、Sport+),更誇張的是,這套懸吊控制系統可不只是單純的軟硬可調,它會自主偵測路況與車身側傾的動態,主動調節每個避震的軟硬,讓車身過彎的動態更為穩定。最後,CLE 53更配有後軸轉向系統這套過彎利器,後軸轉動角度最大可以來到2.5度,在100km/h以下和前軸違反向舵角,超過100km/h則會改為同向舵角,最大轉向角度則為0.7度,確保高速行駛的穩定性。
至於車艙內部,CLE 53基本上延續了W206的風格,12.3吋數位儀表搭配11.9吋直立式的中控螢幕,系統則是最新世代的MBUX,具備64色氣氛燈,以及Artico人造皮革、Microcut黑色纖維材質與紅色安全帶。目前賓士尚未公布CLE 53的售價與上市時間,或許等到明年上半年國內導入CLE之時,就有機會一睹風采,不過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就是了。
相關文章
-
應該買這款車比較好嗎? OEM車主為何不選擇原車廠推出的車型呢?...
-
【集體評比】150~200萬進口中大型SUV戰力分析 硬實力比拚 Skoda Kodiaq X Mazda CX-60 33T X...
-
沒有Lancer Evolution就沒有現在的三菱SUV 第二代高科技三菱Lancer Evolution IV...
-
【改裝實戰】IS200 2JZ-GTE 600匹式樣(下) 匠心打造經典名駒...
-
【一手試駕】持續進化 Mazda MX-5 RS 2024年式
-
開高級車是否會產生優越感? 訪問各高級車車主的看法...
-
【百問】避震器軟硬調整技術問與答(上)
阻尼軟硬在調什麼?... -
【改裝實戰】山城四驅多功能救災車(下) 來點不一樣的改裝車...
-
一開始推出普通三門掀背車就很好了.. 最終以Wagon畫下完美句點的Mazda Familiar...
-
【車市分析】2024年九月份小汽車市場分析 第三季底市場氣氛仍凝重...
FB一手車訊粉絲團
FB一改裝車訊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