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企劃

未能獲得回報的「挑戰車」
「超越自身能力的轎車」Isuzu Bellel

2024.10.29  作者:MOBY   圖片來源:MOBY

  • 0
  • 分享

目次
●曾是名門的Isuzu,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頂點的 Bellel
●接受Rootes Group集團技術轉移,戰後進入乘用車市場
●獨一無二的Isuzu高級轎車Bellel

曾是名門的Isuzu,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頂點的Bellel


下垂眼四眼大燈的後期車型Bellel(攝影:兵藤忠彥)

無論是汽車還是工業產品,都有成功的作品、也有失敗的作品。如果是在技術尚未成熟的創業階段,即使是具備相同雄心壯志的挑戰性產品,其中一款可能成為歷史上的傑作,而另一款則被視為失敗之作,這可能暗示了製造商的未來。

今天要介紹的是Isuzu於1961年發佈「Bellel」。Isuzu現在仍然是日本國內主要汽車製造商之一,在海外以皮卡車及SUV製造商聞名,但在日本卻完全退出了包括SUV在內的車型銷售。

儘管Isuzu在戰後進入四輪車市場時稍微晚於Prince(Prince Sedan、第一代Gloria)、Toyota(第一代Crown)、Nissan(第一代Cedric),但其在四輪車市場中的表現相對穩健,一度被稱為與Toyota和Nissan齊名的車廠,但「Bellel」卻成了它的絆腳石。

那麼,作為該公司純國產豪華轎車的「Bellel」,究竟是一款怎樣的「挑戰性產品」呢?

接受Rootes Group集團技術轉移,戰後進入乘用車市場


Isuzu在乘用車領域中更加有自信的第二代Hillman Minx PH100型(攝影:兵藤忠彥)

從太平洋戰爭的敗戰(1945年)到重新開始生產乘用車(1947年),再到朝鮮戰爭特需供給(1950年),以及在聯合軍佔領下日本再度獨立(1952年),日本經歷了變換快速的戰後復興。

在戰前和戰爭中除了Datsun及Ohta輕型車外,汽車需求主要集中在卡車、巴士和軍用卡車。戰後則以民需為主,對乘用車投入的心力增加,製造了像Datsun DA/DB系列和Toyopet SA等小型乘用車。

不僅如此,當時的通產省(現為經濟產業省)對於戰前具一定實績且戰後有望發展的汽車產業進行了支援,並為希望從海外廠商獲取技術的國內製造商提供了橋樑。

搭上這波浪潮的有Nissan(英國Austin)、日野(法國Renault)、Isuzu(英國Rootes Group)三家公司,它們最初從進口零部件在國內組裝的「KD件生產」開始,以達到國產化率100%的「授權生產」為目標,引進必要的技術。

Isuzu生產英國Rootes Group 1.3~1.5L級轎車「Hillman Minx」,包括第一代(PH10型,1953-1956年)/第二代(PH100型,1956-1964年),並在1957年達成了100%的國產化率。

當時日本車雖然在戰前有一些實績,但在可靠性上遠遠不及美國Ford或GM(Chevrolet),且在設計上也沒有餘裕,因此像Nissan製造的Austin車輛和日野製造的Renault車輛,這些「海外出生的國產車」受到歡迎。

對於戰前純粹是卡車/巴士製造商的Isuzu來說,通過國產化優秀的海外設計乘用車學習設計技術及生產技術;在市場上Isuzu乘用車也以計程車被大眾接受,且當時競爭對手較少,因此可以說比當時後來的時代要輕鬆一些。

獨一無二的Isuzu高級轎車Bellel


雖然「Bellel 2000柴油車」以其可以柴油駕駛的經濟性具有吸引力,但在計程車實際使用面上卻因為噪音及震動過大,與高級轎車的形象不符,反而損害了形象。

在Hillman Minx的勢頭推動下,Isuzu決心開展自主設計的純國產車開發、生產及銷售。1961年10月發佈的「Bellel」是Isuzu獨特改良充分利用Hillman Minx經驗的自信之作。

車身尺寸增加至當時小型車規格的極限,創造出前後兩排共六人座的舒適車內空間。配備2L汽油引擎,符合小型車排氣量擴大的規範(從1.5L升至2.0L),動力性能也相當出色。

此外,Isuzu乘用車柴油引擎也配備了2L版本,與低價版的1.5L汽油引擎車一起構成了三種引擎選擇。

外觀設計上看起來像Hillman Minx正常進化版加上美式風格,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除1960年推出的Nissan Cedric,「Bellel」本應成為閃亮的最新車型及憧憬的對象,但現實卻沒有那麼順利。

儘管「Bellel」在藤澤工廠(神奈川縣)開始生產,但由於不當的生產線和工人技術不熟練,導致品質問題頻發,讓人不得不問「之前製造Hillman Minx的經驗去哪了?」。生產進展緩慢,銷售也無法順利展開。

在「Bellel」的影響下,競爭對手迅速進行了車型改款,擴大了市佔率。唯一銷往計乘車業界的車型,只剩下使用便宜柴油駕駛的柴油車此一賣點,但因其「噪音大且震動激烈」對高級轎車來說是一個致命的缺點。

在第一次日本大獎賽(1963年5月,鈴鹿賽道)中,雖然是將調校過的賽車交給在日美軍等頂尖車手駕駛,但仍然不及進行相同調校的Toyota Crown(第二代),以第二名的成績無法改善其形象!

新工廠啟動失敗、柴油車的負面評價及在競賽中沒有挽回名譽的機會,最終Isuzu「Bellel」挑戰以「國產高級轎車升級失敗」告終。1967年以車身尺寸更小的Florian作為後繼車,便畫下句點。

之後Isuzu憑藉Florian及小型車Belet(1963年)的成功稍作喘息,並以117 Coupe(1968年)建立了名聲。然而,Isuzu在「主要業務」的卡車/巴士和「副業」的乘用車之間「雙重經營困難」,於「Belet」的挑戰失敗中已顯露出來。

進入1970年代後,Isuzu與通用汽車(GM)建立了合作關係,Isuzu成為了仰賴GM全球戰略車型「T車」(第一代Gemini)及主要針對北美市場的小型皮卡車、Chevrolet LUV(第一代Faster)等車的車廠,而「Belet」無疑是一項「超越自身能力的挑戰」。


原文出處:報われなかった「挑戦車」たち~「御三家の黄昏が始まった身の丈を超えるフルサイズセダン」・いすゞ ベレル【推し車】
想看更多:MOBY

關鍵詞: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