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企劃
「打雷時車內是安全的」這是真的嗎?其實…您的愛車也許無法作為避難所
2022.08.17 作者:MOBY 圖片來源:MOBY
夏季到秋季,伴著陣雨打雷的機率越來越高。日本氣象廳監測統計全日本打雷次數,得出每月平均值後發現打雷次數最多落在8月,約為12月~2月的100倍。
到了夏季,打雷的次數增多。汽車雖可作為雷擊時的安全避難場所,但實際安全性又如何?汽車真的有辦法避雷嗎?
目次
●車內可做為雷擊時的避難所?
●待在車內也有可能會有危險
●玻璃不導電所以沒問題?
車內可做為雷擊時的避難所?

附近有雷鳴,處於打雷高風險的狀態下時,應至堅固的建築物中避難。鋼筋水泥建築及學校是最適合避難的場所。
但遇到突然打雷時,通常附近沒有可躲避的場所。此時要採取什麼行動才對呢?向消防局詢問後,得到了「打雷時於車內避難是正確行動之一」的回答。
雷擊的本質是電。電通過金屬等導電體傳導。車身表面大多被金屬包圍,因輪胎與地面相接的關係,即便遇到雷擊,電流也會通過車身表面再經由輪胎導至地面。
雖然車身會因雷擊而出現損傷,但在車內的人幾乎不會受傷或死亡,因此我們能說車內是安全的場所。
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會發生車內乘員受傷的案例。
待在車內也有可能會有危險
安全的車內在有落雷危險時也會有需要避免的行動。
首先是不在通電狀態下觸碰車身。落雷時觸碰車身會觸電。故有落雷風險時須立即停駛,且手不要觸碰金屬零件。
在門把及安全帶五金等物品上有多項金屬製品,需小心避開以免觸電。
另外,當敞篷車等車頂處以金屬外的素材製成時,車內便不能作為安全避難所。再加上軟頂的布製車頂有可能會因雷擊而破損。這種車就很難保護車內乘坐人員,乘坐此種車輛時,務必要離開車內,至安全的建築物中避難。
玻璃不導電所以沒問題?
若像汽車一樣大多為金屬零件、易導電素材包覆的話,電就不易通過玻璃,也會降低觸電的危險性。但還是會偶爾發生雷電直擊車窗玻璃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待在車內也會有很大的風險,必須要謹慎注意。
雷電直擊車窗時,電流有可能會導至車內的金屬零件上。另外,雷電帶來的衝擊絕對超過大家想像。其有可能會使玻璃破裂、儀錶板嚴重損毀。
萬一玻璃被雷電直擊,在玻璃下方的人也會受到相同衝擊,請盡量遠離玻璃下方。前擋風玻璃及天窗下方都是非常危險的地方。

最近有設計天窗的車款增加。若車上裝有大片天窗,就必須與前面提到的敞篷車一樣,應至安全的建築物內避難。
雖然車內算比較安全的場所,但還是有些規格及構造不適合做為避難所。建議大家可以在頻繁打雷季到來前,確認自己的愛車是否能作為臨時避難所。
相關文章
-
不是手排就不配稱作車! 過去只追求手排車型的人現在為何換乘自排車?...
-
【改裝實戰】Honda Civic EG K24A改(下) 機艙淨化最佳典範...
-
那個Crown竟然也有旅行車!? 而且還是黑手黨級!? 盤點1990年代的高性能運動型旅行車...
-
Lexus宣佈「RX」實施部份小改! 追求更高規格的靜謐性及舒適性能...
-
獨一無二的Type R! 以四門FF運動轎車大獲成功的Honda第一代Integra Type R...
-
重量級國產中型SUV首度亮相
Hyundai Mufasa第2季國內登場... -
Toyota發表「新型C-HR+」與「新型bZ4X」! 擴大電動車產品陣容,計劃於2025年後半年進軍歐洲市場...
-
隆重登場 Toyota Crown Estate
-
Suzuki「誤打誤撞」推出的車型? 在旅行車戰國時代中成為伏兵?...
-
【改裝實戰】夠低才能行走江湖(下) Volvo V60 T5超地趴式樣...
FB一手車訊粉絲團
FB一改裝車訊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