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企劃

不使用怠速熄火系統的車輛變多了?想移除此功能的人所感到的其缺點

2021.03.09  作者:MOBY  

  • 0
  • 分享
目次
●怠速熄火系統的構造與功用
●怠速熄火系統對於空調的影響
●怠速熄火系統對於電池的影響
●怠速熄火系統不動作是故障了嗎?
●怠速熄火系統的缺點
●關閉怠速熄火系統的注意點
●為什麼搭載怠速熄火系統的車輛增加了?
●用不到怠速熄火系統?可能會廢除這個系統?

 
怠速熄火系統的構造與功用


©naka/stock.adobe.com

怠速熄火系統是指車輛偵測到車輛停止,會自動停止引擎的一項機關。多半是用力踩煞車就會自動停止引擎的類型,一旦放鬆煞車踏板或操作方向盤,就會啟動引擎。
 
怠速熄火系統使引擎停止運作的期間,也能停止廢氣排放,各汽車製造商針對全球暖化問題都會使用怠速熄火系統。
 
再者,因為怠速熄火系統可以降低燃料消耗,所以也有提升油耗效率的功能。
 

怠速熄火系統的預期功用是?

 
藉由控制引擎運作降低燃料油耗和減少廢氣排放,是現在許多車輛會設置怠速熄火系統的主因。

提升油耗效率
 
怠速熄火系統啟動時,在停等紅燈的時候就不會燃燒燃料,所以能夠減少燃料消耗。暫時停等時減少的燃料消耗,能預期車輛在行駛中的油耗效率增加,而油耗效率的增加也會減少油費。
 
減少廢氣排放
 
怠速熄火系統的作用讓引擎的運作時間縮短,排出的廢氣也會因此減少。車輛排出的廢氣裡有造成全球暖化原因之一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有毒物質,甚至含有空氣污染的元凶懸浮微粒(PM)。
 
減緩噪音汙染
 
在交通號誌等特定地點,車輛怠速會產生噪音問題,但怠速熄火系統能停止引擎並減少噪音。
 
怠速熄火系統對於空調的影響
 
怠速熄火系統動作會讓引擎停止運作,使用引擎運作的空調壓縮機也會停止動作。就算是開送風模式,由於壓縮機停止運作所以不會吹出冷風,車內空間就會變得炎熱。
 
炎炎夏日,塞在高速公路上時如果冷氣停止運作,可能會導致中暑或造成其他危害人體的傷害。
 
或是在嚴寒時期或梅雨季,如果沒有AC功能,就會造成不可忽視的窗戶起霧狀況。
 
因此,基本上怠速熄火系統都會有以下的措施。
 

  • 怠速熄火系統啟動後,會依情況自動發動引擎的功能
  • 關閉怠速熄火系統的按鍵

 
無論哪個措施都能夠取消怠速熄火系統,每次都能優先處理車內的冷暖氣。而且為了填補這項缺點,最近的怠速熄火系統會根據條件的不同繼續怠速,優先運作空調功能。
 
混合電力車甚至還有怠速熄火系統啟動也不會停止空調運作的車種。
 
怠速熄火系統對於電池的影響

每當引擎啟動,啟動馬達就要動作,大電流通過時就會讓電池產生負擔。且怠速熄火系統動作時,有些車用電裝品不會停止運作,因此據說設有怠速熄火系統車輛的壽命似乎較短
 
各汽車製造商設有怠速熄火系統車種的電池保固壽命約為18個月或是3萬公里。(普遍為3年或是5萬公里)
 
因此,基本上設有怠速熄火系統的車輛都有「怠速熄火系統車輛專用電池」,無論是不是混合電力車,如果有怠速熄火系統都應該選用專用電池。
 
怠速熄火系統不動作是故障了嗎?
 
車輛停下來了但怠速熄火系統卻不動作,螢幕上顯示「無法進行怠速熄火系統」等等,有些狀況下怠速熄火系統不會動作。從結論來說,各汽車製造商對於怠速熄火系統的動作條件設定得相當詳細,大部分的狀況都不是故障造成。
 
造成怠速熄火系統不動作的事例
 

  • 關閉ECO模式或類似省油模式的狀況下
  • 電池的充電量不足
  • 電池內部溫度過低
  • CVT變速箱油的溫度過低或過高
  • 檔位在D檔以外的狀況下
  • 車停在相當傾斜的坡上
  • 外面溫度為-20℃以下或40℃以上,且空調處於開啟
  • 空調的設定溫度為Hi或Lo,且空調處於開啟

 
※此處參考的是Honda廠牌車輛的怠速熄火系統不動作條件。實際狀況依廠牌或車種而異。
 
為了彌補「怠速熄火系統動作後空調關閉過冷或過熱」缺點,最近設有怠速熄火系統的車輛會根據不同的條件,持續怠速優先運作空調。
 

怠速熄火系統會優先配合空調冷暖

 
上文舉例「外面溫度為-20℃以下或40℃以上」、「空調的設定溫度為Hi或Lo」的情形,或是因為過熱、過冷想盡快調整車內溫度的情況下,會有怠速熄火系統不動作的狀況。
 
有關條件根據汽車製造商或車種而異,建議閱讀相關說明。
 

外面溫度和冷卻水的溫度過低=怠速熄火系統在寒冷天氣下不會動作

 
氣溫低的冬天下,電池和引擎的負擔較大,怠速熄火系統會使其負擔更大所以不會動作,要是覺得奇怪時,不妨確認一下水溫表。
 
怠速熄火系統的缺點
 

©beeboys/stock.adobe.com

對環境友善的怠速熄火系統,也有幾項缺點。
 

  • 空調停止運作後,效率變差
  • 電池的負擔大
  • 有些人不喜歡這種多此一舉的功能 

怠速熄火系統會對引擎進行短暫循環的停止及運作,會加重汽車機械零件的負擔。引擎在停止狀態下,方向燈、導航都會使用到電池的電力。
 
關鍵的缺點是,怠速熄火系統動作時連帶停止空調,想當然會改變車內溫度,在梅雨季或冬季還會造成窗戶起霧。

引擎暫停5秒以下很浪費?

 
據說怠速熄火系統要是讓引擎停止的時間只有5秒以下,反而會消耗更多燃料。
 
引擎發動時,引擎為了點火會噴射高壓燃料,會消耗比起普通運作時更多的燃料。
 
由此可知,怠速熄火只有5秒以下的話不是節省,再發動引擎反倒會讓燃料耗量增加
 

也有人對怠速熄火系統感到”煩燥”

 
看似便利的怠速熄火系統,在想讓空調照常運轉的狀況下因塞車等狀況頻繁走走停停、開開關關,反而會令人感到太麻煩。在塞車時的停車、再前進的迴圈中,頻繁開關的怠速熄火系統也會令人焦躁。
 
怠速熄火系統在行駛中停止引擎運作,雖然再發動花的時間不到一秒,駕駛的感受就會不同。對於喜歡開車的人,怠速熄火系統的震動和時間差會相當令人不悅。
 
最近的車輛更加改良,低速行駛時不會怠速熄火等,依據使用者的心聲調整怠速熄火系統的動作條件,和以前相比或許沒有那麼擾人了。
 
關閉怠速熄火系統的注意點
 

©tarou230/stock.adobe.com
 

按下取消怠速熄火按鍵

 
大部分的車都附有「取消怠速熄火」的按鍵,按下按鍵就能夠取消怠速熄火,但因為取消的狀態會在每次引擎停止時進行重設,離開車子去購物或辦事必須要再按一次取消按鍵。偶爾在匆忙的時候往往會不小心忘記取消,停等紅燈怠速熄火時就會想起這件事。
 

加裝解怠速熄火線

 
加裝市面上販賣的解怠速熄火線,能夠讓怠速熄火預設處於取消狀態,就算加裝解怠速熄火線,驗車也不會有問題,但是加裝需要相關專業知識。雖然需要花費工錢,但請汽車工房或維修場加裝才更為安全。
 
要注意的是,加裝後車輛的原廠狀況會被破壞,轉賣時或許會成為掉價原因。
 
為什麼搭載怠速熄火系統的車輛增加了?
 
怠速熄火系統多少對於油耗效率有所幫助,就算有「會在意引擎再發動的聲音和震動」、「空調變弱」等缺點,搭載怠速熄火系統的車輛因現在的市場和使用者重視環境性能且支持此類車種而增加,故銷量頗佳。
 
搭載怠速熄火系統的車輛登場後成為主流的契機是2009年開始的環保減稅,隨著趨勢到現在,車子的油耗效率理所當然要高,汽車製造商為了讓數字更好看,想必也是盡可能做了努力。
 
雖說如此,車輛的實際油耗效率不只會被怠速熄火的頻率所影響,踩離合器的深淺、加速頻率等其他原因都會影響。只是暫時關閉怠速熄火,油耗效率和燃料消耗也不太可能有劇烈的變化。
 
用不到怠速熄火系統?可能會廢除這個系統?


Toyota Yaris
 
2020年2月發售的Toyota新型Yaris(舊稱為Vitz)。就是沒有怠速熄火系統而稍微造成話題的車種。當然這不代表Yaris就不是低油耗市場,而是Toyota認為「就算沒有怠速熄火系統也足以和其他車款的環境性能匹敵」
 
怠速熄火系統有如同前述的缺點,綜合考量到舒適、便利與成本等方面,油耗效率方面對使用者和製造商兩方都不算是個回本的選擇。
 
Toyota採用TNGA汽車平台,打算降低開發與製造的成本,對重視低油耗的TNGA來說,今後會做出的汽車要在成本、環境性能、易上手性方面取得平衡。但是這單純是Toyota的經營方向,不代表其他的汽車製造商和汽車業界都想廢除怠速熄火系統。
 

怠速熄火系統馬上全面廢除的可能性不大

 
雖說怠速熄火系統有缺點與盲點,但對提升型錄上的油耗效率和製造商的環境責任來說,現在的狀況下怠速熄火系統是不可或缺的功能。或許會有像汽車製造商像Toyota一樣發布新車,全車系廢除怠速熄火系統仍保證低油耗,但現在全部的汽柴油車、混合電力車要廢除怠速熄火系統幾乎是不可能的。
 

EV電動車要是成為主流車款,就不會有"怠速"

 
Nissan ARIYA、Honda E、Mazda MX-30等,日本國產汽車製造商的EV電動車也開始登場且量產。EV電動車當然沒有引擎,所以也不需要怠速熄火系統。要是EV電動車普及,想必會產生「需不需要怠速熄火系統?」的一番爭論吧。
 
但就算怠速熄火系統動作,空調還是照樣運轉=無論引擎的運作是否、有沒有引擎都能使用空調,是EV電動車的一大特點。關於此設備,Honda的混合電力車幾乎都採用「附有電動壓縮機的空調」。如同家用空調的馬達轉動壓縮機,能夠照常使用,不會受到怠速熄火系統的影響。但是,因為沒有電力可用,附有電動壓縮機的空調無法設置在擁有怠速熄火系統的非混合電力車種。雖然比普通的壓縮機還要高成本,今後要是需求增加進而量產,就會有更多混合電力車或EV電動車能以低價採用附電動壓縮機的空調了。
 
  
原文出處:アイドリングストップしない車が増える?キャンセルしたい人が感じるデメリット
想看更多:MOBY


想看更多文章:車訊網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