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未分類
  • 避震器介紹(下)面面俱到的「主動式懸吊」

未分類

避震器介紹(下)面面俱到的「主動式懸吊」

2018.12.09  作者:OPTION  

  • 0
  • 分享

▲63年前通用汽車就推出了主動式懸吊(Active Suspension)的概念,筆者猜測當年的電子技術並不發達,主動式懸吊的耐用度不如傳統懸吊因此懸念。
 
     操控與舒適全面掌握
源自於F1的頂級科技,改變人們對於操控的看法。
主動懸吊可說是汽車工業的一大福音,該系統具有控制車身震動及車身高度的效用,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在增進操控性能,及保有乘坐舒適度的獨特效果,不過該系統從懸吊本身的設計,到獨立ECU的搭載,造就其不斐價格,也因此目前都還是僅有少數高價位車種才有搭載。
 

▲其實主動式懸吊並非只有汽車才有,像是火車為了要降低車體的晃動,也會利用主動式系統來產生反作用力,達到車體平衡的效果。

主動式懸吊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自行產生作用力」,因此這類的懸吊系統的基本架構,會與傳統懸吊大大的不同,以汽車工業來說主動式懸吊可分為車高及阻尼調整兩大類別,不過車高調整多半是所謂的氣壓設計,像是賓士的S系列等,而這個非關於操控面,因此不在這次討論範圍內,而性能取向的主控式懸吊基本上免不了要有「獨立ECU」、「Sensor」、「電磁鐵」3大項目,而電磁鐵阻尼棒,則是透過電,來串聯阻尼油內的磁性分子結構,達到更強韌的油質進而提升操控性能,這類的設計已經是目前各大車廠的主力系統,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保有強大的舒適度,磁力作用未發生時就與一般車輛沒有差異。
 

▲電磁式主動懸吊原理:
 
而這樣的懸吊概念其實並非這幾年才出現,西元1954年通用汽車就提出這個概念,當初的概念就已經是利用感應器來偵測車體狀態,透過訊息的回饋來改變避震器的阻尼強度,不過相當可惜通用汽車並未實踐下去,或許是因為當年操控性要求不高,還是電子控制技術尚未成熟就不得而知。
 

▲1981年Lotus 88及1983年Lotus 92都搭載上主動式懸吊,不過後來因為當時的ECU演算速度不夠靈敏,及車身重量無法控制下導致成效不佳。
 
到了1970年左右,Toyota及Volvo等車廠將主動式懸吊用在旗下的性能車款上,而賽事的部分則是到了1980年初,F1為了地面效應(Ground Effect),蓮花車隊創辦人柯林查普曼先生首度將主動式懸吊應用在F1車輛上。 
 

▲主動式懸吊的搭載架構:
▲像是FK2開始的CIVIC Type-R搭載的主動式懸吊中最重要的ECU部分,其實是由台灣廠商所製作,當如不只CIVIC Type-R,本田旗下所有的主動系統全數由該公司負責。
 

▲TEIN的EDFC似主動式懸吊的功能,「4組步進馬達」、「訊號發射器」、「GPS Sensor」及「控制主機」4大品項組成,阻尼軟硬度還是僅能保留傳統的閥門控制。
 
▲EDFC可以選擇獨立G力感應、獨立水平感應來自動改變阻尼水平感應,或是兩者合併來驅動Auto功能,而這單獨功能還可再獨立出來設定敏感度。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
人氣排行
WordPress › 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