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拆開看多點式安全帶及賽車椅優劣分析

2012.05.04  作者:OPTION  

  • 0
  • 分享

賽車椅之人體工學

在汽車發明之初,汽車座椅就已存在,其最基本功能就是提供承載人體、讓車主者能舒適地「坐著」開車,也因此到後來的電動可調功能、冷暖氣調溫功能與真皮座椅等提昇乘坐舒適性的配備,才會陸續出現。不過同樣是汽車座椅,提供給競技車使用的賽車椅,其訴求可不是舒適與否,而是另外一個極端:輕量化、符合人體工學與防護性。

多數的賽車運動考驗的都是賽車手的技術,而賽車手為準確的控制車輛的各種動態反應,需透過身體對方向G值的感應、視覺與聽覺來進行資訊收集,進而決定何時該加速、減速或轉動方向盤等,而影響前者感應數據準確度的部品就是賽車椅。

一組好的賽車椅需要的並不是厚厚的泡棉與良好的抗震效果,而是優秀的身體包覆性與止滑性,泡棉厚度愈薄愈好,且還要能緊緊服貼在車手身上,讓極細微的車身震動都能傳遞到車手身上,如此才能讓車手的身體(臀部)清楚的感應到車輛過彎時的車身動態,尤其是看不到的後輪位置,作為判斷方向盤該修正幾度、油門/煞車該踩放多少的依據,讓車手將車輛逼到極限的情況下,又能完全掌握在手中,達到人車合一的境界,才能奪得佳績。當然符合FIA的賽車椅還需要多些安全上的保護,這點筆者將在文中進行介紹。

賽車場用的座椅強調的不是街車上的舒適性,而是輕量化、符合人體工學與防護性,因此椅墊泡棉往往相當薄且服貼,如此才能讓車手身體感受到從路面傳遞上來的車身動態反應,適時作出動作,已將車輛完全掌握在手裡。

椅背可調較舒適
桶形才是賽事部品

至於賽車椅的種類,主要可分成椅背可調與不可調兩種,前者主要適用於高性能車款上,例如超跑,能提供較一般房車更好的包覆性與支撐性,讓車主於激烈駕駛時,更能專注於操控車輛上,也由於椅背具有可調整傾斜角度的功能,因此乘坐起來會比後者來得舒適許多,不過若真正要運用在賽車場上的話,還是許選擇後者才能應付更為激烈的駕駛環境,而且也才能符合FIA的認證規範。椅背不可調賽車椅又名「桶型賽車椅」,乘坐起來的感覺就如其名般,像坐在一個桶子內,身體背部從上到下,一直延伸到大腿外側,都會緊緊地被賽車椅包覆著,「坐進去像跌進去、要出來只能用爬的」,如此在左右搖晃激烈的賽車裡,車手身體才不會滑來滑去,手忙腳亂,而為增強止滑效果,有些高檔賽車椅面還會使用麂皮材質。

 

除了乘載車手,並提供足夠的包覆效果外,賽道用的賽車椅還須特別強化對車手的保護性,尤其是來自於車側、車尾的撞擊與車輛不慎翻滾時的意外狀況。上述的意外狀況雖然有防滾籠的阻擋與支撐,可讓車手免於直接承受撞擊的力量,但瞬間產生的側向位移,賽車椅還是需提供承受車手身體好幾倍重量擠壓的能力(因G力作用),此時如果賽車椅的強度不夠而出現斷裂或變形的情況,後果可能會危及車手人身安全,因此符合FIA規範的桶型賽車椅,才會特別強調整組賽車椅的剛性與強度,如此才能應付不可預期的意外事故發生,而保護車手全身而退。另外,像有些賽車椅背頂部設有延伸棒的目的,也是用來限制車手頭部左右甩動的幅度,以保護車手頸部於側撞或翻滾時不會受傷,立意也是相同的。

有些超跑車上的座椅也被稱作賽車椅,是屬於椅背可調整的設計,相對於不可調的桶型賽車椅,該類型的產品兼顧些基本的舒適性,但相對包覆與止滑等功能性項目就沒這麼強,也不能使用於正規的比賽車上。

量身打造賽車椅-身形塑模發泡機

國內目前已有賽車椅製造商,為讓旗下賽車椅的泡棉厚度,能更加服貼於不同身形的使用者,特別引進「身形塑模發泡機」,透過此機器可為每個車手量身打造適合自己身型的賽車椅,讓賽車椅泡棉更服貼於身體上,有助於車身動態的掌握。使用時很簡單,只要車手先坐在未裝置泡棉的賽車椅內,隔著塑膠布將發泡劑擠壓進身體與賽車椅的縫隙間,待發泡劑膨脹成形後,就可取下塑模,所打造出來的椅背泡棉就是能完全符合該位車手身型曲線的厚度設計,堪稱是國內賽車椅製造廠的創舉。

有些高檔的賽車椅為追求最徹底的保護性,會特別將椅背頂部向前延伸出一棒狀結構,用意在限制車手頭部左右甩動的幅度,以保護車手頸部於側撞或翻滾時不會受傷。

 

為達到FIA要求的椅背強度並兼顧輕量化效果,有些品牌會透過使用碳纖維材質來達成,雖然美觀但價格也高檔。

許多人最容易忽略掉固定賽車椅的L版、滑槽與腳架的強度,這三者FIA同樣立下檢驗的規範,前者需與賽車椅一同送審因此品質較易確保,但有認證的滑槽卻不多,因此有些國外比賽車乾脆不裝滑槽,省卻驗車不過的困擾。

 

由D2 Racing引進的「身形塑模發泡機」,使用前須先用大片塑膠布將塑模者的身體包覆起來。

然後將發泡藥劑灌入身體與賽車椅板的縫隙處,發泡藥劑會慢慢膨脹,並依循著塑模者身體曲線慢慢成形。

 

發泡藥劑膨脹成形後會冷卻定型,接著就可送去泡棉工廠,準備依照此模型製造出量身打造的賽車椅,讓乘坐感更佳服貼,不只有助路感提升,還能減輕車手疲勞,一舉數得。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