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日本財經媒體 怎麼看 EV時代的來臨

2017.11.06  作者:simon  

  • 0
  • 分享

EV衝擊:東洋經濟online 

刊頭圖(週刊東洋経済 10月21日号)
  

日本《東洋經濟》目前是在線上最大的財經媒體,網站月流量超過了2億PV。近期,它報導「EV衝擊」的大單元,而且寫的是「日本經濟的考驗」。這標題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那麼誇張嗎?這一次的EV大潮來自於歐洲市場,在從海外的媒體報導上簡直是要改變汽車百年歷史的大風潮。但對台灣來說,歐洲的事情比較遙遠。在進行「EV」革命中的中國大陸的車還沒進台灣市場。美國市場的變化還跟不上歐中兩大市場。那麼日本呢?台灣的品牌廠商很多都是日系車的。日系車怎麼改變,台灣市場就怎麼變化。我們藉此簡單解讀日本市場的EV衝擊。

 

 東洋經濟這麼寫:第一EV風潮(1993年)是從美國加州的環保法規引起的,並不是市場推動的。所以EV風潮慢慢轉移到Hybrid(油電混合動力)車。第二EV風潮(2008年),在以金融危機及油價上漲為背景下,美國車廠的衰退,電動車的上市(例如特斯拉、三菱、日產等公司),當時給人們帶來了大變化的預感。然後,今年第三EV風潮(2017年),即將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官方透露:電動車大躍進的戰略性目標。今天的電動車市場已經被中國佔據一半,如果汽油車也開始被電動車替代,這改變不只是車輛上,也是日常生活上。日本的急速充電站已有7000個,再把(慢速)充電站加起來總共達到38000個。慢慢接近加油站(全國31000所)的規模。專家認為:電動車價下降,基礎設備足夠,EV車沒有理由不成功。在日本市場,唯一缺乏的是車廠(除了日產-三菱聯盟之外)的積極性。
 


▲政府業界(世界地図)

 原因是什麼?日本國內有八大車廠。汽車產業的金字塔非常龐大,並提供日本全體就業人口的10%(534萬人),汽車製造的總產出則超過全日本的17%。如果各車廠將商品重點大力轉移到EV的話,汽車零件的40%也許會不見,各車廠的製造體系會被瓦解,而導致大量失業。以豐田為首的大多數經營層無法積極推動電動化。法國老闆帶領的日產公司早就擺脫了日本傳統的商業模式,因此毫無猶豫推動EV潮流並不奇怪。

 
從宏觀的角度觀察,有人提出:EV潮流對日本並不是壞事。第一,日本國內的人口越來越少。電動車的普及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就業問題沒有那麼嚴重。第二,電池有關技術是日本廠商的強項。比如馬達、電力控制、電池模組。舊產業縮小,新產業增大,這就是所謂的產業結構性變化。第三,(東洋經濟沒寫)由於油電混合動力的成功,日本車廠其實擁有電動車不可缺少的技術。比如能源回生,在減速或下坡也利用車體的慣性充電的技術。這些長年累計的經驗數據都對電動車開發有很大的幫助。


▲電動車的零部件(日本技術優勢)

  不管是在什麼技術,商品領域,風潮中,能夠變成政府和企業聯手做全球運動的時候,改變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們的預計。財經媒體最後介紹三名專家的意見。其中一個專家說到一個新市場起飛,七年就會改變社會。另一個說,電動化加速引進自動駕駛的潮流。但最後一個專家說得也有道理。EV的成功初期應該在於高級車領域,並不認為整個產業一下就完全變化。所以,我們的解讀:EV時代一定會來臨,日本企業會變積極。但汽車市場太龐大,變化的範圍僅限於某一個領域和市場。台灣市場很小,要改變就一下子改變,但這很可能取決於日企的全球戰略。大家有什麼樣的意見?

  
  
參考鏈接:日本財經媒體怎麼看 神戶製鋼造假問題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