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豪門企業與黑幫 哈雷傳奇(下)

2007.10.30  作者:車訊網  

  • 0
  • 分享

1960年代,Hippys嬉皮文化在美國蔓延,從反道德到反戰,這些騎士的機車於是成了嬉皮車。

美國哈雷機車Harley-Davidson,是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傳奇性公司,在1920年戰後經濟大蕭條時期,當美國機車工業幾近全軍覆沒之際,數百家機車生產廠中,只有印地安公司及哈雷大衛森公司,逃過劫難而倖存下來。  

拜第二次世界大戰所賜,Harley-Davidson再度搭上軍火工業的快車,它與印地安兩家公司依舊持續發展。美國政府與哈雷簽訂了多起巨額購車契約,於是哈雷與印地安為盟國所採用。其實美軍本身對機車的需求量也相當大,因此車廠根本無法供應國內市場,甚至一度在美國本土絕跡。

不過,機靈且有遠見的威廉哈雷William S. Harley早一步利用了他與華盛頓五角大樓的關係,獲准保留一定數額提供國內市場銷售。此時主要競爭對手印地安公司,卻為了追求利潤而把產品全部提供給軍方。其結果是Harley Davidson公司保存了國內的銷售網和品牌知名度,而印地安的產品,在幾年後幾乎被世人給遺忘。 

Harley與Davidson兄弟,成為創立哈雷企業的四巨頭。

1902年第一輛哈雷機車問世,為哈雷豪門企業傳奇展開序幕。

哈雷機車藉由第一次世界大戰登陸歐洲。

從雲端摔下
落入凡間的地獄天使


在二次大戰戰場上,哈雷機車與美軍朝夕相處,早已成為軍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從戰場歸來後,年輕的美國大兵突然意識到,自己曾以捍衛「美國理想」而戰的精神根本是不存在的。

現實中的美國,盡是令人厭煩的教條和宛如清教徒式的習俗與生活規矩,甚至眼見一切都被世俗的商業化給吞沒,充滿濃厚的拜金主義。回到社會上的他們在和平生活中根本無所適從,於是決定騎上機車,奔向一個新的戰場,向「發了霉的美國社會」宣戰。 

1956年嬉皮文化開始蔓延,貓王也為哈雷拍攝機車廣告。

這時正值1946年,一個被稱為「地獄天使」的著名美軍飛行中隊被解散了,飛行員頓時全都失業。於是他們穿上帶有飛行員徽章的皮夾克,跨上軍用哈雷機車,浩浩蕩蕩進城造反,訴說自己的不滿。「我們被出賣了!我們曾經是英雄,但如今誰也不需要我們了。」喝得醉醺醺又怒氣衝天的退役飛官進城挑釁滋事,於是驚醒了倦伏而睡的美國社會,甚至讓美國人開始感到恐慌。
 
1947年,造反的哈雷騎士飛車黨,肆無忌憚的行徑換得不小的「勝利」。在加州的兩個小城鎮,接連數日他們騎著哈雷機車目中無人的在大街上呼嘯穿梭,隨心所欲地闖入商店和咖啡館,砸爛櫥窗,搗毀商店。市民驚恐失措,紛紛躲進家中,不敢外出。國民兵在消防隊的幫助下,以高壓水槍才制止住這場宛如暴動的哈雷騎士。 

市府官員稱這些鬧事的青年人為「不法之徒」,而美國機車協會也公開聲明,與這些人劃清界線,說這種流氓與無賴只是機車騎士中的1%,也就是”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鬧事的機車士迅即做出反應:第二天,他們的皮夾克上便出現了「不法之徒」和「1%」的字樣,以示抗議。 

哈雷始終是美國精神的象徵,也許當年的地獄天使行徑不被認同,但是愛國的情操始終沒變。

嬉皮文化蔓延
哈雷無辜受害


當年只有哈雷才是王道,唯有哈雷車主,才有資格稱為「機車騎士」,其他廠牌的機車騎士人充其量只能稱做是「騎機車的人」,甚至經常發生「修理」哈雷以外的機車騎士歪風。

哈雷機車騎士都是成群結隊,當遇到看不順眼的雜牌機車,便立刻把它搶奪下來,用繩索綁在自己的機車,拖著它在遊街示眾,然後在車上撒尿,或是把它吊到樹上,甚至乾脆澆上汽油付之一炬。

1960年代,嬉皮文化盛行,唯有哈雷才是王道,其他美式機車皆為”雜牌車”。

Harley-Davidson嚇壞了,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產品已經和幫派流氓、無賴匪徒等的形象糾結在一起,以往正常的顧客都嚇跑了。於是公司連忙趕緊消毒,趕緊與那些人撇清關係,他們非常謹慎的處理,因為這些人也是自己產品的愛用者。

其次,這幫機車騎士們總喜歡擺弄和改裝愛車,無形間也幫了公司不少忙。例如在珍珠色的噴漆中加入一點金屬粉末,讓哈雷機車呈一種特有的金屬光澤,都是這些改裝迷所發明的。 

同樣的美式機車的改裝文化也蓬勃發展,Chopper已經成為手工車的代名詞。

之後媒體也開始報導,時代雜誌在頭版登出一幅照片:一名酩酊大醉的年輕哈雷機車騎士倒臥在一大堆酒瓶中。電影製片也抓住這個頹廢的新形象,拍攝一部反映當時機車騎士生活的影片-「野人」 ,由著名影星馬龍白蘭杜主演,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清一色騎著的哈雷機車。

之後哈雷機車,以其滿佈的金屬肌理、炫目的烤漆、與巨大的排氣聲響,讓戰後迷茫的年輕人瘋狂,哈雷於成為這些人的精神依靠。

1984年哈雷重回美國機車業龍頭的地位,1986年哈雷公司的股票上市,2002年哈雷的美國市場佔有率已超過56%,員工總數僅4700人,年產量高達24.3萬輛。

為了與狂熱、叛逆、不修邊幅的風格匹配,他們穿上印有哈雷標誌的皮外套、流蘇牛仔褲和粗獷的皮靴,身上佈滿哈雷的Logo,縱馬馳騁大地般的呼嘯而過。

這副裝扮後來演變的更完善,它濃縮了騎士對哈雷的激情、追求自由和狂放,最後藉由哈雷成為一種精神象徵,於是吸引越來越多的哈雷迷加入。而美國媒體也樂此不疲地報導全美四大機車俱樂部的新聞。  

這幾年哈雷的進步相當神速,甚至出現較現代化的Twin Cam 96搭配六檔的設計。

[NextPage]  
日系車入侵北美
哈雷絕地反攻


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Harley-Davidson的產品逐漸開始老化,反正那群迷戀哈雷的騎士總會想辦法改裝。到了1960年代末,價廉物美的日本機車衝破了美國市場大門,Harley-Davidson忽略了不進則退的道理。

本田、山葉、鈴木和川崎日本四大廠都成了哈雷的競爭對手,四大車廠紛紛針對北美市場推出美式機車,不僅重量更輕、價格也更便宜、品質更勝於哈雷的機車。這排山倒海而來的一切,再加上哈雷與黑幫流氓混為一談,哈雷的利潤一落千丈。接下來哈雷與競爭對手纏鬥了10年之久,但始終未獲重大突破。 

日本機車對美國的出口持續增長,Harley Davidson公司產生巨額虧損,於是瀕於破產。1969年,為尋找財源,公司把控股權賣給了美國機械與鑄造公司(當時公司的資產總值為4000萬美元,不到現今資本總額的1%),但是公司的財務狀況並未因此好轉。
 
1981年,現任公司董事長Jeffrey L. Bleustein與30位經理,合力將控股權贖了回來。之後,他們直接向美國總統最高當局喊話,要求實施關稅保護(保護幼稚產業),以挽救這家「美國傳奇公司」。1982年,雷根總統決定對進口機車課徵高關稅,同時哈雷本身也全力以赴,開發新型產品。 

如今哈雷最頂級的車款不僅有音響、冷氣等配備,售價甚至超過三萬美元,足夠買一輛野馬跑車。

經過3年的努力,Harley-Davidson逐漸奪回了失去的市場,重回美國機車業龍頭的地位。1988年,哈雷的美國機車銷售市場佔有率達54%。

美式機車漸漸的成為一種休閒工具,延伸成唯一種生活型態。

1985年起,Harley-Davidson的產值每年增長13%。這一切的最大功臣首推L.Bleustein,他本身就是一位機車迷,整整花了8年的功夫,鑽研如何改進哈雷機車的引擎。

2001年,哈雷與保時捷合作,製造出第一款水冷引擎。這是哈雷機車革命的開始,因為過去100年中,哈雷的引擎始終維持空冷設計。

1986年,哈雷公司的股票上市,之後公司的利潤平均每年增長37%。今日哈雷的美國市場佔有率已超過56%,員工總數僅4700人,年產量卻高達24.3萬輛,其中幾乎一半是每輛價值超過1.5萬美元的重型機車。

另外約有30%為豪華型機車,配有車用電腦和高級音響設備,這類豪華車款,售價超過2.2萬美元。今年十一月起,台灣總代理太古鼎翰將正式販售這個傳奇品牌車款,對於台灣重機的發展,哈雷的加入勢必有著推波助瀾的效果。

近百年前的J model依舊在山野間奔馳著,哈雷車迷的細心維護讓人嘆為觀止。

哈雷推出的玩具車也身受孩童喜愛,哈雷機車不見得都是大人的玩具。

這家歷經波折的豪門企業,決定用最浩大的聲勢蕩滌自己的胸襟。2003年7月,史上最大規模的摩托車巡遊在亞特蘭大揭幕,浩浩蕩蕩的哈雷車隊與7個國家的9個城市串連起來。

1953年印地安滅亡

一次世界大戰前,印地安機車公司是世界最早的機車廠,也是全球最大的機車製造商,天才工程師奧斯卡.海德於1899年製造了弟一台動力兩輪車,自行車製造商以及自行車賽手喬治.亨利,看到了這種機器的潛能,便一起開發進行量產評估,同時成了印地安公司,於1904年生產的第一輛機車。由於設計起點高,品質好,印地安公司迅速崛起。

印第安公司於1907年開始生產V型雙缸車,並於1913年開始採用搖臂及後彈簧懸吊,直到1927年印地安公司在產品中,增加了四缸車款,但也由於製造成本高與投資過大,同時不敵哈雷機車的壓制,於1953年宣告滅亡。

地獄天使

1946年退役的地獄天使飛行中隊,經過六十年的演變,成為美國最大的組織幫派,全名為Hell’s Angel Motorcycle Corporation,正式成立時間為1953年。

HAMC成員必須是白人、西班牙裔美國人,或亞洲的男性,須年滿21歲以及擁有Harley Davidson摩托車。會員遍及北美、中南美、歐洲等國,會員超過50萬人。

地獄天使自1954年起,因不斷涉及謀殺、傷害、賭品等等重大社會案件,於2002年被美國司法部為列犯罪組織。2006年3月,迪士尼出品的電影「荒野大飆客」,片中飆車族因穿著地獄天使圖案皮衣,而違反著作權遭HAMC提告。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