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越野教室 沙漠探討與駕駛

2006.09.22  作者:車訊網  

  • 0
  • 分享

 

 

沙丘甚至可以高達三百多公尺,風的力量實在超乎人們的想像。

 

 

這可不是輪胎痕,各地沙漠形態不盡相同,多樣地貌充滿變數。

 

丘也會形成類似高原的地形,背風側的砂質極其柔軟,行駛起來非常的困難。

 

沙漠外緣的部分,地質就硬朗許多,超濃厚的塵土嚴酷的考驗著引擎進氣系統。

 

非洲沙漠中最具特色的景點,就是埃及金字塔。

沙漠也會摻雜其他地形,碎岩石是來自百年前火山沉積岩,外型尖銳鋒利,輪胎很容易被刺破。

沙漠地形與陸地的接合處,就會有沙土混合的狀態,抓地力較好外,地質也更為堅硬。

 如果地底下有下陷或是水脈,就會形成所謂的流砂,有時外表根本看不出來。

 

 廠車因為重量輕,使用235的粗花越野胎就可以應對,Cayenne則要用到275的寬胎。

 

    

SUV的設計,大多會考量到在沙漠地形下的破走能力,不過在台灣永遠也不會有機會嘗試沙漠駕駛,我們有類似的港仔沙漠與海灘等路況,但卻沒有沙漠氣候。

走在沙漠裡都十分吃力了,何況是駕著車;沙漠是越野地形中難度極高的路況,依據沙漠的不同與砂質的粗細,行駛的狀況也有所差別~顆粒越細越輕的砂礫,行駛起來也越困難,除了要有高的離地高、良好的排砂胎紋、優異的差速防滑系統外,車子本身更要越輕越好。

 

沙漠會唱歌

它是有生命的

這期越野教室就從砂子對地球的影響開始講起。科學家研究後發現,全球的沙丘能放出30種以上不同頻率的音樂旋律,以咆哮式和尖叫式最普遍。尖叫式的砂丘常存在海濱、湖邊、河邊,音樂頻率多在500~2500赫茲。咆哮式砂丘多在內陸沙漠,如內華達、那比亞、智利,音樂頻率較低沉,可長達15分鐘之久。沙丘聲音的產生來自砂礫的微粒振動,造成合聲形成音效,一般室內音樂合成實驗室很難以人造合成方式模擬出這類大自然的化學礦物質所發出的聲音。

沙漠的景觀,多來自風力夾帶沙礫所刻畫出,如:新月狀、鉸鏈狀、金字塔狀等地形。風其實也能移動沙丘,並且在風速超過每秒4公尺時,砂粒可迅速在地面累積50~100公分之高,而這也是砂漠風暴形成的前奏曲,北非的砂漠風暴可於36小時吹抵北極圈;蒙古高原的砂暴,也可在48小時內趕抵台灣。

 

沙漠也有年齡

金黃色是年輕者

砂暴可以掘起沙漠底層,也能侵襲人畜的眼睛和鼻孔,更能影響車輛的進排氣及引擎系統。美軍的悍馬車在波斯灣戰爭中,就領教過沙漠的威力。非洲的塵土是氣候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每年有數十億噸重的塵土來自乾燥或半乾燥的非洲,散佈到世界各地。太空人由太空中觀察北非塵土,是由西撒哈拉沙漠向西吹到加勒比海,向北吹到北極圈和歐洲。空氣中塵土的微粒更足以使紅色的夕陽變為金黃色。

透過沙丘的形狀和顏色,可以了解到金黃色偏年青,橘紅色則年份較久,撒哈拉沙丘多近金字塔狀,最高可達300公尺高。茅利塔尼亞的沙丘多為新月狀。因為中國北部的內蒙古沙漠正逐漸南移,中國西域新疆有支建設綠化兵團,整治砂地頗有心得,這正說明人員活動方式也可以改變地貌。

 

浩瀚的沙漠如大海

GPS當羅盤解救迷航

沙漠行車除了靠勇氣之外,另一個重點就是輪胎的抓地表現。沙子的種類至少超過10種,偏軟或偏硬直接影響行駛車輛的抓地表現。輪胎氣壓的因應為的也就是考量輪胎的抓地,胎壓降底能有效地胎面接觸面積,通過純砂地後,在進入到多石礫的路面前,駕駛則務必先補足胎壓,以避免輪胎受傷。Michelin 4×4 RakdGuide就是一款擅長於以偏低胎壓長期行駛沙漠的車胎之一。

 

沙漠行車如同海中行船一樣,同樣需要羅盤的指引。在1980年代,美國國防部就以24顆通訊衛星協助軍人使用GPS全球定位儀,經過不斷進化,在尺寸和價格上都不同以往,如今幾千塊就可以買到簡便型的GPS

專跑沙漠的Mitsubishi巴黎達卡車隊,即使用一種源自陸軍的「Seigon裝置」,以預設四段自動調整胎壓預設值方式,節省進出砂地時調整胎壓所需要耗費的時間。比賽中的第一線車手更換輪胎的頻率是每天一組,這倒與胎紋磨耗無關,為的只是求取輪胎能夠保持最佳狀態。

 

適合沙漠奔馳的SUV

專業改裝車才是王道

並不是所有的市售SUV都適合行駛沙漠地形,真正的沙漠地形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落差地形,地形的起伏並不大,唯一有的是沙丘的斷層等。因此在沙漠裡,因為地形而導致的重心移轉,會造就成「重心所在就是有效輪」的現象,不過由於砂軟陷入的效果,非重心輪其實也能享有薄弱的抓地力,若是遇到極端暴力的輸出,將造成動力全數傳往阻抗最小的車輪,形成打滑變成無效輪。

事實上現今的CayenneTouaregMLX5D3都已經具備這樣的行駛能力,而它們對抗沙漠的基本招數就是採用極寬大跑車胎,以輪胎接地面積取勝,產生浮在沙面的效果。

為何需要那麼寬大的輪胎?說穿了就是因為車太重,如果車輕輪胎尺寸當然可以縮減,這樣的理念也與馬力重量比的問題不謀而合。

 

奔馳沙漠的賽車講究完善的引擎散熱效果,超大型避震器以確保筒身內的油不至於達到沸點,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引擎室與傳動、懸吊關節部位的防砂、防塵保護。如果沒有進行這些措施,當底盤遇到水時,砂吸附水後不僅大幅增加重量,連帶也會成為泥塊卡在底盤內而成為腐蝕金屬的兇手。別以為底盤卡不了多少砂,競技車多會裝下護板,全覆式狀態下,多個十幾公斤的沙土都不無可能。

 

並不是只有四輪驅動才有資格跑沙漠,當車輕到一定的程度,兩輪傳動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只要後輪寬度達到一定的水準,那就讓前輪當起「舵」的角色吧!

 

沙漠中兩輪傳動仍以後驅為主,且這類的改裝車一定採用RR設定,原因是極端的要求輕量化之餘,讓駕駛當前半段車重平衡是必要的做法。兩輪傳動/後置引擎/後輪驅重動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給後軸相當的重量產生下壓力道,讓後輪紮紮實實的接觸著地面,如此一來,只需要一個LSD就可以克服動力流失的問題。

 

美國最Hit的Ridge Runner
長/寬/高:                            3124/1422/1600mm
軸距:                                2171mm
引擎:                                四行程雙缸697c.c.
排檔:                                CVT附Hi/Low檔
煞車:                                四輪碟煞
傳動:                                2WD/RR 
懸吊:                                前後雙A
懸吊落差:                            343mm
離地高:                              457mm
極速:                                105km/h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