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進口小車攻防戰-(2/3)空間篇VW Polo vs. Mazda 2 vs. Suzuki Swift
2018.06.10 作者:CARNEWS

細節成就一切
三部車除Swift車長不到3.9米外,其餘兩位對手都在4米之上,但尺碼往往不能反映出實際乘坐感受。此外座椅造型的設計、使用的泡棉材質,甚至是零碎空間的規劃和巧思,都會影響駕駛人與乘客的感官體驗。
VW Polo
符合身價的乘坐享受
雖說消費者在購車前就會有心理準備,小車不可能給你多麼寬敞舒適的空間,或是太過充裕的後廂容積,但真正選購時,仍不免會到各展間比較一下,看看坐起來舒不舒服。新款Polo在換用MQB模組化平台架構後,不只是車身尺寸有感放大,座艙底板長度、前後座高度及行李廂容積也同步提昇不少。原廠數據就不提了,讀者可參考我們實際測量三部車的成績做為參考。
整體而言,Polo在前後座寬度上完勝對手,這部份在實際入座時特別有感。不論你是駕駛人或是坐在後排的乘客,都可以發現手肘擁有較充裕的活動空間,而不是緊貼著車門,久坐舒適度加分許多。雖然從照片上看起來Polo的椅型普通,但偏硬的泡棉設計,提供了十足的支撐性,兩側的包覆性也有一定水準,算是三部車中最適合長途乘坐的;後座部份,由於椅面後傾、臀部著坐位置偏低,讓頭部擁有充裕的空間且能兼顧大腿支撐,編輯部一致認為它是最適合四人滿載出遊的選擇。此外,Polo的四扇車門上各有一個置物槽,可放置零碎物品和瓶裝飲料,另外前座鞍部另備有兩組置杯架,再配上可滑移的前座中央扶手設計,機能性可圈可點。
▲前座椅型看似平庸,實際乘坐卻出人意表,並提供同級車少有的中央扶手配置。
▲後座椅面既深且寬,且設計略為後傾,長途乘坐能提供優異的支撐性與舒適度。
▲行李廂底板有兩段高度可調(圖中為高位),351公升的容積為三車之最。
試駕車空間量測表(cm)
項目 | VW Polo | Mazda 2 | Suzuki Swift |
前座頭部 | 100 | 99 | 102 |
前座膝部 | 74 | 72 | 75 |
前座寬 | 147 | 141 | 142 |
後座頭部 | 97 | 92 | 94 |
後座膝部 | 70 | 66 | 75 |
後座寬 | 143 | 139 | 137 |
行李廂寬 | 102 | 100 | 101 |
行李廂深(標準/椅背傾倒) | 66/143 | 66/140 | 67/142 |
行李廂高 | 69 | 86 | 86 |
開口高度 | 74 | 81 | 73 |
開口離地高 | 70 | 75 | 70 |
尾門手把離地高 | 182 | 188 | 185 |
Mazda 2
小車該有的樣子
雖然車身長度為三車之最(比Polo還長了1公分),但Mazda 2的車室空間規劃並不理想。較窄的車身寬度,不僅讓前後座乘客的肘部活動空間受限,後車門上也沒有置杯架或置物盒設計(中央鞍部有三個置杯架),機能性稍打折扣。類麂皮/真皮混搭的座椅具備良好支撐性,不過側面包覆感就欠缺了點,但足敷一般買家的使用需求。
▲三車中唯一的真皮座椅配置,中間部份的類麂皮材質能提供出色止滑效果。
對高頭大馬的乘員來說,可能會覺得Mazda 2很有壓迫感。該車不僅前後座頭部空間表現墊底,前座也因為鞍部和車門間的距離過近,讓兩條腿無法大幅橫向伸展,這部份準車主可在試乘時多加留意。基本上,Mazda 2並不是一部以空間見長的小車,雖說各方面表現都有水準之上,但別對它有過多奢求,較適合做為家中第二部車或通勤代步使用。
▲後座頭部空間壓迫感偏重,但如果乘客個頭不大,仍能獲得不錯的舒適性。
▲行李廂開口偏高,擺放大型物品不方便,容積也只有280公升,算是堪用等級。
Suzuki Swift
麻雀雖小五臟全
即便車身長度比另外兩位對手短了20公分以上,視覺上迷你許多,但實際入座卻似乎不是那麼回事?根據實際量測數據,Swift前座擁有最佳的頭部空間,再加上距離較遠的A柱位置,能減少前方兩側視覺死角,相對帶來較為開闊的視野與乘坐感。
▲看起來厚實有型的前座椅,實際乘坐支撐性略顯不足,然而應付日常通勤足矣。
後座頭部空間表現則是中規中矩,雖然橫向寬度最窄,但卻不會像Mazda 2有種緊貼車門的感覺,唯一要抱怨的,應該是三人入座時的摩肩接踵感最為強烈。然而可惜的是,Swift所使用的座椅泡棉偏軟,支撐性略顯不足,噸位較大的乘客會有種深陷其中之感,短程行車可能沒有感覺,但時間一久,腰部和臀部會因缺少支撐而感到不適,是美中不足之處。
▲後座椅面平整缺少包覆性,不適合成年人久坐,但膝部空間卻超乎預期的大。
Swift的四扇車門都有置杯架設計,此外中央鞍部另備有三組置杯架(前2後1),要擺放手搖杯或是手機都很方便。雖然它的車格最為嬌小,但Suzuki不愧是打造小車的專家,整體規劃與配置深得人心。
▲受限於車長較短,Swift的行李廂容積敬陪末座,265公升的水準只算是堪用。
空間Winner:VW Polo
Polo在空間機能上的表現之所以能獲勝,不僅僅是空間夠寬敞,同時還讓前後座乘客都擁有出色的腰部與腿部支撐性。即便是四人同時入座,也不會感到擁擠與不適,此外更具備寬大的行李廂空間,勝出只是實至名歸。
-
不是手排就不配稱作車! 過去只追求手排車型的人現在為何換乘自排車?...
-
小改款Civic e:HEV搶先亮相
HR-V e:HEV、ZR-V、Prelude有望Q3、Q4導入... -
【改裝實戰】Honda Civic EG K24A改(下) 機艙淨化最佳典範...
-
Lexus宣佈「RX」實施部份小改! 追求更高規格的靜謐性及舒適性能...
-
Toyota「 Yaris」、「Yaris Cross」新增特仕車 「Z“URBANO”」!小改款強化標準配備...
-
那個Crown竟然也有旅行車!? 而且還是黑手黨級!? 盤點1990年代的高性能運動型旅行車...
-
重量級國產中型SUV首度亮相
Hyundai Mufasa第2季國內登場... -
Suzuki「誤打誤撞」推出的車型? 在旅行車戰國時代中成為伏兵?...
-
隆重登場 Toyota Crown Estate
-
Toyota發表「新型C-HR+」與「新型bZ4X」! 擴大電動車產品陣容,計劃於2025年後半年進軍歐洲市場...
FB一手車訊粉絲團
FB一改裝車訊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