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制敵機先 Toyota Wish 2.0Z小改款搶灘登陸

2007.04.13  作者:車訊網  

  • 0
  • 分享

設計/小韓
   又是一次完美的攔截!就像是2005年底Mazda 5上市前,和泰搶先一步推出同樣強調運動氣息的Wish Z版車型,這回在Mazda 5兄弟車I-Max及Nissan Livina Geniss推出前,小改款Wish硬生生提早卡位,以更成熟的內外觀造型及多項新增配備,鞏固國產轎旅車市場的龍頭地位。
   說是天時地利也好、刻意操作也罷,於國產轎旅車市場獨霸一方的Wish,無論是於前年底追加主打運動風格的Z版車型、或是此次的小改款推出時程,都正好搶在全新競爭對手進場前出手。而且小改款Wish Z的基礎車型並未如先前采頂級的G車型而為E車型,雖然配備有所精簡,但售價隨之降低為(3/20後補)萬元,C/P值似乎更為出色。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小改款Wish Z到底有何不同。

   既然是小改款版本,整體輪廓自然令人相當熟悉,而透過重點部位的改變仍可讓人清楚分辨出兩者的不同。首先在車頭部分,除換上與日規小改款車型相同的投射式頭燈,E車型以上更將HID頭燈與自動水準調整裝置列為標配,而重新設計的新造型水箱護罩與前保杆則並未比照日規型式。前者主要將上緣的鍍鉻飾條面積加大、中央的網狀造型改為橫柵設計,後者則順著頭燈線條向下拉出兩道立體折線,與改為正梯形的前氣孔線條構成更具張力的X造型,這也是現今車頭造型的主流手法之一;此外,原本長條形的霧燈亦以內凹的圓型設計取代。車側部分,主要是將側邊的方向燈由前葉子板移至後視鏡上,原本的VVT-i字樣也一併取消,比起許多國產車廠為節省成本,將後視鏡方向燈視為追加配備,讓前葉子板上的側邊方向燈顯得有些雞肋的做法,令人覺得較有誠意也更為實際。新車換上的17吋多幅式鋁圈來自前代Camry S車型,表面還采半拋光處理,與此次試駕的黑色塗裝車身形成強烈對比,雖然顯得貴氣十足,卻讓原本Z版車型應該強調的運動風格不增反減,原本造型粗壯的七幅式鋁圈反倒適合得多。

小改款Wish Z並未刻意強化運動風格,重點在於營造更為細緻的視覺質感。 中控台除換上深色木紋飾板外,修改後的空調開關面板采大型化按鍵搭配中央旋鈕的整合式設計,並將上方的空調系統各項顯示燈號改為液晶螢幕顯示。

   與頭燈相同,尾燈組在相同的輪廓下針對內部排列方式進行修改,橫向排列的LED煞車燈改為縱向,方向燈與倒車燈位置不變,紅白相間的燈殼也是全新設計。車尾變動處還包括尾門右側的車型銘牌移至鍍鉻處理的尾門把手上,左側的Z Aerotourer字樣與後保杆則繼續沿用。

   特殊的半島造型中控台是Wish內裝設計上的一大特色,也是此次小改款車型的修改重點之一。表面為類碳纖維紋路的排檔座不變,但皮質排檔頭以塑膠取代,右側的空調系統控制面板配合中控台線條重新設計,以大型化按鍵搭配中央溫控旋鈕,而上半部原本僅有時鐘是以數位顯示,此次也將各項空調資訊顯示燈號整合至放大後的液晶螢幕內,在操作便利度、視覺一致性與各項資訊的判讀速度上都有進步。


由於基礎車型由頂級的G改為E,儀錶總成也由獨立雙圓變成三環式設計,此外,兩種儀錶總成造型雖無差異,但外框皆加入亮眼的橘色飾環。 不須取出鑰匙便可解開中控鎖的Smart Entry系統列為G與Z頂級版車型的標準配備,可惜未一併加入與Yaris相同的Push Start按鍵啟動設計。
前排座椅除於椅面新增Wish字樣,駕駛側扶手還加入多段定位功能。

  另一個較為顯著的改變在於中控台、手煞車基座與車門把手等處的深色木紋飾板,除質感較原先的鐵灰色類金屬飾板出色外,亦與以黑色為主的內裝配色更為搭調。與Camry現行款相同的四幅式方向盤附有音響控制快撥鍵,加入橘色外框的儀錶總成感覺更為亮眼,但正如先前所提,在基礎車型由G改為E後,Wish Z的儀錶設定亦自獨立雙圓變成三環式樣。座椅設計方面,前排椅面多出Wish字樣,且駕駛側扶手還新增多段定位功能,至於二、三排座椅除椅面更為平整化外,造型與收納機能並無任何不同。

   配備方面雖不如先前Z option車型擁有國產車唯一的前後攝影輔助系統,車門內側把手亦由鍍鉻改回一般塑膠材質,但多出定速巡航系統(E車型以上標配)、不須取出鑰匙便可解除中控鎖的Smart Entry車門啟閉系統(G/Z頂級車型標配)及藍芽無線免持聽筒(J車型為有線通訊聽筒)等,整體水準仍屬豐富。此外,E車型的單片CD音響在小改款也改為前置6 CD式樣。


座椅設計維持原本的六人座設計,可完全打平的後座使空間運用更為靈活。拜後雙A臂懸吊設計之賜,即使行駛於濕滑路面上,循跡性依舊相當良好。

  相較於內外觀的修改程度,小改款Wish Z在機械結構上可算是毫無著墨,搭載的動力單元仍是代號1AZ-FE的2.0升直四引擎,採用的可變氣門正時系統為Toyota旗下引擎最基本的VVT-i,最大輸出則為150hp/19.6kgm,變速系統亦同為四速手自排設定。而具備D-4缸內直噴技術、最大輸出155hp/19.6kgm的1AZ-FSE直四單元,及可提供七前速手動換文件功能的Super CVT-i變速系統等日規小改款車型更動之處則未能一併導入。

   由於動力系統全數沿用原有設定,試駕感受自然也不會有太大出入。Wish Z的起步反應雖仍屬輕快,但受到尺碼為215/50/17的配胎影響,未能如同多數Toyota車型般帶有些許衝刺感,平順的動力輸出於各轉速域都相當平均,任何時候將油門踩深,Kick-Down時漸進的加速力道也不會造成突如其來的貼背感,營造出與房車不相上下的行路舒適性,只是每當想到此次試駕的是Z版車型,難免會覺得似乎少了一點激情。


頭燈組輪廓不變,但近燈改為投射式設計,E車型以上更將HID頭燈與自動水準調整功能列為標配。 原本位於尾門右側的車型銘牌移至行李廂蓋鍍鉻把手上,Z Aerotourer字樣則維持不變。
配胎尺碼仍為215/55/17,但17吋鋁圈由造型粗壯的七幅造型改為前代Camry S車型的亮面多幅式樣,整體跑格反而不如以往強烈。 動力單元仍為1AZ-FE,並未與日規小改款車型同樣換上具備缸內直噴技術的1AZ-FSE,最大輸出亦維持150hp/19.6kgm。

   懸吊設定是Z版車型與其他Wish車型最大的不同,但此一設定是源自日本地區必備的四驅車型,由於後拖曳臂無法容納四驅系統的傳動軸與後差速器等結構,才會衍生出采後雙A臂設定的4WD與Z版車型。也就是說,Z版車型所用的前麥花臣、後拖曳臂組合出發點是以提升循跡性為主,也因試駕時恰好碰上大雨,在濕滑路面上更能體會出Z版車型的後輪循跡性的確比其他車型來得優異許多。

   但同時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當筆者以較高的速度挑戰彎道時,不同於一般前驅車在出現推頭情況時,後輪循跡性因已消失大半而顯得不甚安定,Wish Z在相同情況下,後輪仍可穩定地維持在既有路線上,蠢蠢欲動的反而是前輪。不過這種後輪循跡性高於前輪的情形在一般狀況下行駛其實並不明顯,且高度穩定性無形中也是一種主動式安全的提升。


  從Wish Z推出後,筆者一直深深覺得與其稱為運動版車型,還不如以個性化車款來形容更為貼切。透過環繞全車的輪拱飾條、升級為17吋的大腳鋁圈,確實能夠達成外觀的性能化,不過在機械結構並未針對動力與操控另行調校的前提下,駕駛感受並不會有顯著差異。而此次的小改款車型更可清楚看出此一取向,但對於不想犧牲舒適性的外觀派買家來說,或許正是最好的選擇!

Toyota Wish 2.0Z参数
引擎型式L4 DOHC 16V
排氣量1998c.c.
缸徑×衝程87.5×83.1mm
壓縮比9.8:1
最大馬力150hp/6000rpm
最大扭力19.6kgm/4000rpm
懸吊系統前麥花臣、後雙A臂
電子輔助ABS/EBD/TRC
輪胎規格215/50/17
傳動方式FF
長/寬/高(mm)4615/1745/1600
變速系統四速手自排
GearRatio
1st2.847
2nd1.552
3rd1.000
4th0.700
終傳比4.237
煞車系統四輪碟煞
軸距2750mm
輪距前1530/後1515mm
車重 1475kg
售價(萬元)未知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