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直六引擎重返 M Power最新戰力 BMW M4 Coupe

2014.10.29  作者:OPTION  

  • 0
  • 分享

文/蘇祺文 圖/顧宗濤
提供/BMW總代理汎德公司

當M家族內的老大哥及小老弟紛紛改採渦輪引擎之際,運動感最強烈的M3及M4車型卻是到今年才正式搭載上全新的直列六缸渦輪引擎,這具嶄新的S55B30雙渦輪引擎,431hp/56.1kgm的最大動力表現,再將防滑系統全數關閉下,1?3檔加速後輪頻頻打滑,強悍的動力及完美的50:50車重陪伴渡過了愉快的一天行程…

 

M1&M2模式 全區域自由定
鋼索節氣門?電子節氣門、六速機械手排?七速自手排、噴射渦輪引擎?缸內直噴渦輪引擎一直到ABS?運動型多功能防滑,車輛的動力肯定是越來越大,操控性越來越好,而M4 Coupe更是可以依照車主自由意志做全面化的設定,方向盤回饋力道、避震器軟硬、換檔速度到引擎出力限制都能藉由中央扶手上的iDrive選鈕來設定,除此之外三幅式方向盤的左方的M1&M2按鈕更是向GT6般趣味性十足。M1&M2簡單來說就是兩組模式,車主透過iDrive及中控台上的液晶螢幕,將喜好循跡、動力輸出、方向盤回饋及換檔速度做設定後加以儲存,車主就可依照用車環境的不同自行切換兩組適合自己駕駛風格的設定,另外讀者一定會想說那避震器阻尼?這次電子避震器的阻尼設定已被列為選配,如果想要加購則是必須額外付出13萬元的代價。

 

車主可自行設定兩組模式儲存,再透過方向盤上的M1&M2按鈕來切換。

透過中央扶手即可設定M1&M2想要的細部模式。動態穩定控制系統/引擎出力反應/轉向系統(方向機)/變速箱(換檔反應及退檔補油門)

 

 

 

 

內裝方面這次M3 Sedan及M4 Coupe都搭載上了專用的電子可調桶型賽車座椅,這兩張座椅的腰部支撐性相當好,即便是長途駕駛也都不會感到腰痠背痛,腿部的支撐性可能是考量到上下車的便利性,如果在激烈的山路操駕腿部依舊還是需要靠在門板上與離心力做對抗。340mm的M Power方向盤採用標準的藍、紅車線,觸感也是相當不錯,左右轉動也都確實掌控,不過唯一較會有問題的就是M-DCT快速撥桿會跟著方向盤轉動,一般Grip幾乎彎中是不需要換檔的,不過如果是Drift除非固定速度,如果是大小彎串連的山路那就會較為不方便,另外除了一般BMW車型都有搭載的DSC防滑循跡外,M4則是另外可選擇MDM運動防滑模式。

頸部下方的M飾條夜晚時會發出淡淡的光芒,而座椅整體的包覆性算是不錯,並且值得一提的就是腰部及臀部位置原廠都還特別開孔做散熱處理,因此就算激烈操駕滿身大汗也不用擔心汗臭味的問題。

圖片中就可明顯看到,碳纖維車頂到後行李廂的位置有著兩條線條及凹槽,高速行駛時空氣會通過凹槽內,並且被兩方突起線條固定住,降低亂流的產生機率。

散熱孔上方那看似突兀的定風翼就是全新的設計,下壓式的設計可讓空氣進入後就不會再亂竄,其餘多餘的部分則會沿著上方引擎蓋的斜面線條導出至車體兩側,另外左側的直立孔更能將低輪胎周圍的亂流。

葉子鈑上的散熱孔主要還是以導出引擎室內的高溫而設計,並且加上鍍絡的M4飾條,狂野中又不失BMW特有的優雅風味。

Austin Yellow Metallic特殊塗裝
這次的M3 Sedan及M4 Coupe推出了兩款相當特殊的塗裝,今天台灣汎德提供的就是Austin Yellow Metallic類似芥末黃的塗裝,內藏的珍珠亮粉更是相當均勻,只要是受到太陽光的照射,任何角度回饋出來的色澤都讓人感到相當性感,這一點更是直接回饋在攝影的相機內。除了前葉子鈑的排氣散熱孔外,看似與1M類似的前保桿則是經過全新設計,兩側進氣孔上方增加了下壓的定風翼,如此一來就將進氣孔打造成一個四方型的進氣孔,除了提高下壓力外更有效將空氣強制導入內部進行冷卻,並且在側邊開了一道垂直氣孔,減少輪胎周圍的亂流。

為了輕量化後行李廂的部分也採用碳纖維材質,只是為了與引擎蓋搭配噴上塗裝。

 

車尾部分則是將後下擾流的理念整合在後保桿內,因此可看到一體成型的設計,為了能充分應用空氣力學,這次從引擎開始,到碳纖維車頂及碳纖維後行李廂上都深深刻畫了兩道線條及凹槽,目的就是為了提升車輛高速行駛時的下壓力,鋁圈及制動部分,原廠都是搭配18吋鋁圈及一般的前四後二對向卡鉗,如果想更換更高檔的MCCB碳纖維陶瓷煞車,鋁圈部分至少要升級19吋以上才能塞入。另外M3及M4在大量採用Carbon、CFRP及鋁合金素材下,M4 Coupe六速手排車型可大幅降低至1470kg,與過去雙門車型相比更是減少了80kg,達到絕對的輕量化優勢。

如果沒有額外選配MCCB碳纖維陶瓷煞車系統,目前一般車型都是搭載上前四後二的傳統卡鉗,而MCCB碳纖維陶瓷碟盤加上前六後四卡鉗,代價則是需要60萬元以上。

 

無論是六速手排或是M-DCT車型,都搭載上了碳纖維中央傳動軸,而M-DCT車型的換檔秒數更是僅需0.02秒,就算是手排高手也無法跟上。
 

S55B30全新採用 鑄鋁材質大幅降低車頭重量
全新的M3及M4捨去了上一代的S65B40 V8自然進氣引擎,這次終於換回熟悉的直列六缸本體,這具全新的S55B30經過了證實其實就是由335i上的N54&N55引擎所開發而來,並且針對N54&N55的缺失來大幅修正,首先為了提升耐用度,下半座則是採用全封閉的鑄鋁材質(N54&N55全開放),並且在缸套部分則是經過特殊處理降低運轉時的阻力,兩具渦輪的走向也與N系列一正一反不同,採兩具相同的擺設放向增加效率。而這具S55B30引擎在缸內直噴的輔助下,壓縮比更是經高達10.2:1,為了能夠讓引擎轉速輕鬆攀上7800rpm,採用裙角更短的輕量化活塞,以及一體鍛造切銷的高平衡度曲軸,並且下方追加肋條降低運轉時的晃動。

這具全新設計雙渦輪搭載S55B30增壓本體運用了相當多的科技及傳統,為了燃燒效率最基本的就是缸內直噴及雙可變系統。

圖片最下方可看見油底殼內部並未採用乾式油底殼,不過卻是以兩顆機油泵浦來穩定機油的注入效率。

為了讓引擎更快達到高轉速,S55B30採用鍛造切銷曲軸,而這個技術從E46 M3開始就一直使用。

S55B30為了極致的輕量化,就連油底殼都採用鎂鋁合金的材質,為了應付強大的運動量,及一般保養上的考量並未使用上乾式油底殼,則是以兩具機油泵浦來負責供給,且斜面的設計更可讓機油量保持在安全範圍內。這兩具渦輪機則是採用三缸一具的對應方式,雖然原廠並未公布規格,不過以官網上找得到的圖片來看,應該還是屬於中小型的反應派渦輪,並且在原廠1.25bar的設定下能壓榨出,431hp/5500?7300rpm的最大動力,及56.1kgm/1850?5500rpm最大扭力,數據上即可發現最大動力可達紅線區前500rpm,而扭力則是在2000rpm前就可全數釋放,幾乎點下油門後輪動力就完全湧現,燃費部分更是相當節能,與2006年停產的E46 M3所採用直六引擎相隔7年之久,較過去車型相較比可降低40%的燃費。

N54&N55最讓人詬病的就是開放式水道,這點在S55上做了徹底改良,鑄鋁全封閉水道可對應更大的動力及耐久度。

渦輪壓力的管控也全數由EUC來介入,因此可看見本體上方黑色的電子式Actuator。原廠1.25bar下就可榨出431hp的最大動力。

冷卻系統部分S55B30可是相當講究,這次並未使用上前置中央冷卻器,而是將中冷器搬到引擎內,並改採水冷式設計,而為了讓引擎、渦輪及中冷器充分冷卻,車頭部分就設置了四個水箱來竟串聯進行熱交換動作,並且在引擎、渦輪及中冷器前方配置水龜來控制溫度,M-DCT部分的冷卻器則是獨立擺放水箱及機油冷的中間,並且也在進入變速箱內前搭配油龜來確保運轉溫度。排氣管部分則是與原廠電腦做連結,左右兩方的閥門會跟著油門深度及目前輸出做開啟角度的變化,因此怠速時其實並不會有太吵雜著聲浪,大腳油門伴隨著不斷攀升的時速及轉速就可明顯發現排氣管聲浪的劇變。

其實筆者也是研究了一段時間才了解圖中所有冷卻系統的走向及構造,基本上S55車頭就有四個水箱,透過不斷的交叉循環來提升散熱功率,好讓引擎、渦輪、中冷器得到最好的冷卻效果。

中尾段排氣管為了密合度採取一體設計,圖片中尾段後方的黑色圓型體就是原廠閥門,電腦會根據目前負載自行選擇開啟角度。

OP結語
在BMW將雙門車型設定為4系列後,M4與M3雖然動力都完全相同,但設定的族群就已是完全相反,相信雙門車輛的剛性絕對是比四門好,M4這50:50的配重更讓BMW對它信心十足。這次的試車環境來到基隆金瓜石附近,路線更是相當狹小,且兩側不是水泥牆就是水溝,碰到任何一方都不好過。不過筆者依舊要將動力調到最大,變速箱反應調到最快,並且將DSC防滑全部關掉,大腳油門那56.1kgm的動力瞬間而來,伴隨著後輪打滑換上二檔,而後輪則是沒有停止打滑,再換上三檔後依舊是沒有停止打滑的跡象,大腳煞車進入第一個彎,車頭下沉順勢轉動方向盤,出彎加油一氣呵成就彷彿自己是賽車手般過癮,就算足下並沒有選配19吋及MCCB碳纖維陶瓷煞車系統,前四後二的卡鉗依舊是相當盡責,小彎部分輕鬆拉一下方向盤即可讓車尾順勢帶出,只要不要過度踏下油門即可以零反打的高超技術過彎。但!這不是筆者的技術好,整座山路開下來筆者則是感到相當心虛,因為這輛車實在太誇張,筆者不太確定這輛車的極限到底在哪裡?也不敢去試探它的極限,如果試車的場景可以拉到屏東大鵬灣,那絕對是相當幸福的一件事!

M3 Sedan
長×寬×高:4671×1877×1424mm
軸距:2812mm
車重:MT=1520kg/DCT=1560kg
售價:495萬元

M4 Coupe
長×寬×高:4671×1870×1383mm
軸距:2812mm
車重:MT=1497kg/DCT=1537kg
售價:498萬元(M-DCT)
售價:483萬元(6MT)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