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跨過界線就看跨多遠 豪華輕休旅SUV集評

2014.09.15  作者:CARNEWS  

  • 0
  • 分享

Audi Q3 2.0 TFSI Quattro vs. BMW X1 xDrive20i vs. M.Benz GLA200

 

責任編輯 劉建宏 / 圖 王澤瑋

 

Audi Q3 2.0 TFSI Quattro
●建議售價 186萬元
●平均油耗 11.4km/L
●上市時間 2012/06
●原廠保固3年不限里程
●討喜之處 SUV式的開闊視野,四輪驅動的穩定路感
●遺珠之憾 相對較高的重心

BMW X1 xDrive20i TFSI
●建議售價 205萬元
●平均油耗 12.9km/L
●上市時間 2012/12
●原廠保固 3年不限里程
●討喜之處 最接近房車的駕駛感,舒適的乘坐空間
●遺珠之憾 待補

M.Benz GLA200
●建議售價 185萬元
●平均油耗 16.9km/L
●上市時間 2014/06
●原廠保固 3年不限里程
●討喜之處 小排量卻不顯弱的動能,完整的安全防護
●遺珠之憾 稍顯遜色的車內配備

 

跨界車款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車款,不論對消費者或是對車廠來說,傳統既有的級距分野正在崩壞,新世代買家對於車輛的要求愈來愈多變,傳統車款已經無法滿足買家的要求,也因此衍生出許多不同於傳統級距的產品,這些車款不僅造型風格不同於傳統車型,獨到的設定也帶來了全然不同的觀點以及實質使用的機能性。從Crossover的角度來看,這三部車代表了三種不同程度的類型,Audi Q3雖然是來自A3車系,但Audi卻希望它跟A3有明確的區隔,因此Q3最具備SUV的特徵,不只造型,車上搭載的Quattro四輪驅動系統也讓它能真正勝任SUV的野地需求。

 

 

比空間

 

BMW X1是由3系列衍生而來的車款,但BMW賦予這部車的設定並不像A3與Q3那般壁壘分明,反而讓X1帶著非常濃厚的房車基因,一方面創造出了不同於SUV的Crossover風格,另一方面,房車式的駕駛感也對習慣傳統車款的駕駛者較為友善。M.Benz GLA是以A-Class為基礎推出的衍生車款,具備了濃厚的掀背車基因,它不僅跟Audi Q3的純正SUV風格不同,也跟BMW X1以房車為基礎的設定不一樣;從這三部車的基礎設定就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有著不算小的差異,雖然同樣被歸納為Crossover車款,但是不同的跨界方向,也顯現出不同的產品氛圍。

X1座椅是三者裡頭軟硬度最為適中的。

 

贏在巧思

追求乘坐的舒適感和寬裕的空間,車身尺碼不外乎是一相當重要的因素,三部德意志輕休旅在緊湊的身型底下會給出什麼樣的車室格局,除仰賴先天的軸距優勢,細部的巧思規劃,也將是一大關鍵。

Q3偏寬大而舒適的座椅,對中等以下身材的駕駛,在包覆感上比起GLA和X1略顯不足。

 

GLA、X1前座包覆性強

三部輕休旅在前座椅的設計上有相當顯著的差異,以Q3偏寬大而舒適的設定,對於中等以下身材的駕駛來說,在包覆的感受上會比起GLA和X1顯得不足。而進一步比較GLA和X1,X1軟硬適中的座椅比起GLA更符合一般人的需求。中控檯的鋪陳,GLA是唯一非駕駛導向設計,因此在操作上方的按鍵旋鈕時,並不利於用餘光進行調整,而且除了X1將冷氣按鍵設置在接近目光水平的位置外,GLA和Q3兩者旋鈕的配置都略顯過低,這項差異對某些使用者來說,可能會稍顯不便利,但總體而言,三部不論在按鍵或旋鈕的配置都相當清楚與簡潔。前方視野的表現,如果硬要對三部車挑剔的話,Q3儀表檯上端隆起的設計若能再低平些,將有助駕駛視野的提昇,而車體較為流線的GLA,A柱的設計比起其他兩者顯得傾斜許多,也因為如此,當彎角過大時,將產生駕駛的視覺死角。

 

GLA後座椅不僅偏硬,也相當直挺,長途乘坐可能少不了一陣腰酸背痛。
X1是三部車裡頭最人體工學,適中的座椅材質,傾斜的椅背都非常利於後座乘客享有舒適的乘坐姿勢。

 

X1後座椅較符人體工學

GLA後座椅不僅偏硬,也相當直挺,雖然膝部和頭部空間對身高有176公分的我來說,不至於太壓迫或有活動上的侷促,但長途乘坐可能免不了一陣腰酸背痛,再加上受制於流線的車體線條,後座向外看出的視野,較其他兩部來得窄小。至於Q3,雖然後座座椅材質偏向舒適,也有不錯的膝部和頭部空間,但美中不足的地方依舊是過於直挺的椅背。綜合來看,X1是三部車裡頭最符合人體工學者。不論是適中的座椅材質還是傾斜的椅背,都相當利於後座乘客享有舒適的乘坐姿勢。當然,考量後座中央第三人乘坐的便利性時,三部車地板中央皆有高度不一的隆起,嚴格說來GLA和X1並不利於第三人乘坐,唯獨起伏較小、膝部空間充裕的Q3乘坐上還能給予不錯的乘坐感。

GLA後座全數倒放後較Q3來得平坦,加上電動尾門的裝置,對使用者來說十分便利。
Q3行李廂容積雖為三部裡頭最大的,但缺點是椅背與行李廂地板無法形成平坦的空間,降低置物的實用性。

 

巧思裝置營造靈活空間

Q3的行李廂容積雖為三部裡頭最大的460~1365公升,但缺點是後座椅背全數倒放後,椅背與行李廂地板無法形成平坦的空間,勢必降低置物上的實用性。反觀GLA容積空間雖為421~1235公升,但全數倒放後較Q3來得平坦,加上它是三部車中唯一有電動尾門的裝置,對使用者來說更為便利。而X1行李廂容積420~1350公升,它具備10段調整傾斜角度的後座座椅,並可4/2/4三區各別收折的靈活特性,讓載人或載物更能彈性運用空間。

X1具備10段調整傾斜度的後座座椅,使空間更具靈活與彈性的收納特性。

 

Winner:BMW X1

實際量測的結果,Q3在膝部和前座寬的數據表現皆是最佳,但舒適取向的前座椅,比起包覆性較佳的GLA和X1,確實稍顯不足。後座方面,X1頭部空間雖最小,但不至於壓迫,尤其膝、肩空間是三者中最大,加上較符合實際坐姿的傾斜椅背及可靈活調整的後座椅,讓曲線精瘦的BMW X1得以在這次評比中脫穎勝出。

 

比動力

跨界之外的滿足 輕休旅的激情時刻

M.Benz旗下全新車款GLA已於日前正式登場,該車於市場中最直接的對手便是BMW X1與Audi Q3。三車除了配備與操控之外,動力雖皆採渦輪增壓設定,但卻各自擁有獨特個性。隨著跨界輕休旅車型市場日漸擴大成長,各家車廠紛紛推出跨界車型以搶奪這塊大餅,因此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及茁壯車系陣容,M.Benz推出了以A-Class為基礎所衍生出的跨界車型GLA,於市場上則將面對X1與Q3的挑戰。本次集評的三車皆採渦輪增壓設定,但GLA排氣量僅1.6升,面對其他2.0升對手的挑戰,於帳面數據上雖無法搶奪優勢,但在實際駕駛後,卻有著能匹敵的實力。

GLA配置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系統,能充分發揮動力性能的特性。

 

GLA展現以小博大氣勢

GLA於三車中排氣量僅1.6升,在渦輪增壓助益下,有著156hp/25.5kgm最大性能,雖帳面數據不如對手來得出色,但在25.5kgm的扭力協助下,GLA的起步雖稱不上迅速,輕快的反應也不至於讓人感到緩慢笨重,適切的動力輸出,讓人可以很輕鬆的在市區遊走。雖排氣量僅1.6升但在S模式下則有著與對手一拚的氣勢,於S模式中,引擎與變速箱皆變得相當積極,與一般模式相比,不論起步或再加速,皆有著更加帶勁的加速力道,雖仍無2.0升強勁,但整體表現已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X1受惠於八速手自排變速箱,因此整體加速表現較為靈活積極。

 

實力相當 些微差距

至於X1與Q3,兩者動力皆採2.0升渦輪增壓設定,其中X1有著184hp/27.5kgm輸出性能,搭配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因此有著相當平順的換檔感受,重踩油門變速箱也能立即做出降檔反應,整體加速直接迅速,任何路況皆能獲得滿足。反觀Q3同樣採2.0升渦輪引擎,最大馬力卻僅170hp,但28.5kgm最大扭力的設定,則讓Q3有著相當帶勁的加速力道,所帶來的衝擊感甚至還較X1來得明顯,不過遇上起步時或再瞬間加速衝刺,其變速箱設定讓Q3反應稍嫌不及X1來得敏捷,但若沒有仔細體會,並無法感受這樣的差異。

同樣配置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的Q3,搭配28.5kgm不俗扭力,帶來頗為帶勁的加速感受。

 

Winner:BMW X1

本次三車中,GLA雖有著不俗的動力表現,礙於1.6升排氣量還是與2.0升有所差異。而實力最為相當的X1與Q3,其中Q3的加速力道雖稍較X1來得帶勁些,但X1更為敏捷直接的加速反應及力道能量所帶來的均衡表現,也讓人較為喜愛。

 

比操控

截然不同的性格

這三部車不同的基本機械架構設定讓它們有著鮮明而截然不同的駕駛感,或許在空間配備方面有著近似的表現,但在操控特性方面,由於三部車的基礎架構不同,也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

 

部車不同的基本機械架構,帶來了不同的駕駛感受。Audi Q3不僅是其中唯一具備四輪驅動系統的車款,同時它也具備最純正、最接近SUV的駕駛感。Q3高高在上的視野範圍讓駕駛者擁有相當優異的視線,但較長懸吊與較高車高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小,行駛時有著較兩部競爭對手明顯的側傾;不過對於駕駛者來說,三車中唯一具備四輪驅動系統的設定提供了較為穩定的抓地力,而無論車速快慢,車輛在彎中的動態反應屬於持續冷靜穩定一派。

 

X1近乎房車的底盤與車高為它的操控特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依照BMW品牌的慣例,在操控方面自然有著水準以上的表現。X1有著非常接近傳統BMW房車的駕駛感,對於不喜歡SUV駕駛感的買家來說不啻是個福音。X1的轉向反應頗為精準,整體的反應流暢而輕快,不只容易駕馭,還帶著相對濃郁的駕駛樂趣。

 

GLA由掀背車為基礎衍生而出的底盤與懸吊系統,讓它具備類似掀背車的駕駛感,M.Benz也非常清楚跨界車款所需要的就是不同於傳統SUV的駕駛特性,因讓GLA開來像是小型掀背車的風格。不過M.Benz傳統的穩重好開並沒有從GLA車上缺席,整部車所呈現出的駕駛氣氛非常適合長途行駛。

 

三部車剛好使用了三種不同的驅動形式,恰好呈現不同底盤架構的駕駛特性,前驅、四驅以及後驅等的特性也各自展現。單就操控方面來看,最具駕駛樂趣的車種非BMW X1莫屬,它不僅帶來了最接近普通房車的駕駛感,也具備最明快直接的表現,是三部車中最讓人欣賞的類型。

 

Winner:BMW X1

操控方面向來是BMW最擅長的部份,即使是跨界車款也能保有操控方面的領先優勢,然而X1的對手都不是省油的燈,Q3唯一的四輪驅動設定讓它擁有最佳的惡劣路況的處理能力,GLA的輕鬆寫意也帶來了另一種樂趣,但在硬派方面,X1絕對無庸置疑。

 

跨界無界限、只看跨多遠

這次試駕的三部跨界車款帶給我們非常有趣的想法,它們不像往上一級的X3、Q5、GLK全是採用標準SUV的造型與機械設計,反而是以不同的方式詮釋Crossover跨界的概念,這也造就了非常鮮明而不同的取向。

 

Audi Q3的出發點是與A3做出極大的區隔,這讓它擁有了非常明確的SUV設定,空間不俗、機能性也十分優秀,但相比於其他兩部跨界競爭對手,Q3顯得正經八百,少了點樂趣與玩性,而Audi堅持的四輪驅動則讓它具備實質的越野能力,這是它大幅領先其他兩部競爭對手的部分。

 

M.Benz GLA的跨界形象十分鮮明,它的設定讓它保持與A-Class的連結但又不至於太過相似,它擁有很好的玩樂氣氛,對於駕駛人來說它的操控感就像是普通掀背車,空間方面也是掀背車尺寸,如果追求的是時尚感與休閒氣氛,GLA在這方面的表現頗為迷人。

 

至於BMW X1,這部車的勝出並不會讓人覺得太過意外,它看來像是一部稍微加高的旅行車,不但保有房車般的駕駛感,在樂趣方面亦是遙遙領先,另外,車上的配備也是相對豐富,對於駕駛人與乘客來說,不僅乘坐舒適、具備樂趣,在車上的享受型配備也比兩部競爭對手更為豐富,因此BMW X3成為我們的最終選擇。

 

從這三部基本設定不太相同的車款來看,跨界的程度大小對於車輛的整體表現有著直接而明顯的影響,這會造成產品所吸引的族群不同,或許我們可以客觀比較出我們認定的最佳選擇,不過每個買家的不同需求,也可能會導致不同於我們的最終選擇。

 

Our Choice:BMW X1 xDrive20i

在集評之後我們的最終選擇是BMW X1,主要是此車在各方面都擁有相當優異的表現,而最吸引人的部分則是在它的內裝餔陳與駕駛反應方面,在這兩個部分BMW X1都把「跨界」這兩個字詮釋得很好,既有房車的享受,又有SUV的機能,搭配賞心悅目的空間,是我們讓BMW X1勝出的原因。

 
 

比撞擊

 

截至本期截稿前,我們針對此次GLA等這三部進口小型Crossover進行集體評比的同時,卻未能在歐洲最具權威的Euro NCAP官網上看到任何關於GLA的測試資料,對此感到相當意外,畢竟GLA在去年法蘭克福車展量產版就已經問世。

X1的強項,明顯在於它在行人防護上面所具備的機制,前保桿的彈性機制以及車頭在撞擊時的緩衝空間,讓這項成績高出Q3許多。

 

GLA暫缺  Q3獲得極高評價

因為GLA暫時從撞測名單缺席,我們只得先依據其他兩部主角X1和Q3的公佈成績來加以比較。首先,由於現行國內引進販售的X1歐系車型早在2012年紐約車展便已推出,因此即便台灣於上半年追加一款小幅改款的新車,但內外的修改卻相當細微,所以我們還是可參考NCAP上2012年測試X1的數據。從下列X1與Q3的比較表中,可看出Q3不論是在正面撞擊防護、車側撞擊防護、後撞頸部鞭甩、安全配備測試項目,明顯成績都高出許多,特別是高度關係著正副駕駛者乘坐者性命的正面撞擊項目;在所有車禍事故中,正面撞擊釀禍通常是造成死亡的主因,其比例高達60%。除了全面正面撞擊,其他還包括正面偏位撞擊,Q3在該項取得高分,雖然成績中並未包括IIHS的正面偏位,但絕大部分的致命意外來自於一般正面撞擊,而非偏位,因此從NCAP公佈成績中,我們給予Q3在車內乘客保護部分較高的評價。

Q3儘管在安全配備的項目豐富度上略少於GLA,但動態穩定、循跡防滑和智慧型煞車系統等功能一樣也不少,且安全配備在NCAP實測成績也相當不錯。

 

不過X1還是有其他優異的表現項目,由於較晚開發,因此在近年來愈來愈受重視的行人防護,X1的成績就遠較Q3來得高,針對前保桿的彈性機制、以及車頭在撞擊時的緩衝空間,有助於行人受到衝撞後在車輛防護機制下可大幅降低傷害程度,使得X1有了這項高分,整體評分也較為平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X1這種兼顧駕駛者和行人安全的均衡表現,對於身處地狹擁擠環境,隨時得與機車、行人爭道的國內消費者,不啻是一種很好的參考和選擇。

GLA承襲了從GLK和S-Class等老大哥身上傳下來的Attention Assistance駕駛者輔助和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讓小型SUV具備高階車種般的極致保護。

 

事前預警和主被動  GLA最為豐富

儘管GLA缺乏車測結果,但憑藉著國內引進車型的配備,我們還是可以與其他兩部同級車做比較,讓消費者作為另一種進行選擇的途徑。在主動式安全配備大致與其他同級車實力相當的情況下,GLA在提前預防的附加安全機制方面,更多了定速巡航和駕駛者注意力輔助系統來增加警示和預防的功能;另外,被動安全具備三部車中最強的七氣囊,也就是多了一具膝部安全氣囊;單單安全方面的豐富度,或許也可以成為你考量是否有進行撞擊車測之餘,另一種相當有價值的參考資訊。

Q3的安全配備的項目評比極佳,正面撞擊成績也比X1還要優異,同時更用有相當齊備的動態穩定、循跡防滑和智慧型煞車系統等功能,因此可以帶給消費者相當程度的安全防護。
 

比配備

多一點,少一點

三部德系輕休旅在配備上其實僅有些微的差異,究竟要「多一點」,還是將就「少一點」,看完以下的分析再做最後的決定吧!

 

M.Benz GLA200

 

強項 運動化座艙與氣囊數較為搶眼
罩門 娛樂便利性配備稍不足
短評 多項配備列為選配項目

 

跨界性格鮮明的GLA,內裝設計與MFA平台車款有著相同的基礎架構,中控檯以大面積冷色調的銀質飾板鋪陳,搭配俐落的十字型冷氣出風口,營造出年輕人喜愛的簡約時尚感。駕駛前方的雙筒式儀錶板是三部輕休旅中最具動感的設計,而三幅多功能方向盤在打孔透氣皮革的包覆下帶來不錯的觸感,加上後方的換檔撥片為駕駛樂趣增添不少熱血的感覺。此外,三部唯一採方向機柱式排檔桿設計,讓鞍部隔出更為實用的收納空間。

 
獨立的7吋螢幕配置稍顯突兀外,其標配內建的功能也頗為基本。

 

GLA200雙前座椅造型,採用頭枕椅背一體的設計,雖使得頭枕無法調整,但跑車式座椅仍給予相當好的包覆感,也同時呼應了GLA濃厚的運動氣息。而唯一具備電動啟閉尾門的功能,更讓GLA在便利性上加分不少。可惜的是,GLA200並未將衛星導航和倒車輔助攝影系統列為標配,恆溫空調少了雙區獨立調整功能,後座也未有冷氣出風口,中控介面是三部車中唯一缺乏駕駛導向設計的車款。安全方面,GLA200除配備基本的ABS、BAS,還包括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ASR循跡防滑、ESP及主動式停車輔助系統等等,安全輔助氣囊則有雙前座、雙前座側邊、雙側窗頭部及駕駛膝部等7具,防護可說相當完整。

電子手煞車系統若能夠安置在鞍部上,將提昇使用的便利性。
主動式停車輔助系統對不擅停車的駕駛來說頗為便利。

Audi Q3 2.0 TFSI Quattro

強項 清楚簡潔易就手的操作介面
罩門 氣囊數稍有不足
短評 座艙內各式鋪陳可再年輕化

 

比起GLA 和X1的活潑年輕個性,Q3座艙呈現相當沉穩的氛圍,尤其中控檯的鋪陳,不論是操作介面給予層層分明的感覺,還是按鍵旋鈕有著清楚整齊的排列,都讓駕駛在操作上更為直覺方便。而包裹真皮的多功能方向盤(附換檔撥片),比起GLA 和X1少了實用止滑的區塊,在握感上略顯不足。中控檯頂端標配MMI多媒體顯示螢幕,雖有可折的功能,但該系統並未標配實用的衛星導航功能,不免令人小有遺憾。在娛樂功能方面,Q3搭載藍牙連接等裝置和獨有的SDHC讀卡機插槽,為影音使用上增添便利性。

 
中控檯上的螢幕具備手動啟閉功能。

 

Q3是三部中唯一配置後座出風口設計的車款,讓後座乘客獲得更舒適的乘坐品質。主動安全方面,ABS、EBD同樣地囊括在內,而ASR循跡控制、ESC行車動態穩定與斜坡起步輔助系統等等也名列其中;被動安全則配備有雙前座(附右前座啟閉裝置)、雙前座側邊,以及雙前座頭部等6具SRS氣囊,與對手相較下只能說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

和GLA同樣配置電子手煞車系統。
三部中唯一配置後座出風口設計的車款,讓後座乘客獲得更舒適的乘坐品質。

 

BMW X1 sDrive20i Sport Line

強項 iDrive中文化介面簡單好操作
罩門 未配備電子手煞車裝置
短評 配備及質感表現最均衡

 

瞄準年輕族群的X1,在配備方面是三者中最為齊全的,同時也體現了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尤其是配備的iDrive中文化介面、衛星導航和藍牙免持系統,為使用者帶來十分便利的娛樂功能外,駕駛導向的中控檯介面,更讓操作得以直覺且順手。而跑車式多功能真皮方向盤上的止滑設計,讓握感更為扎實,後方所附的換檔撥片,造型也較其他兩者來得精緻。此外,具有設計巧思的可拆卸杯架,不僅能收納於中央扶手中,更可安插鞍部一旁的插孔,增加實用機能。

 
內建衛星導航功能大大提昇行車的便利性。

 

當然,三者中售價最高的X1,最美中不足的在於未配備電子手煞車裝置。在主動安全配備上包含了DSC動態穩定控制與DTC動態牽引力控制等系統,來提昇行車安全外,加上搭配失壓續跑胎,可避免爆胎產生的車輛失控與打滑的情況發生;安全氣囊則配備雙前座、雙前座側邊、前後座簾式頭部等6具氣囊,相較GLA來說雖少了駕駛膝部氣囊,但有顧及後座乘客的安全,確實令人更為安心。

iDrive中文化介面容易就手。
具有設計質感的可拆卸杯架深具實用機能。

 

WINNER:BMW X1

嚴格來說,三部車各有優勢和吸引人之處,如GLA配備7具氣囊,Q3的後座出風口及X1的衛星導航,都是彼此相互缺乏的特點。所以,最終拿售價來衡量內裝質感與配備多寡後,X1較能以些微的幅度勝出。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