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增壓新世代 Audi S5 機械增壓改裝首選

2012.10.16  作者:OPTION  

  • 0
  • 分享

眾家渦輪唯我機械增壓
高效能輸出Super強悍

面對新世代渦輪增壓大軍的逼近,動輒30~50%的效能提升又可兼顧油耗確實讓許多歐日系車廠紛紛採用,此時同樣具有增壓效能的機械增壓也成為少數性能車款的首選,然而做為Audi S系列的3.0升機械增壓引擎就是目前最佳代表,受限於V型引擎的本體角度及空間限制,在極為有限的空間之下也只能利用V型夾角植入體積小且安裝容易的魯氏增壓本體。相較於渦輪增壓的優缺點而言,機械增壓利用皮帶連接驅動輪,進而將驅動輪,輸出動能轉而帶動增壓器,在低轉速時即可獲得增壓效能,極為線性的動力輸出與自然進氣引擎相似,因此不少追求舒適型的性能車款也會採用機械增壓,此外在沒有引擎廢氣所產生的高熱影響之下,不僅能夠減輕熱衰竭,對於引擎的負擔相對明顯減少許多。

在3.0升搭配機械增壓輔助後原廠動力最大即可擁有333hp/44.9kgm,在沒有廢氣高熱的負面影響之下,只需針對進排氣、ECU程式與加大普利盤就能壓榨出近450hp的實力。

由於本體強度與增壓系統佔有極大提昇優勢,因此後續改裝也是相當具有潛力,目前S5所搭載的3.0升機械增壓引擎原廠即可爆發出333hp/44.9kgm,高效能輸出表現絲毫不遜色於C32 AMG,目前針對這顆引擎方面在awe高流量空氣芯、Milltec不鏽鋼排氣管與ECU程式重新撰寫即可初步增加100hp,再者配合加大普利盤與ECU程式二階更新也可讓S5擁有近450hp的實力。不過為了確保高性能動力輸出後,引擎本身帶來更大熱能無法有效冷卻進而產生反效果,因此在強化性能同時相關周邊機件同樣需要提昇其散熱效能,包含冷卻水箱加大與Intercooler都是確保效能與耐用度必要的升級。

近1.8噸的車身重量光是依靠原廠煞車仍容易發生過熱而衰退,最好還是換上多活塞與加大碟以增加制動力。

以目前S5所採用的quattro四輪驅動設定能夠藉由中央差速器自動分配扭力輸出,尤其在彎中增加後輪動力不僅提升加速時的循跡性以避免推頭情形發生,極為中性的轉向反應使得車輛在彎中動態更為穩定。因此在底盤方面的改裝可針對可調懸吊與強化防傾桿有效抑制彎中側傾以提高穩定性,煞車方面原廠配置卡鉗似乎在力道方面很容易就因過熱而衰退,因此更換前多活塞卡鉗、380mm加大碟盤與後345mm加大碟盤更能充分提供最佳制動效能。外觀方面兼顧質感與性能導向的ABT運動化空力套件,包含前後下擾流、側裙、四出尾管與小鴨尾翼,讓車身每一角度都能徹底展現運動氣勢。

向來VAG車系並不常見針對內裝大幅度改裝,只能透過適度的碳纖維飾板來稍稍點綴整體運動氛圍。

內部拋光、普利加壓

由於空間上的諸多限制使得魯氏機械增壓成為不少V型引擎提升性能的首選之一,雖然藉由電腦程式與普利加大等方式可以增加進氣效能讓最大馬力提升,不過若還想要進一步增強Supercharge的增壓工作效率,除可藉由內部拋光以增加氣流速度之外,包含驅軸與增壓器普利的更換也是提高增壓值必要的改裝項目。

除了渦輪增壓可用更換進排氣葉片等方式來提高進氣效能之外,魯氏增壓本體也可藉由內部拋光以增加氣流速度。

採用四門轎跑車設定的S5 Sportback,在立體而動感的車型營造下依舊保有Audi所具備的高質感特質,在競爭激烈的進口車市場中形成另一股市場主流。

在圓潤身型之下ABT針對S5 Sportback推出包含前後下擾流、側裙、四出尾管與小鴨尾翼,讓車身每一角度都能徹底展現運動氣勢。

針對底盤強化方面,除了煞車系統的升級項目,包含高低可調懸吊、Pro-Spacer、強化防傾桿與胎圈尺寸的搭配皆可輔助動態表現。

 

體積小適合V型引擎的機械增壓不僅低轉速時即可獲得增壓效能,少了廢氣推動渦輪葉片所產生的高熱,也讓引擎耐用度大幅提升。

SPECIFICATIONS
Engine&Drive-train
GIAC ECU程式、awe高流量進氣、Milltec排氣管
Suspension&Brake
20吋輪圈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