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激動 Luxgen U6 Turbo 跨界定義深入剖析

2013.12.13  作者:CARNEWS  

  • 0
  • 分享

令人激賞的動力操控
原本以為此車與Luxgen5 Sedan開起來感覺應該相去不遠、甚至會因加高的底盤而打折扣的我,在實際試駕之後其實頗感驚訝。它不只動力輸出更為線性順暢、在油耗上的表現更加出色,且操控時的路感回饋亦是可圈可點。堪稱硬朗卻不失穩定的懸吊,在17吋輪圈的發揮下,不只在公路上顯得輕巧,更能在非公路的野地上,展現適度的Off Road能力。本身定位屬於跨界車型的U6 Turbo,有著融合房車與SUV的駕馭感受。原廠所提供的1.8升及2.0升兩款渦輪增壓引擎,雖然基本架構都與Luxgen5 Sedan相同,不過經廠方重新設定、調校之後,有著不同的輸出特性。這兩款引擎皆通過歐盟5期排放標準,且達到能源局一級油耗認證,可說兼顧了性能、環保與節能。傳動方面,1.8升車型配備5速手自排,而2.0升車型則配備了6速手自排變速箱。 

U6 Turbo 2.0旗型搭載1998c.c. VVT直列4汽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為170hp/5200rpm,而扭力峰值則為26.1kgm/2400~4000rpm。

原廠為本質相當不錯的動力心臟,搭配了日本名廠Aisin生產的智慧型6速手自排變速箱。

更細膩的輸出質感
此次所試駕的U6 Turbo 2.0旗型所搭載的是1998c.c. VVT直列4汽缸渦輪增壓引擎。這顆引擎的最大馬力為170hp/5200rpm,而扭力峰值則為26.1kgm/2400~4000rpm。對於這樣一顆本質相當不錯的動力心臟,原廠為它搭配了日本名廠Aisin生產的智慧型6速手自排變速箱。比起5 Sedan飽滿卻稍缺親和的輸出特性,U6 Turbo的動力給人的感受是更為細膩的。踩下油門後,感覺其加速性是順暢而輕快的,在保有原先豐沛力道的同時,還多了跨界休旅應有的親和性。對於國內此級距買家的開車習慣,Luxgen已然胸有成竹地做了適切的回應。雖然在底盤部份與5 Sedan共用,不過墊高了的離地高度,讓筆者頗擔心會影響過彎表現。實際開上山路後,發現其硬中帶Q的阻尼設定,並不會有一般SUV在彎道中常見的車身搖擺。基本上看來,原廠應該已然針對跨界車高重心的影響,做了相當程度的因應。再加快車速後,感覺過彎時仍有性能房車的犀利靈敏,不過方向盤的轉向性或許受簧下重量影響,感覺有些許模糊。前輪驅動的前提下,進彎的角度得留些餘裕,所幸充足的扭力讓出彎時的加速不會感到吃力。 

U6 Turbo的加速性順暢而輕快,在保有原先豐沛力道的同時,還多了跨界休旅應有的親和性。

對於輕度崎嶇的石子路、草地、小坑洞甚至沙地,U6 Turbo夠力的引擎、水準以上的底盤剛性,仍足可讓你輕鬆應對。

滿足不同面向的你
雖然是前驅車款,也沒有四輪驅動可供選擇,不過對於一部主要使用於公路上的跨界車而言,U6 Turbo的設定足可滿足絕大多數的車主。當然,如果你是屬於剩下的極少數,這部車也能盡量地讓你滿意。說著說著,我們便來到了離開柏油的路面了;說真的,你當然不能期待U6 Turbo能帶著你跋山涉水(這一點即使是4WD的SUV也辦不到),但對於輕度崎嶇的石子路、草地、小坑洞甚至沙地,它那夠力的引擎、水準以上的底盤剛性,仍足可讓你輕鬆應對。由於是渦輪增壓的引擎,喜歡熱血的車主難免需要多踩點油門來彌補渦輪遲滯的低轉域狀態,不過這也僅限於某些特定時刻。在大部份的駕駛場合下,這部車不只是飽滿有力,而且還相當省油。不只M模式下的換檔撥片能夠讓你盡展雄風,更由於原廠針對引擎內層施以WST鍍膜表面處理、降低機件磨擦,使得此車非但通過Euro 5期排放標準,更達到13.5km/L的優異油耗成績。經編輯部實際試駕後,發現該數據的確具有說服力,可見原廠在這方面做了相當大的功夫。 

方向盤的轉向性受簧下重量影響,感覺有些許模糊,M模式下的換檔撥片卻能夠讓你盡展雄風。

 

U6 Turbo所強調的產品訴求就是要同時擁有Sedan的便利性與操控性、SUV高底盤的輕度越野性以及Hatchback與MPV的大空間容量,而在我們一一逐項檢視後,U6 Turbo的確集結了上述所有不同類型車款的特性,同時還表現得十分出色;不僅於此,其既新潮又動感且獨特的造型模樣,也具討喜魅力,再加上頗令人滿意的動力、誠意十足的豪華科技配備以及合宜的價位,相信以這樣的產品力是能夠滿足年輕消費族群的多元且挑剔的用車需求。

試駕感言:更加成熟的產品力
在累積擁有MPV、SUV及Sedan這前面三款車型的造車經驗以及傾聽消費市場的反應之後,對於U6 Turbo這第四部車款所下的功夫與努力心血確實讓人感受得到,因為整個產品設計不僅更加成熟,包括外觀造型、內裝設計、用料質感,以及在動力調校與油耗等表現,均有顯著的進步,甚至在價格策略的制定上也頗合乎消費市場的需求與期待,已經更能夠精準掌握消費者的胃口,光是這點就值得讓人為它鼓勵。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