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新M世代誕生 M5 & M6 in Taiwan

2015.08.06  作者:車訊網  

  • 0
  • 分享

 


文:Alex 圖:Alex

1972年BMW Motorsport GmbH正式成立後,M Power在所有車迷心目中就等同於高性能的代名詞,三十多年後的今日,經過世代的演進,代表F1科技道路實現化的V10已經正式現身,象徵全新世代的M Power已經到來,肩負代表任務的兩員大將M5及M6噬路的能力不容質疑,分別代表兩種定位的兩者能有什麼層級的演出,確實令人熱血沸騰!

Sporty coupe M6

承襲優異榮光


        論定位,M6的前輩應該是M1及M635CSI,兩者營造的榮光在當時雖稱不上驚天動地,但卻能在經典車壇留下一席之地;而今M6不僅需承襲容光迎接挑戰,身上裝載象徵BMW科技大成的V10更具開創新局之意義,接下來的劇情,就靠M6自己去發揮了。 



BMW M6 主要諸元


        引擎型式:DOHC V10 自然進氣

缸徑 X 衝程:92.0 X 75.2 mm

壓縮比:12.0:1

排氣量:4999

最大馬力:507 hp/ 7750 rpm

最大扭力:53.1 kgm/ 6100 rpm 

長/寬/高:4871 X 1855 X 1372 mm

前 / 後輪距:1567 / 1584 mm

軸距:2781 mm

懸吊:雙A臂/多連桿

變速系統:SMG七速自手排



高科技引擎

V10完全展現


        不論是M5或M6,推出之時最受矚目的並非外型、售價甚至底盤設計,而是車上搭載的V10 5.0L引擎,一般而言,不論是V型汽缸或是直列汽缸,雙數設計依舊是主流,而汽缸數愈多動力的連貫性愈好,因此V6、V8甚至V12就成為超跑之流的最愛,相對汽缸數愈多本體體積就愈大,重量也同樣提昇,就車身配重層面而言絕非好事,對這一類上流車種來說,V8引擎雖然重量及體積占了優勢,但扭力不符需求且了無新意;V12又如何呢?對於一部並非中製引擎配置的車款而言,肯定是配重問題的一大負擔。既然如此為何不採用折衷的V10呢?單邊五缸的設計絕對能在扭力輸出及重量間取得平衡,可惜的是V10引擎不論是動力重疊調整或點火正時問題都需要更高的技術層面來克服,因此唯有象徵車廠技術最高科技的F1賽事殿堂,才能目睹V10科技的高性能風采,但進入新世代的M Power,理所當然要將這身本領實現在旗下的代表車種,而這第一步,選擇從兩者出發。 



        M6所搭載的V10引擎代號為S85B50,與M5身上的動力單元無異,源自於BMW Williams F1賽車科技的引擎,精密程度在這次試駕有了完整的體驗,綿延不絕的動力輸出,讓人有取之不盡的錯覺,相較於法拉利甚至藍寶基尼的激情反應,M6給了一種紮實的感受,採用90度夾角設計的V10引擎加上Bi-VANOS可變正時氣門系統這項BMW的拿手絕活,輸出507匹的最大馬力相當合理,這顆引擎的最高轉速為8250轉,但最大馬力的輸出點也在偏高轉速設定的7750轉,高轉化引擎是BMW一貫的傳統,何況這顆更是源自F1的賽車科技;高轉化的設計在一般道路難以駕馭嗎?高達5.0升的排氣量可不是紙老虎,53.1kgm/6100rpm的數據不光只是看起來驚人,實際上路也讓駕駛者有隨傳隨到的快感,兩項條件合而為一,只能以低轉速飽滿紮實、高轉數輕快靈活這樣的形容詞來帶過,說真的全油門大腳衝刺的快感,試車結束後筆者實在很難忘懷,原廠公布的百公里加速成績為4.6秒,雖然此行未加上測試儀器進行實測,不過筆者卻毫不懷疑這項數據,因為它確實真的很快,何況這部M6針對動力部分還進行了些許改裝,Supership晶片不僅能針對供油點火作更精密的調校,最重要的是250km/h的電子速限也獲得解放,加上Supersprint中尾段排氣管,讓這部M6的調性更加狂野,經過這些簡單卻有效的改裝後,曾於北部某高速路段由班主任測出316km/h的極速,如非路況不允許,還有向上探升的可能性。 



SMG Drivelogic七速自手排

F1級換檔快感


        SMG自手排系統並非BMW的新產物,同樣源自於F1科技的變速系統不只噱頭十足,實際運作效能也同樣優異,然而M6車上的新系統更已進化到七檔位配置,撥片式操控模式讓人有駕駛F1的虛擬感受,不論進退檔的反應速度都是一等一,尤其退檔時電腦自行偵測後執行的雙重離合補油動作更是讓人熱血沸騰,而這具變速箱更可設定六種手排模式及五種自排模式,不僅能對應各種使用場合,也能應付各種需求的駕駛者,或許傳統手排的擁護者會感到失望,不過實際接觸後發現雖然少掉些許直接駕馭的快感,但卻減少許多人為操作失誤的發生機率,隨著時代的演進及科技進步,執著於傳統手排的瘋狂車迷總會有妥協的一天,只能說這套系統實在太聰明,平心而論以這部車的等級及售價來看確實無從挑剔。 



輕量化科技加深

操控實力強悍


        由於定位所致,M6非但動力需夠水準,操控更是重點,大量採用鋁合金結構的車體是趨勢,包含車頭及底盤皆大量運用;碳纖維材質的車頂及前後保桿都是等同賽車科技的作法,質輕強度夠不僅不會影響安全性還能大幅壓低車重,以符合M6 Sporty Coupe身分,林林總總的用心也讓空車重僅1710kg,以其身形來看實屬難得,3.37hp/kg的馬力重量比就是顯現出來的優勢,除對加速性有所助益,操控反應的提昇輕量化工程絕對功不可沒,接近50:50的配重加上前雙A臂、後多連桿,轉向反應紮實且不失靈活,而EDC電子避震器系統更可隨不同路況進行適切的調整,這部M6為提昇操控感受,更進階的換上H&R的專用短彈簧組,不僅係數加強車高也再拉低35mm,更為貼地的重心讓高速穩定性更上層樓。而DSC系統更是M6的一像神兵利器,以M-drive模式進行激烈操駕,電腦能容許車輛作出更大的橫滑角度,對於技術層面較高的駕駛而言,就能輕易做出像班主任一樣的大擺幅甩尾過彎動作,據班主任表示:M6的操控個性相當鮮明,靈活度高且回饋明確,在進行甩尾動作時的靈巧度絲毫不輸日系甩尾天王Silvia,高速路段的穩定度更是其所不及的,BMW的成長確實相當清楚易見。另外煞車系統採鋁合金材質的單向雙活塞卡鉗加上浮動式通風碟設計,效果自然不在話下,搭配尺寸255/40ZR19、285/35ZR19的胎圈配置,實際抓地急煞停表現與其身價相當符合,整體底盤反應確實無可挑剔。 



駕駛介面低伸

熱血豪華並存


        以往豪華似乎與跑車劃不上等號,但新世代的跑車卻視之為標準配備,M6亦不能免俗,緊緊環繞著駕駛者的介面具有GT跑車的感受,中控檯上方的i-drive顯示幕清楚的秀出各項資訊,操作方式稍花點時間熟悉其實不難上手,而車室內2+2的配置更比純種跑車實用許多,雖然後座空間不是很寬裕,但聊表心意剩於無物,而高檔的內裝用料不論座椅或其他部位皆同,成功詮釋豪華Coupe的定義,以筆者角度來看,實在無須再行任何改裝,原汁原味才能保有這部車最原始的風貌,或許加入豪華元素後剛硬的M Power風格被沖淡不少,但確是一種新世代跑車的趨勢,應該試著接受這樣的世代來臨。 



地表最速四門房車

M5捨我其誰


        四門房車的便利性,加上超跑的動力及底盤,全球車廠有幾家能真正達到如此境界,M Power的能耐沒人會懷疑,但是第三代M5卻被死對頭E55 AMG打的抬不起頭,捲土重來的第四代M5除搭載與M6相同的V10引擎外,SMG七速自手排更是排除以往敗因的最大武器,依舊NA的設定加上優異的操控反應,誰還會說M5不如E55! 



BMW M5 主要諸元


        引擎型式:DOHC V10 自然進氣

缸徑 X 衝程:92.0 X 75.2 mm

壓縮比:12.0:1

排氣量:4999

最大馬力:507 hp/ 7750 rpm

最大扭力:53.1 kgm/ 6100 rpm 

長/寬/高:4855 X 1846 X 1469 mm

前 / 後輪距:1850 / 1566 mm

軸距:2889 mm

懸吊:雙A臂/多連桿

變速系統:SMG七速自手排 



V10引擎一心二用

犀利性能依舊


        全新的M5採用與M6完全相同的V10動力單元,在動力水準完全相同的狀況下,M5的優勢何在?因為定位方向有不小的差異,硬要把它跟M6扯在一起其實並不恰當;同樣507匹的動力換個位置來到四門房車設定的M5身上實際表現會打折扣嗎?比起M6,M5的車重為1830kg,以一部5.0升的中、大型房車來看其實控制的相當不錯,3.61hp/kg的馬力重量比同樣相當優異,比起上一代V8系統的M5在各方面都有長足進步;至於上一代M5銷售落後於E55 AMG的最大主因莫過於單一手排設定這項因素,畢竟此等級的買家手排狂熱者還是少數,讓車輛優雅的快速移動才是他們的主要訴求,這項失敗因子BMW M Power當然清楚,所以同樣源自賽場科技的SMG七速自手排當然也會用在M5上,手排模式的換檔方式與M6相同,讓偶爾想熱血一番的買家能在這部跑房車上享受到F1級的換檔快感,變速箱優異的反應速度跟M6完全相同,允文允武的特質持續延伸,這就是M5最大的精神象徵。 



        本次試駕的這部M5里程數僅有3000多公里,在電腦保護模式下動力其實還在限制之內,所以轉速反應遠不如M6輕快,話雖如此強大的動力還是令筆者驚艷,開慣純種改裝車的筆者往往被狂暴的排氣聲浪及風切聲所迷惑,但試駕M5的過程中卻往往無法清楚感受車速的變化,車速的累積通常都是不知不覺,而渾厚的V10聲浪更猶如天籟般悅耳,相較於M6偏向跑車化的設定,M5在動力條件相差不遠的狀況下,卻顯得更加適合一般行車環境。 



舒適性能取得平衡

操控反應同級無敵


        M5的底盤其實就是以一般5系列為基底,同樣大量運用鋁合金材質的底盤,包含前A臂及副樑等部位,都能讓一部重量不低的跑房車有靈敏的操控反應。同樣前雙A臂、後多連桿的懸吊型式,加上EDC電子可調阻尼避震器及DSC系統的加持,以及近乎50:50的車身配重,M5的操控表現可非一般5系列足以追隨,畢竟放大許多的動力也需要更加的下盤對應,煞車系統與M6完全相同,加上255/40R19、285/35R19的前後胎圈配置,M5所展現的運動性絕對超乎想像,在一般道路環境下,M5可透過電腦調整將馬力限制在400匹的輸出模式,讓道路行駛更加愜意;但如果轉換到P500的全輸出模式,507匹動力更馬上轉換為公道轟炸機,M-drive模式下班主任同樣輕易做出華麗的Powerout的滑胎動作,過程中沒有一絲勉強,龐大的身軀彷如無物,M5的雙面特質,似乎比起M6更加多元化,但是在穩定度及駕駛信心這一環,M5礙於車身重心較M6高的因素影響,表現不如M6,但以房車標準來看待它,卻有接近滿分的表現。 



        以一部豪華運動房車的標準,動力表現與豪華舒適肯定得共生共存,M5車室內的豪華程度其實並不誇張,但該有的卻樣樣不缺,質感上流的內裝用料、包覆與舒適兼具的座椅,寬敞的乘坐空間、i-drive介面、M-drive View抬頭顯示器,都能滿足車主的基本需求,標準四人座的設定,更能讓朋友一起享受高科技所帶來的移動快感。至於外觀,沿襲以往M5內斂的特質,除19吋的大腳及M銘牌透露出身分,一般路人肯定不會認為這是一部擁有507的巨獸,對於不喜招搖的車主而言,M5似乎是更加明智的抉擇! 



超跑達人說分明

周伯雄V.S. M5&M6


        國內操控超跑首屈一指的達人級人物莫過於人稱班主任的?傌炮掌門人周伯雄莫屬,以超跑賽冠軍起家的他對於各類型超跑的特性可說是了解透徹;加上近年積極扮演甩尾運動開山始祖的角色,也讓自己對於車輛操控能力有更深一層的提昇,稱之為國內超跑操駕達人可說是一點都不為過;而周哥對於這兩部BMW的新世代力作又有何解讀?據周先生表示:不論是M5或M6的動力都相當充足,507匹的輸出對應台灣道路環境相當好用且舒暢,馬力重量比較佳的M6更是讓人充滿激情的感受,加上SMG確實迅速的反應,新世代的M Power成長幅度令人驚豔,高科技V10引擎的精緻度更是無可挑剔,其中M6經過適度改裝後實力更是驚人,不僅輕鬆突破300km/h,重點是快的相當穩定,這是與一般超跑最大的差異。至於操控能耐,M6的表現已近乎純種超跑的境界,特性介於GT2及M3 CSL之間,相當成功的在狂野及穩定間取得平衡;至於M5,以跑房車的觀點去看,更是BMW全新工藝的完整展現,全面化提昇後的新M5,絕對有能耐扭轉被E55 AMG壓著打的局面,M Power已經完全蛻變,邁向嶄新的層次!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