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成 為世界冠軍Damon Hill有話講

2008.12.21  作者:譯‧王以平  

  • 0
  • 分享

英國的上一位F1冠軍為我們解說:獲得冠軍之後,Lewis Hamilton的世界將會完全不同──還有他完全準備好向前邁步的理由。

幾個星期前,我坐在一個舞台上,兩邊各有一位英國賽車界的大人物:Lewis Hamilton以及Stirling Moss爵士,雖然我們三人相互展現了對彼此的尊重與敬佩,但當時我的心中卻體認到一項有趣的事實:我是這裡面唯一的世界冠軍。而現在一切都變了:事隔12年之後,英國終於又出了另一位F1冠軍,經過了巴西封王戰那最後戲劇化的幾分鐘之後,我知道我不是唯一一個想著「那麼,假如…?」的人。

 

當晚在場的Stirling鮮活地令我們驚覺:有些車手就是得不到他們看似應得的成就,但那也衍生了一個問題,就是獲得「世界冠軍」頭銜與否、是否真有那麼大的不同?儘管他心甘情願、隨時準備冒生命危險,殘酷的運勢仍然否決了他,他在一次幾乎致命的事故中結束了職業生涯,否則他確實可望贏得冠軍。類似的是,不過幾滴雨珠,卻可能大大改變Lewis今年過耶誕節時的心情,即便如此細微曲折的命運造成了龐大的影響與差別,其實他們還是有許多共通點,就像Lewis一樣,Stirling絲毫沒有虛擲他的機會,Moss有如慧星般地在賽車界拖出了一條非常明亮的尾巴,當他盛年時,他擄獲了他那個世代的人心以及想像、掙得了被稱做全民冠軍的權利,這是他超過半世紀以來的榮譽頭銜,而且他在大部分人(特別是英國賽車手俱樂部)的心目中都形同世界冠軍,事實上,假如有許多人真正知道、或者在乎Stirling是否曾經贏得過冠軍,那反而會令我感到意外,但如今Lewis成了冠軍,那會對他的人生造成什麼不同?

我不知道該不該拿我的經驗來類比任何其他人,我認識、並且見過許多位冠軍,甚至我的先父就是兩屆世界冠軍,但這又如何能夠解釋相互比較之間的意義?我怎麼知道Kimi Raikkonen、Keke Rosberg、或者Nigel Mansell的體驗?我又怎麼知道這對Lewis Hamilton的意義?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我的經驗來稍稍猜測這會如何改變Lewis,而你唯一能打包票的,就是這絕對會完全改變他眼前的未來。

身為本刊的讀者,你顯然可以接受一個事實,即F1確實是舉足輕重的大事業,就全球而言,它是當今世界上電視轉播最多、推廣層面最大的活動之一,足球當然更廣大,但是每個週日在每個國家總計有數百場比賽,F1呢?全世界都看著這一場大獎賽,更巧的是一年18場比賽、每場的選手都相同,也就是說,只要名列其中,就可以讓你的名字全球家喻戶曉。當我在1994年爭奪世界冠軍輸給Michael Schumacher時,我被英國BBC體育台票選為年度風雲運動員,站在我旁邊的是連續贏得四次奧運金牌紀錄的Steve Redgrave(現為Steve爵士),我記得我還因為票數領先他、而感到有點羞愧,就技術上來說,我是我所處領域的輸家,但關鍵在於F1擷取了更多人們的關注;在巴西所發生的大事(多多少少)將可能再次蓋過我們許多奧運明星的成就,而如果Lewis未能獲選我們的下一位年度風雲運動員,那也會令我感到非常意外。

「一次冠軍是不夠的,多次稱霸世界錦標才是目標。」

然而,在你自己的國家成為風雲運動員是一回事,真正用以衡量F1世界錦標賽的卻是在全世界所發生的事。身為世界冠軍,如果你以為你可以丟出一句「非常感謝大家,晚安。」就快閃走人的話,別作夢了,贊助商會讓你有跑不完的活動,而那也是他們應有的權利,但重要的是,你是以贏家的姿態行走,所有的轟動都不是因為你想要獲得更多的名聲或關注、而是因為你已經達到的成就,並且有贊助商來幫助你將這個成就傳遍全世界,我的經驗是:由於這是F1,因此會傳遍整個地球、無論是在我知道與否的情形下,唯一的例外可能是美國。

 

如果你還不知道,我要提醒你:美國新選出來的總統是黑人,在一個簡單的類比之下,Lewis至少會有一段時間被拿來相提並論,但事實上是以往從未有過黑人F1世界冠軍、甚至(就我所知)西方世界的任何主流賽車活動都沒有出過黑人冠軍,儘管我希望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去在意人種問題,但史冊上將顯示這一刻所發生的事實會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這種案例屢見不鮮,但也因此太容易令我們忘記另一項同樣重要的成就:他是史上最年輕的F1世界冠軍。

當年我贏得冠軍的時候,我搭乘協和號飛到紐約去上《David Letterman午夜漫談》節目,以往F1是屬於歐洲人的玩意,但我的獨特價值在於我的父親曾經贏過印地500大賽、兼且David Letterman也是Ayrton Senna的大車迷,因此才會找我去,但我預料Lewis將會在美國造成更大的轟動、而且他有潛力在美國掀起前無古人的F1風潮。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Jesse Owens於1936年奧運會上打破了既有生態的72年之後,種族在美國仍然是一項議題、就像你顯而易見的Obama熱潮;在所有其他運動中,幾乎都已經沒有種族藩籬,但F1代表了金錢財富與排他性,它一直是體育界最後一塊全白人稱霸的領域之一、直到Lewis的出現,如果你覺得我過度詮釋了這方面的議題,請想想這個令人難過的事實:若不是Lewis的成功,FIA恐怕不需要開始推行他們的反種族主義運動,Anthony Hamilton多次表達過那對他的家族所造成的難處──我必須要說:若不是Ron Dennis擔保支持Lewis的職業生涯、以及Anthony的勇氣與決心,我合理懷疑Lewis單憑本身的才華是否足以令他在這個業界立足,我對我們這項運動的懷疑、就如同我對我們這個社會的懷疑,因此,他的故事理當在美國引起人們廣大的興趣。

「Lewis將會需要一名政治諮詢顧問——他將會被請求去促成上百萬件事情。」

最明顯而且最有效的類比就是Tiger Woods,Tiger不只是戰勝了偏見、他也在球場上堂堂正正地擊敗了所有人,這些事實再加上他的言行舉止,意味著他超脫了社會階級,並且(順便)讓他成為行銷金童、就像Lewis一樣;而Lewis對這整個棘手的議題也非常精明,他說他感覺很榮幸能夠為這項運動的公平機會做出貢獻,但他強調他尊重所有的種族與族群,他是聰明的,並且他相信事情的是非對錯、而不強迫別人接受,他的政治手腕對他在未來將有所助益、無論在F1業界或業外,但他也需要自我認同,而不是讓自己被議題主導操弄、甚至超出他的掌控,借用Martin Luther King的話,他要接受「自身人格內涵」的評判,我認為這種素質將可讓Lewis成為像Senna那樣格局的英雄人物──只要他能夠持續取勝。

 

由於他本身的成就,他將會成為那些急於想為自己博取名聲的政治人物的寵兒,這裡就是改變的地方,因為你一開始只想要開車贏比賽,而接下來你知道自己已經成為其他有所訴求的人的圖騰,他將會需要一名政治諮詢顧問,無論喜歡與否,Lewis將會被上百萬人請求去促成上百萬件不同的事情,而他們大部分人都只會獲得口頭答應予以幫助,但他不可能幫到他們全部的人;人們是否對我們明星運動員期望太高?有時我認為是的,但偶爾你會覺得你有能力去做好,簡單的一個簽名對有些人來說就很有意義,對於其他人而言,你只是一個機會,那些需求很難去篩選,當你體認到自己無法幫到每個人的時候,那很令人心痛,你很難知道該對誰說不,但你若要維持理智,你就不得不那麼說。「Hamilton管理中心」無可避免地將要擴增。

最偉大的賽車手,是那些能將自身頭銜所造成的推廣效應發揮到最大的人,在這方面最偉大的是Juan-Manual Fangio、Ayrton Senna以及Jackie Stewart,但Lewis所景仰的Ayrton是一個更特別的例子:他的同情心和正義感太過強大,有時令他太過緊繃,我在Lewis身上也察覺到同樣的責任感──還有血液中的火燄!看著他如何發展,將會很有意思。隨著時間的推演,我可望看到Lewis變得更成熟、更圓融,因為當他接受邀約、到處走透透、發揮其效應的時候,他將會在各個場合會晤許多重量級人士,對於一個需要時間來做自己、找樂趣的人來說,這些事情會多得不得了,媒體不可能會留給他太多不被八卦小報爆料的空間;或者,他將會推掉所有的事情,只說:「他馬的通通滾開,我只想要比賽。」屆時即便如此,我也不會責怪他,然而,我們確實已經將他列在英國賽車手俱樂部未來的主席人選名單上!

所以,這些只不過是會進入他賽車手生活的外部干擾,因為你可以確信Lewis將有很長一段時間能夠贏得許多比賽,一次世界冠軍是不夠的,對於任何重量級F1超級明星而言,多次稱霸錦標才是目標,有時要經過多年的苦戰、才得以進入爭冠的輪迴,Lewis以幾乎完全正確的路徑拿到了第一次;直接強調自己很快就會拿到下一次,這可以大幅增強他的信心以及口碑──這就是他需要的!Lewis已經自封為「業界最佳車手」、就像他先前在上訴法庭上面對Ferrari的官司(比利時站受罰事件)所陳述的,但他現在已經獲得了正式的認可,事實上,需要證明的並不是他、而是我們,這裡我再回來談到Stirling,對我們所有親身參與這項運動的人來說,我們可以看得出誰有、誰沒有,我們不需要書面的證明,Tony Brooks有、Gilles Villeneuve有、Ronnie Peterson有、Stirling有、當然Lewis也有,許多其他車手亦有、只是沒能正確地顯露出來,但那些所有獲得認同的人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適時抓住了機會,這就造就出了冠軍、造就出實至名歸的冠軍,而那也就是他們未來行事的方式,我想你現在可以體認到:我認為Lewis的確是一位相當實至名歸的冠軍。

 

能夠加入世界上最特殊的俱樂部之一,這是一種非常滿足的感受,在精神層面上,你知道自己已經通過了這項運動最嚴苛的挑戰之一、並且戰勝了它,就個人來說,我對此感覺相當良好,我想Lewis也會是如此。

我認為他將會改變他進擊這項運動的方式,儘管已經有了一次冠軍入袋、做為本錢,但他大概還可以再待上12到14個賽季,如果他能夠贏得其中的半數,他就可以擊敗Michael Schumacher的七屆冠軍紀錄,但那確實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今日的競爭遠比以往更加激烈。

然而,對他人生最大的改變,會是失去命運之神在他獲得成功之前所插進來的恐懼感,取而代之的將會是強烈的滿足感,他會偷偷想著:「感謝上天,終於結束了!」那樣想或許會很有趣,但是實際獲得它會更有趣。

幹得好,Lewis,歡迎加入本俱樂部。

2008年8月24日

歐洲大獎賽

「我打的是長期作戰」

記者會遲到而被罰款,Lewis不發一語、對他頸部的不適保持神秘。他奮戰獲得第二,並承認:「儘可能多獲得積分來準備下一場戰鬥,這是一種優勢。」

 

2008年8月3日

匈牙利大獎賽

「車子從來沒有這麼好」

Hamilton以竿位起跑,但是Massa在第一彎道攻下了他,然後他疑似輾過碎片而爆胎、落至第六——後來Massa引擎掛點,Lewis拉大了積分領先幅度。

 

 

 

2008年7月20日

德國大獎賽

Hamilton自2007年季中以來再次獲得二連勝。當安全車繞行時,McLaren叫他留在賽道上、而非進站休停,那幾乎毀了他的比賽;但他在比賽中的穩定進取,竟然挽回了策略上的失敗,他幹掉Massa而獲勝——並且再次領先積分榜。

 

 

 

2008年7月6日

英國大獎賽

「這肯定是我所拿過最棒的勝利」

Hamilton在滂沱的大雨中壓制整場比賽,他領先第二名的Nick Heidfeld超過一分鐘,甚至將自己的隊友套圈;這種強穩的表現,似乎成為Hamilton這兵荒馬亂的第二個賽季的轉折點。

 

2008年6月22日

法國大獎賽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把我趕出F1」

馬尼夸賽道上,由於強大壓力的驅使,Hamilton在賽前ITV的訪談轉播中失態地抨擊媒體。以第13位起跑之後,他又因為一次不當超越Toro Rosso的Vettel得利、而被罰駛過休停站;他以第十名完賽,這是他在F1首度連續兩站未得分。

 

 2008年6月8日

加拿大大獎賽

「這條規則蠢透了」

在這條顛簸的賽道上獲得排位第一,Lewis一直領先到一次安全車繞行;從休停站出來時,他未能在紅燈之前停住,因而追撞Raikkonen、令他倆雙雙退賽,經過事故調查之後,賽事委員判決Hamilton將在下一場的法國站罰退十位起跑。

 

2008年11月2日

巴西大獎賽

Felipe Massa通過了終線——並且認為自己封王了。在比賽曲折的中盤,Hamilton跑在第六——他必須拿到第五、才能封王;然後在今年最後一站的最後一圈的最後一彎,Hamilton殺過Toyota使用乾胎的Glock、升上了第五,Massa的勝利轉成絕望,Lewis成為世界冠軍。

 

2008年10月19日

中國大獎賽

Lewis高低起伏賽季的第17章:在日本站掛零收場的一週後,他拿下了起跑竿位、決賽優勝加上最快單圈的帽子戲法大滿貫,更有甚者,McLaren以壓倒性的優勢領先了每一圈。Hamilton以7分的領先迎向巴西站,去年同時,他也以相同的幅度領先Raikkonen……

 

 

2008年10月12日

日本大獎賽

他起跑失誤,然後馬上在第一彎道延遲煞車,令他遭到一次處罰;他又於第二圈被Massa從第六順位撞掉,終場未能得分。

 

 

2008年9月28日

新加坡大獎賽

排位賽第二回合衝線時,Hamilton發現自己是第十,由於尚有其他車手還在跑,他忐忑地等待、直到證實對手無法縮短時間,遂以0.1秒的差距勉強擠進第三回合,最後總排位第二。週日的比賽斷斷續續出現安全車繞行,Lewis保持專注、而他的對手自毀比賽,他平穩地拿下第三,讓他在賽季剩下三站的時候領先7分。

 

2008年9月14日

義大利大獎賽

在溼地上的排位賽第二回合第一次試跑時,Lewis和他的工程師以半雨胎賭賭看,結果雨勢大為惡化,Lewis立即進站;第二次試跑時,他沒能讓煞車與輪胎提昇至足夠的溫度,令他出道以來首度未能進入最後回合。Lewis以第七名完賽,他整場比賽大起大落:最低時跑在第14、最高時又一度在第二,最後貼著第六名的Massa通過終線。

 

 

 

 

2008年9月7日

比利時大獎賽

Lewis在雨中的終盤超越Kimi Raikkonen、拿下了戲劇性的優勝,他的超車動作被提報予賽事委員,但Hamilton仍然確信:「那是堂堂正正的行為,但你知道他們喜歡怎麼幹,所以我們等著瞧。」最後坐實了他的顧慮、被加罰25秒而落至第三,McLaren選擇提出上訴,後來遭到否決而駁回。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