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未分類
  • 舊城尋幽 漫步宜蘭×Hyundai Elantra Sport(一)

未分類

舊城尋幽 漫步宜蘭×Hyundai Elantra Sport(一)

2017.11.28  作者:李冠瑩  

  • 0
  • 分享

 

小秘境 猴洞坑瀑布

 
我們很清楚在非假日出遊不是一件尋常事,有時還可以遇到景點或設施在非假日公休的情況,但在幾次平日的旅行之後,相信不少人會跟我們有一樣的想法,那就是非假日的宜蘭,好悠閒啊!
 
為了讓一行人更快進入旅遊模式,我們選擇將礁溪鄉白雲村內的猴洞坑瀑布作為第一個遊憩點;相傳石洞內曾有不少獼猴居住因而得名,猴洞坑溪也是當地的重要河流之一。下頭城交流道後從白石腳路進入,不久便能抵達。瀑布分為上下兩層,走過平緩的上坡道路後就可看見下層瀑布,要再繼續往上爬,才能抵達上層瀑布的淺潭區。須注意的是,石階梯較陡、部分鐵梯也滿滑的,若是帶家中大小一起前往,請務必注意安全。
 
過去有獼猴棲息,便是「猴洞坑」之名的由來。
 
步道平緩好走,但雨天仍會有些濕滑,請小心慢行。
 
環山步道旁的河堤下方一片平坦,不少遊客會在此戲水,在此稍作休息也很適合。
這裡水位不高、底部也還算平坦,因此夏季時算是戲水區,不過更引人入勝的則是下方蘭陽平原的開闊景致,即便不下水,也有人會特地爬到石頭上與背後的美景合照,人多時甚至還得排隊!幸好我們來的時候遊客不多,得以靜靜欣賞這樣的景色,完全放鬆身心之後,再往下一個景點前進。
 
右方的階梯便是通往淺潭區的唯一通道,沿著山壁有石梯也有鐵梯,雖然有扶手,但經過較傾斜的部分還是要特別小心。
 
要拍出前一頁的眺望圖,必須像這樣站在岸邊的石頭上,人多的話或許就須排隊,不要硬擠過去。
index
猴洞坑瀑布/宜蘭縣礁溪鄉白雲村白石腳路(N24.84334,E121.78194)
PARKING:路邊停車或停放於南興宮,再步行進入
 

 

一隅歐風 蜊埤湖
 
蜊埤湖位在宜蘭員山,因為形狀類似蛤蜊才以此命名。其實這裡現在是由宜蘭縣立殯葬管理所(員山福園)所管理,所以開車進入時會經過不少墓地,主要的殯葬設施,則是在經過「追思橋」後的右側,如果只是要拍攝蜊埤湖的景致,那麼往左轉後可以看到一片空地,將車停妥後就可以到湖邊走走。
我們來的時候(已經11月中了啊!)落羽松還沒有變色,但湖光山色已經相當美麗,讓人彷佛置身歐洲,若是能在12月後再來拜訪,一定更醉人!
 
index
蜊埤湖(員山福園內)/宜蘭縣員山鄉蜊埤路11號(N24.75531,E121.69718)
PARKING:經過追思橋後左轉,有空地可以停車

 

 
遙想百工盛景 鄂王社區
 
如果你有仔細研究過這次我們在宜蘭市內安排的景點位置,那麼應該會發現在地圖上、他們是被「舊城東/西/南/北路」所圍起,而這裡其實就是舊宜蘭城區。
在清朝嘉慶年間的西元1812年,宜蘭正式設廳治理,當時稱為噶瑪蘭廳,隔年宜蘭城修築完成,其「城牆」是先以夯土作為基礎,上方種植緊密的荊竹,外頭再以九芎樹環繞,因此宜蘭市又稱為「九芎城」。一百年後,日治時期實行街道改正時城牆被拆,改鋪設環形道路,舊城南路、東路原有的護城河則是在民國時期加蓋,現在只能由城內的遺跡想像當年宜蘭城內的生活。
 
為了紀念楊士芳熱愛鄉土的情懷與其文人風範,宜蘭縣政府特地選在碧霞宮旁開闢這座林園,建物則依地勢與自然環境結合,更曾獲全國優良綠建築獎。
我們來到位在「城內」的鄂王社區,這裡靠近舊宜蘭城西門,附近的「西門溝」是彼時的貨運樞紐,因此周圍商業相當繁盛,而當時在這區域內為了興建廟宇,召集了不少木工、彩繪、雕刻等等的傳統工匠,任務結束後他們也在此落地生根。西元2003年,時任鄂王里里長的林銘信因為常聽家中長輩提起早期繁榮景況,有感於當時傳統技藝與鄂王社區的相繼沒落,除了成立社區發展協會、也開始推動復興百工技藝的計畫,希望保留珍貴的文化資產。
 
碧霞宮主奉岳飛,取「碧血丹心望曉霞」之詩句為名,隱晦表示不服日人統治之心。
鄂王社區的散步行程,可以從楊士芳紀念林園出發;出生於西元1826年的楊士芳是宜蘭唯一的進士,相當熱心於地方文教,甚至曾經向清朝請建台南「延平郡王祠」以感念鄭氏王朝。在日本佔領台灣初期,楊士芳與當地仕紳有感於民心不安,則籌建了供奉武穆王岳飛(追封鄂王)的「碧霞宮」,為當時台灣地區少數的岳飛廟之一,同時設立「勸善局」與「樂施社」,進行社會福利相關事業至今。
 
鄂王社區可由台電旁的光大巷進入,鏤空指示牌饒富趣味。
 
鄂王社區區域不大,也真的就是一般居民居住的地方,不過漫步其中卻可以深深感受到社區發展協會的用心;除了隨處都有設計相當有特色的指標之外,也設有標示清楚又具當地特色的地圖,讓遊客可以輕鬆地的在社區內散步。
 
光大巷漫步,從精緻的木雕地圖開始,上頭還鑲嵌有各種傳統工藝的代表物。
 
我們從光大巷進入,拐個彎就來到浮貼社區發展歷程的水泥牆,雖然沒有過多的「設計」,但帶著鏽斑的鐵字讓人想駐足好好閱讀。緊接著則是以陶土燒製、拼貼而成、描繪宜蘭舊時生活景象的地圖,正對面則是目前仍有人居住的潘家古宅。
沿著光大巷繼續前進,還有「行行出狀元」石雕百工圖與繪製在磚上的「西勢水文圖」等等,其實這一整片近百米的藝術圍牆是台電公司提供、並由多位藝術家及工藝師打造,除了將當地人的歷史記憶濃縮其上,更是社區發展的美麗成果。因為要拍攝照片與影片,我們在現場來回走動,竟漸漸的被牆面所描繪的景物所感動,不僅是感受到藝術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也或許是對於傳統工藝逐漸式微的惋惜與感嘆。
 
漫步光大巷藝術圍牆,你可以了解鄂王社區的發展歷程,也可以欣賞到過去宜蘭舊城的生活樣貌,還能欣賞到傳統工藝之美。
 
這裡是藝術圍牆的終點,要是不刻意提起,都忘記整片牆其實是台電的圍牆。
 
index
鄂王社區/宜蘭縣宜蘭市舊城西路66號,03-932-9912(N24.75992,E121.75078)
PARKING:路邊停車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