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日本汽車媒體怎麼看「速霸陸」的醜聞

2017.11.20  作者:simon  

  • 0
  • 分享

媒體的死活都在於廣告主的預算上,所以媒體比較偏於大廣告主,藝人的醜聞都被媒體積極報導,而大企業的醜聞媒體又怎麼樣處理?特別是專業領域的媒體。在日本有一家雜誌社「Best-car」,是發行量最大的汽車專業媒體,有報導到速霸陸的「無資格檢查」的醜聞,它的立場特別,我們來看看它們怎麼報導的。

 

  

 日本發行量No.1的汽車雜誌「Best-car」

 

日本汽車的生產線最後一段,有所謂的“完成品(整車)檢查”程序,這是每家車廠代替國家執行的安全性工序。根據Best-car的報導,日本速霸陸的群馬工廠,有三條檢查線,每天由245名正式檢查員(指具有資格的檢查員)進行工作。為了訓練新人,在現場也會有4位還無正式資格的檢查員。每一台的檢查項目大概多達2000個項目,且要花30分鐘的時間,一條檢查線每天大約能做出900台。知道這品檢過程後,那麼這所謂的"資格"到底是什麼東西?首先要了解的是,它並不是國家所統一制定的,而是由每個廠家自行設定的,因此並沒有統一標準,各家公司設定後,再把標準提交給國家即可,所以速霸陸的違法,並不是沒有按照國家品管流程隨便檢查,而可能只是在,未照法令所規定,「整車檢查需由事先指定的人員來執行」這個部分。

 

且依據現實的情況,非正式檢查員的技術水準也並不差,如果“正式”的資格先給到他們,然後慢慢鍛煉的話,也許不會發生這一次的醜聞。但由於速霸陸的資格認證很嚴格的執行,所以反而產生了法令違規的問題。日本的工匠精神來自於徒弟制度,傳統中日本的徒弟跟著師傅到現場,徒弟自己在做最基本的工作以及雜活的過程中,需自行偷學師傅的所有手法,並在下班之後動手練習、再回到現場嘗試檢討。總之在實踐中才能學到核心技術,因此,徒弟們一定要無時無刻跟著師傅在一起,話說回來,速霸陸的「無資格」人,跟著前輩們在現場實踐,就踩到法令的紅線了。

 

 

 「Best-car」的報導頁面:速霸陸真的是那麼壞嗎?

日本的大眾媒體比較直接。它敢於批評大廣告主。反而汽車媒體因收益考量而會有所猶豫。但其實日本的汽車媒體人思考的態度不是該不該批評,而是醜聞背後的真正狀況。

  

很多的媒體沒有報導這麼細,就說這是大醜聞,說違法就是違法,所以召回重新檢查是難免的,速霸陸的追加負擔費用會達到13億台幣等等,但並不是所有媒體一面倒的批評,也有日本的汽車媒體寫到建設性的看法:媒體記者得得意洋洋的攻擊企業的大醜聞,這種態度是不對的,只說負面沒說事實,這也算是歪曲事實的造假新聞。現行的品檢制度,是由1951年開始執行,一直到現在,日本造車管理技術已受到全世界的公認。現在的問題是在於這制度的意義逐漸淡薄,有一些廠家甚至不在乎了,要知道品質管理,並不是給官員看的,而是給消費者以及是自己的品牌保證的行為。速霸陸的醜聞就只讓速霸陸反省,好像是不夠的。同樣是汽車媒體的我們,是不是也該這樣看事情,時時提醒自己考慮報導方式的倫理觀。

 

 【參考鏈接】

 先前日產爆出,速霸陸也發生同樣醜聞(Ann News)

 

 速霸陸經營層召開記者會,公開道歉。(Ann News)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