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下水之前 認識潛水活動裝備

2010.10.11  作者:CARNEWS  

  • 0
  • 分享

水下與陸地上呼吸的差異在於裝備的運用、呼吸的過程,以及水與水下的壓力如何影響呼吸。在水中不僅只有控制浮力,包括上升、下降、不同深度能夠停留的時間、上升的速率等,所有水下的一舉一動都有一定要遵守的安全程序,連呼吸這個再自然不過的動作也不例外。圖+文邢正康
 

裝備密集的活動

除了氧氣和二氧化碳之外,參與呼吸過程的另一種氣體為氮氣。氧氣只佔吸入空氣的20%,其餘大約80%都是氮氣。氮氣是一種惰性氣體,我們的身體並不會吸收,一旦攜帶水肺在水下呼吸壓縮空氣,就開始涉及水壓和體內含氮量和生理代謝等物理、生理上的問題,稍有不慎就極易引起重大傷害。
 

在水下呼吸時,氣體在身體內的交換過程和陸地上是一樣的,但是隨著水壓增加,總量和速率就會改變。氣體是可以被壓縮的,潛水員在水下呼吸到的空氣就是被壓縮的(密度較大),深度愈深水壓愈大,呼吸到的空氣就密度愈大,而上升或下降都會改變氣體的密度。
 

所以潛水其實就是運用可靠的供氣以及浮力控制的裝備,在學習正確的操作後就能下水玩的活動,隨著經驗累積,獲得的樂趣也愈來愈大。

 

一定要認識的裝備

一、調節器   
水中呼吸的氣源是來自氣瓶中的壓縮空氣,但是我們並不能直接呼吸氣瓶內的高壓空氣,必須透過調節器將氣瓶內的高壓空氣降壓至可正常呼吸的壓力。一組調節器可分為二個機械部分;「一級頭」與「二級頭」。一級頭將氣瓶壓力降至略高於環境壓力的中壓,然後透過中壓管進入潛水員啣在口中的二級頭, 二級頭再將中壓管內的氣壓降至可正常呼吸,當潛水員吸氣時就可獲得供氣,呼氣時直接將廢氣直接吐入海中,因此可以看到潛水員在呼吸之間有一大堆的氣泡從嘴邊冒出來。
 

二、浮力背心   
簡稱BC或BCD, 是潛水員在水中控制浮力的裝備。基本上BC是由一個穿在身上的氣囊所構成,就像一件背心。這件背心可讓潛水員自由控制充氣和洩氣,藉以在水中維持中性浮力,呈現類似無重力的狀態。此外潛水員在水面休息的時候,這件BC可以提供足夠的浮力,讓潛水員可以輕鬆的漂浮在水面休息。

浮力背心

三、儀錶    
傳統的潛水儀錶又俗稱三用錶,可獲得潛水員在潛水時所需的重要資訊,包括水深、氣瓶殘壓以及方向。新一代的潛水電腦錶在休閒潛水中的用途也愈來愈受重視,使用精密的電腦錶可以透過計算獲得安全的潛水時間計算,提醒潛水員還剩下多久時間可以停留,以及在水中監控上升速率,甚至會自動計算出入水時間及水面間隔時間,只需要了解錶面呈現的各種訊息意義,即可輕鬆的安排潛水計畫。除了專用的三用錶之外,電腦錶也有佩帶在手腕上的腕錶式設計,在陸地上也能當作一般的手錶使用。

儀錶

 

四、防寒衣    
在水中體溫散失的速率是空氣中的25倍,為了避免體溫流失,所以必須穿著防寒衣。防寒衣可分為溼式與乾式二類,濕式防寒衣適用在水溫較暖的水域(約攝氏21度以上),更低的水溫就必須使用乾式防寒衣了。在台灣的潛水季節應該使用3~5mm厚的溼式防寒衣就足夠了。
 

溼式防寒衣的彈性極佳,愈是合身的防寒衣保暖效果愈佳。穿著防寒衣也有保護皮膚的作用,例如防止皮膚被礁石或其他硬物磨傷,也可以防止水母的螫咬。傳統的防寒衣要增加保暖效果就只能不斷的增加厚度,然而由於科技發展,從防寒衣布料的材質改變可以做到不增加厚度而提高保暖效果,例如:scubapro在防寒衣內裡的纖維中加入鈦金屬,可以減少體溫輻射熱的流失。

防寒衣

 

五、蛙鞋    
蛙鞋可以提供水中的推進力,蛙鞋分兩大類,一種是直接套穿在腳上的「套腳式蛙鞋」,另一種是必須先穿套鞋,再穿蛙鞋的「調整式蛙鞋」。套腳式蛙鞋較為輕便,通常於船潛活動使用。岸潛時需要先穿著套鞋以便行走,因此需使用調整式蛙鞋。現在常見的的蛙鞋有分岔或不分岔的蹼面,各有優缺點,好用與否因人而異。
 

六. 面鏡     (配圖10、11)     
由於空氣的密度比水大,而人的肉眼必須透過空氣才能觀看景物,所以必須使用面鏡。近視的潛水員則必須更換鏡片為視力校正光學鏡片。近來新款面鏡的發展趨勢多朝向低水容積(方便排水)、增加視野率、提升舒適性發展。挑選面鏡時,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合乎臉型,如此面鏡才能達到防水及舒適的目的,其次才是挑選自己喜歡的外型及顏色。

蛙鞋

 

以上裝備都是缺一不可,一定要會使用才能進行潛水活動,通常必須透過正派的潛水課程來學習專業知識,而有系統的潛水教學課程大約需要一週的時間就可取得初級潛水員的證照,接下來,就可跟隨潛水中心的教練或是較資深的潛伴一起遨遊四海了。

面鏡

 

免費訂閱一手車訊電子報 http://carnews.tw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