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未分類
  • 日本勢力全面撤退F1終歸是西方人的遊戲?

未分類

日本勢力全面撤退F1終歸是西方人的遊戲?

2009.12.16  作者:CARNEWS  

  • 0
  • 分享

去年底Honda退出之後,Toyota成為日本車廠在F1的獨苗,但是面對全球業績的衰退、而比賽成績亦無起色,終於也宣佈玩不下去……

文/王以平+圖/ Toyota Racing、Williams F1

雖然Toyota早就說過他們會在11月15日的總公司股東大會上決定明年度的預算,而這次會議亦將決定是否還要繼續編列預算支持F1車隊,亦即:對於明年是否仍然參賽F1,Toyota官方抱持保留態度(即便續留,也將依預算來決定要聘用什麼等級的車手)。

 

車隊未來急轉直下

然而,10月以來的一連串進展,讓業界都以為他們會傾向於留下來:先是在K.Raikkonen確定與Ferrari提前解約之後、Toyota宣稱開出了「所能承受的最高價碼」想要吸收這位2007年冠軍車手,儘管K.Raikkonen的合約價碼在F1名列前矛,但如果連車隊預算在F1名列前矛的Toyota都說這是一筆「非同小可的數字」,想必應該符合他的行情。

接著,季末因T.Glock負傷而代打出賽的小林可夢偉表現一鳴驚人,不但連著兩場與新科冠軍J.Button肉搏纏鬥均不遜色、甚至還在閉幕站強勢得分,身為F1史上第一位效力於完全日本廠隊的日本車手,不僅Toyota日本高層龍心大悅,甚至連車隊總經理J.Howett都暗示「不排除於明年將其扶正」,假如以他來搭配K.Raikkonen,日本老闆滿意、歐洲市場也有人氣,可謂「雙贏」選擇。

 

但想不到,股東大會還沒開,Toyota社長豐田章男與車隊董事長山科忠卻於11月4日在東京召開記者會、宣佈退出F1!豐田章男說:「這是個艱難但不可避免的決定,自去年經濟形勢惡化以來,我們就一直為是否繼續參加F1的問題苦惱…
去年,我們強調了對F1的忠誠、並在過去的賽季盡了我們自己的最大努力,但現在已經沒法再繼續…我們將徹底退出F1。我對沒能實現我們設定的目標,向廣大的Toyota支持者致上深深的歉意!」山科忠則在現場頻頻拭淚。

先前在Toyota放出高薪條件之後,K.Raikkonen立即說他「一定要選擇具備奪冠能力的車隊,薪資高低倒是其次」、「自始至終沒有考慮過Toyota」(其實他考慮的只有回鍋McLaren),莫非Toyota只因為請不到天王車手、便決定乾脆不玩?

 

總社決定回歸市場

事實上,自從去年的金融海嘯以來,汽車市場陷入嚴冬,曾經站上世界銷量最大車廠的Toyota不但退居第二、甚至今年度的財報顯示可能虧損達83億美元,豐田章男強調:「自從7月上任社長以來,我便試圖集中精力向市場提供Toyota的產品,這是我們當前必須投注資源的方向。」與去年Honda相同的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除了好好賣車之外,Toyota自知不可能說服股東繼續燒錢。

Toyota自2002年首度參賽F1以來即是完全廠隊體制,為了積極準備,該隊曾說服FIA特准他們於2001年在F1賽程的每一座賽道上試車;參賽八年來總共出賽139場,但只獲得三次竿位、13次頒獎台,這種成績對於曾為世界最大車廠的Toyota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因此該隊年年都處在「若再無勝績便將退出」的壓力陰影下,只是今年終於「兌現」了。根據該隊離職高層人員透露,Toyota戰績不佳的主因,在於財務出身的J.Howett對賽車根本外行。

 

去年底Honda退出之後、將車隊讓給了Brawn(令Honda『吐血』的是:該隊今年即封王),但是Toyota並不打算出售F1車隊,而是將資產解體處分、繼續經營其他等級的賽車,如此一來,明年F1又空出了一個名額,可望為BMW退出之後的原Sauber車隊解套。

而在Toyota宣佈退出F1的前三天、也就是今年閉幕站當天,Bridgestone董事會已決定將於明年合約期滿之後退出,該公司於1997年參賽、2006年Michelin退出後成為F1獨家輪胎供應商。曾亦參賽的Pirelli已表明不會再做不實用的F1輪胎,可望接手者為Kumho或是回鍋的Goodyear。

 Toyota參賽八年來總共出賽139場,但只獲得三次竿位、13次頒獎台,因此該隊年年都處在「若再無勝績便將退出」的壓力陰影下,只是今年終於「兌現」了。

 

Toyota F1歷年戰績
年度 竿位 頒獎台 優勝 總分 名次
2002 0 0 0 2 10
2003 0 0 0 16 8
2004 0 0 0 9 8
2005 2 5 0 88 4
2006 0 1 0 35 6
2007 0 0 0 13 6
2008 0 2 0 56 5
2009 1 5 0 59.5 5
註:2007年McLaren全年積分取消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