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Peugeot BB1比Smart還聰明!

2009.11.27  作者:CARNEWS  

  • 0
  • 分享

●後輪驅動電動車
●車身比Smart還要短
●可乘坐四名成人

Price:NA
On sale:NA
期待度=★★★★★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車艙設計,目前市售的Smart車身長度為2695mm、但它僅能乘坐兩人,原因是它使用了「全尺寸座椅」、雖然乘坐舒適卻也佔用了太多空間,因此只能設計成「雙人汽車」。但車身更小的Peugeot BB1卻能乘坐四人!除「隆頭魚」式玻璃車頂替它爭取到更多車艙空間外,其「簡配版」座椅也居功闕偉。既然是「概念車」,BB1所傳達的新思維就是--都會用車的乘坐舒適性、堪用就好!

Peugeot BB1雖是車長僅有2500mm的電動車,但卻可以容納四名成人!除「隆頭魚式」玻璃車頂爭取到更多空間,「塑膠板凳」等級的座椅設計也是主因之一

有屋頂的摩托車

這部比迷你車還要迷你的電動車是如何塞進四名成人呢?答案是使用「捷運板凳」並採用「前開式車門」。

各位可以從圖片中看出,BB1的座椅根本就是「塑膠板凳」!有人嫌捷運的座椅不夠舒服嗎?沒有!為甚麼?因為大家頂多就是在車艙裡待上30~45分鐘,當你的身體還沒開始腰酸背痛就已經到站起身下車,因此沒有人抱怨捷運的塑膠座椅害他的多年痔瘡惡化。同樣的,Peugeot工程師也認為,BB1既然是一部續航力僅有120公里的「電動城市車」,那又何必裝上傳統泡棉座椅?輕又容易塑型的塑膠椅當然是更好的選擇。

後排坐姿幾乎是夾著前座乘客的屁股而行,再加上「機車把手」的方向盤設計,將BB1視為「四人座摩托車」應更為貼切。

所以「多功能長條板凳」誕生了,BB1的後座乘客根本是「夾著」前座乘客的屁股在行車!當前座椅背放平時,後座乘客便可以跨過板凳下車,後座下方是甚麼?答案是鋰電池。長條板凳再加上控制方向的「機車把手」更凸顯了一個事實,Peugeot BB1的創意根本就是來自該公司的摩托車部門!因此我們認為與其將BB1稱作汽車,倒不如稱它為「四人座摩托車」更實在些。

 

電動馬達驅動後輪

Peugeot BB1的動力來自兩具由米其林(Michelin)設計的「輪內馬達」,每具馬達的輸出功率為7.5 kW(相當於10匹馬力),這種設計的好處是不佔車艙空間,就算壞了一個、車還能動而且未來可以應用到「電動機車」之上。

採用碳纖維打造的車身讓BB1總重僅有600公斤,在兩具電動馬達驅動下,可以在2.8秒內加速至30km/h,再加速至時速60km/h也只需4秒鐘,反應相當輕快。兩具鋰離子電池固定在後座下方並分別供電給同側的馬達,這讓Peugeot BB1的續航力可以達到120公里之譜。這種設計除不影響車艙空間外,還因為電池重量落在車身重心範圍之內,再加上前後雙A臂懸吊輔助,BB1依然保有Peugeot車系的刁鑽操控性。

車頂太陽能板提供車內電系所需能源,可減緩鋰電池的消耗速率

太陽能玻璃車頂

看到「全玻璃車頂」令人聯想到甚麼?萬一這玻璃被砸破了,換新的錢應該比車輛殘值還要高吧?這些年Peugeot賣玻璃算是賣上癮了,除旗下SW車系的玻璃車頂面積愈來愈大外,現在索性利用玻璃來打造BB1的造型!事實上我們認為這個概念是行得通的,畢竟玻璃是硬度僅次於鑽石的物質,且利用其透明度來降低車艙壓迫性,也算是個一舉數得的設計。

夏天會很熱吧?Peugeot工程師為避免陽光直射造成「BB1烤箱」滿街跑,很聰明地利用太陽能板遮覆在車頂上方,而所產生的電能則可以用來供應車上系統所需同時降低電池消耗的速度。BB1當然還有其他先進的設計概念,例如以CCD鏡頭替代後視鏡、以「Smart phone」來替代音響、並利用手機內的衛星定位功能來提供車速等行車數據等,但最重要的理念還是其車體設計。

米其林所研發的「輪內馬達」分別安裝在兩側後輪,每具馬達可發出7.5kW的功率,讓車重600kg的BB1在6.8秒加速至60km/h

BB1車體理念來自二戰時期(1941~1945)所生產的Peugeot VLV車型,過去十年來,新車體型愈來愈大、這與節能理念背道而馳,類似VLV這種緊湊車體設計再度成為主流,在Toyota iQ引領下,Peugeot開始設計「超迷你小車」,而其他車廠未來也將持續跟進。張家禎

騎乘機車太危險,但人們又極度渴望行動自由,源自Peugeot摩托車的BB1就成為憂慮媽媽與叛逆小孩的最大公約數。

「前開式車門」理念源自於二戰時期的Peugeot VLV,其開啟角度極大、進出更為便利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