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未分類
  • 兩岸及全球車輛產業未來合作方向的掌舵會議,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

未分類

兩岸及全球車輛產業未來合作方向的掌舵會議,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

2009.11.25  作者:記者 張泰嘉  

  • 0
  • 分享

經濟部為積極推動兩岸車輛產業搭橋交流,透過車輛公會及車輛研發聯盟的籌劃,結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汽中心)共同於今(24)日假君悅大飯店舉辦「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

活動由經濟部技術處吳明機處長、大會主席車輛公會陳國榮理事長及中汽協董揚常務副會長為大會致詞開幕,並邀請到中國大陸工信部官員及車輛產業重量級人士,包括中汽中心趙航主任,以及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奇瑞、吉利、江鈴、江淮、曙光、華晨、上海電驅動、天津清源、中信國安盟固利、北京、同濟大學等大陸車產企業領袖及專家近百人來台共襄盛舉;台灣方面則有車輛公會陳國榮理事長、TARC黃隆洲主任委員、裕隆、中華、國瑞、福特六和、三陽、華創車電、納智捷、東陽、全興、信昌、健生、勤美、敦揚、必翔、能元、致茂、富田等車輛產業界重要人士盛情與會。除此之外,台灣的車輛電子大廠鴻海集團、光寶集團、台達電及產業大廠中國鋼鐵及台塑集團也蒞臨參與,共同見證兩岸車輛產業第一次大規模的合作交流。

大會主席陳國榮理事長致詞時感謝經濟部技術處積極推動兩岸車輛產業搭橋專案,同時也說明,在智慧車輛的趨勢下,使用更多的汽車電子技術,台灣IT產業發展成熟,投入汽車電子研發已展現豐碩成果,而中國大陸汽車及零組件市場潛力非常大,今年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兩岸已開啟交流的新時代,如能進一步進行交流合作,將可降低相關產業的營運成本,以提高營運綜效。

大會籌備主任委員黃隆洲表示,台灣汽車產業的優勢在於擁有外銷歐美十多年的零組件設計及製造能力、良好品質的工廠管理與彈性生產實力,以及政府支持車輛研發的科研創造力,再加上ICT產業的雄厚實力,有相當大的機會可在車輛電子、電動車及市場規模的擴大方面開創另一波契機;而大陸的車市規模雖已突破千萬,佔全世界1/6強,成為全球最大銷售市場及第三大生產國,本土自主品牌也在積極發展階段,然而卻也長久受制於外資企業,技術上仍需外國車廠的支援,若想從「汽車市場大國」變身成具備全球競爭實力的「自主汽車生產強國」,大陸汽車產業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面對未來,兩岸都有不同的挑戰,卻也充滿可期盼的合作前景。

 

經濟部技術處吳明機處長(前排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董揚常務副會長(前排右三),及兩岸車輛廠商在台灣搭橋,共同見證第一次大規模的合作交流。

因此,24日會議將以「發展自主品牌,進軍全球市場」為核心主軸,分別從產業的未來發展、自主技術的研發、自創品牌之路、測試驗證技術到進軍全球市場戰略上共同討論如何合作及互補分工的實質方向。而因應油價高漲的趨勢,全世界都投入新能源的開發,在汽車的動力選擇上也有許多面向的發展,電動車就屬當今最紅且對兩岸車輛產業而言,正是搶進全球市場的最佳選項及時機,所以25日會議主軸著重在「發展新能源動力,供應鏈互補合作,拓展全球市場」,在新能源汽車以及動力電池上相互交換心得,並共同討論兩岸在整車、零組件供應鏈上如何合作,藉以攜手邁向全世界。

吳明機處長說明,搭橋計畫目的就是希望藉由兩岸產業交流會議,讓產業可以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對話,尤其中國車輛市場已是全球指標,台灣的車輛電子與電動車的優勢也眾所矚目,兩岸車輛產業可藉由加強研發、零組件設計製造分工、發展自主品牌以及拓展全球市場的互補合作等方式,共同研發、生產、行銷,讓台灣的車輛產業與車輛電子產業藉由中國廣大的市場,開拓另外一個發展機會,亦提供企業投資佈局更廣泛的決策和經營空間,更為台灣車輛相關產業厚植經濟實力,並創造市場發展環境。

會議共計有超過500位兩岸菁英人士共同參與,聚焦在這掌握五兆市場商機、關係兩岸車輛產業未來合作方向的盛會上;明(25)日雙方將共同簽署包含兩岸產業協會的合作、整車廠的戰略分工、動力電池的技術開發,以及兩岸產業資訊、法規標準、測試驗證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意向書,攜手創造兩岸車輛產業雙贏利機,做大做強進軍國際。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