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未分類
  • 秋訪雲林 鐵馬慢旅×LUXGEN V7 TURBO ECO HYPER(一)

未分類

秋訪雲林 鐵馬慢旅×LUXGEN V7 TURBO ECO HYPER(一)

2017.09.22  作者:李冠瑩  

  • 0
  • 分享

時光靜止 延平歷史街區 

 
 
這次的雲林之旅和過去的〈車‧人‧旅〉不太一樣,我們一行人帶著2部自行車,準備來一趟4+2輪的愜意旅行。考量乘客數加上行李加上車程,LUXGEN V7 TURBO ECO HYPER作為旅伴可說是再適合不過;不僅有適合多人乘坐的超大空間、乘坐舒適度更是沒話說,在各式高科技安全配備的輔助下,這趟旅程一定可以更加輕鬆!
經過3個小時的車程後,我們也順利抵達本次的第一個景點、西螺延平歷史街區。延平歷史街區主要在延平路上,長約840公尺。西螺地區由於靠近臺灣最大河流濁水溪,土地肥沃、人口聚集,開發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更於西元1899年起就是相當繁榮且現代化的地區。西元1940年嘉南大圳完工後,西螺的農田開始盛產稻米,成為彼時嘉南平原上的米倉,其他同樣出名的還有蔬菜、豆皮、醬油與麻糬等農產與加工品。
在日本人西元1937年推動的市區改正計畫後,這裡的建築紛紛改建為巴洛克式風格,樓高介於2~3層樓間,外牆大多為洗石子材質,山形、圓形的頂樓女兒牆造型不盡相同但各有特色,除了商號,正面也會貼上屋主的姓氏,還有各式泥塑,和先前拜訪過的大溪老街風格類似,但老屋大多結構完整,若是對老街生活有興趣,可以到由前身為捷發乾記茶莊的西螺老街文化館參觀,還能欣賞到傳統的長型街屋。
 
捷發乾記茶莊由許金創辦,曾是雲嘉南地區知名的茶行,日治時期將三合院改建成仿巴洛克形式,目前則由許家後人捐出做為西螺老街文化館,讓觀光客能一窺當時西螺的生活型態。
 
擁有百年歷史金玉成鐘樓也是此處的代表建築之一,鐘樓下方窗沿取貓頭鷹日文發音同「幸福到來」之義,而設計成貓頭鷹造型,曾在西元1999年舉行的老街屋選美獲得第一名。
 
老街上還有幾處不可錯過的景點;「西螺東市場」是南北雜貨交易之處,是日治時期西螺鎮上最熱鬧的地方,不過當時只是以竹管厝與竹棚所搭建的市集,西元1953年西螺大橋興建完畢之後,才以剩餘的材料仿造延平街屋的樣式改建而成。西元1999年後,再以文創市集的面貌重現世人面前。
 
西螺東市場外觀維持半世紀前配合延平老街改建而成的樣貌,內部則進駐了文創市集,更是集會遊憩場所。
 
一條龍式的東市場建築隔出許多店面,木結構搭配洗石子散發出濃厚的古樸感。
 
西螺戲院靜靜地矗立在觀音街上,門口成了居民的停車場,但從其樑柱與屋頂的設計,不難猜想過去的風光。
東市場靠近延平路的前棟為一條龍的建築,以竹編泥灰隔成店面,並設計有夾層樓,雖說目前商家大多加裝鐵門,不過外層的木拉門則依舊保有復古氣息。其餘區域則為可供民眾休憩的戶外展演場所,也可算是賦予歷史景點全新的風貌。
 
雖然踏進戲院前我們充滿遲疑,不過這樣時間停滯的景象卻帶給我們更多對於文物保存的重視之情。
隱身在東市場後觀音街上的西螺戲院,相較之下就沒有那麼風光;西螺戲院前身「西螺座」創建於西元1930年代初期,於西元1937年則改建為地上2層、可容納500人的戲院,正面的弧形大山牆極具特色。西元1940~60年代門庭若市、1980年代開始沒落,是西螺鎮上最後一間關閉的戲院。
當我們將V7停在西螺戲院大門前時,其實有點遲疑,除了停滿居民的車輛、半掩的木門也讓人卻步,不過踏進戲院內,我們旋即被其中的氛圍所震懾──搶眼的陽光讓人視線停留在年久失修而塌陷的舞台上,轉過身,木質座椅更是毀損嚴重,整個戲院看來真的就像是廢墟……目前列為歷史建築、開放自由參觀的西螺戲院在社群軟體上已是知名的廢棄景點,但我們更希望官方能夠將其妥善重建,除了保留極具特色的戲院建築,相信更是再現西螺風華的重要拼圖之一。
 
index
延平歷史街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05-586-1444(N23.80071,E120.45594)
西螺東市場/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35~49號(N23.80211,E120.46325)週一公休,週二~日10:00~17:00
西螺戲院/雲林縣西螺鎮觀音街2號(N23.80134,E120.46345)
PARKING:路邊停車
 
 
 
 
橫跨濁水溪的紅色記憶 西螺大橋
 
曾為「遠東第一」、僅次於美國舊金山大橋的西螺大橋全長1939公尺,連結了彰化縣溪州鄉與雲林縣的西螺鎮,共有32座橋墩、31拱。西螺大橋的建造過程相當有趣,日本人在西元1937年規劃興建「濁水溪大橋」後,先完成了橋墩部分,但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鋼材需挪作他用而中止建造,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則在美援之下重新復工,最大特色的橋身結構則採用英國專利的英國的「華倫氏穿式桁樑」設計。
 
目前西螺大橋僅供小型車、機車與自行車通行,穿越鮮紅的衍樑時眺望濁水溪與稻田風光,相當美麗。

從西螺大橋旁的公園除了可以欣賞綿延的鐵橋景致,也有縮小版的西螺大橋與休憩設施。
在西元1979年拆除糖業鐵路之前,火車與汽車並駛的畫面是西螺大橋的特色,而位於西螺大橋上游的溪洲大橋完工後取代其交通運輸功能,西螺大橋則轉變為僅供小型車、機車、自行車通行的便橋。雖然車流量不如全盛時期,但西螺大橋遊客仍絡繹不絕,鮮紅的橋身不僅乘載了歷史,更是臺灣中部辨識度最高的風景之一。不過,西螺大橋溪州測與西螺側均未設置行人穿越道,駐足拍照時須特別小心來車。
 
為了拍出V7與西螺大橋的完美合照,我們駛進橋下的泥濘道路,除了較高的底盤讓我們順利避開石頭水坑,Active Eagle View+360度環景影像系統更能顯示車身周圍環境,讓車輛掉頭更加容易。
 
index
西螺大橋/雲林縣西螺鎮大橋路底,05-586-1444(N23.81518,E120.46148)
PARKING:路邊停車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